在湖州北门苕霅两溪汇流处,有一座三孔大古桥。湖州人都知道是潘公桥。潘公桥下凉亭中《潘公桥碑阴记》下的大石龟,它正确的称呼应该叫做贔屃(拼音 bìxì),又名霸下,龙之九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大家看到潘公桥上有“放生官河”四个字,都以为是当年官府在此放生时所留下的。其实 “放生官河”应该是西苕溪龙溪港上一段水域的名称。 潘公桥是明尚书潘季驯捐钱建造的,为纪念他,现在他的坟墓(八里店镇三墩村)旁已建成了纪念馆。国家已将潘公桥和潘季驯祖父潘孝的坟墓上的石像、石柱都作为文保了。潘孝墓原记载是在太史湾村北的山坡上,而今山坡与村庄被卞山大道分隔开,导航沈家洞就可找到潘孝墓。
小时候走上潘公桥可以一览众山小,城里城外尽收眼底,而今潘公桥被崛起的城市掩埋了,它不再高大,显得矮小了。说起它的高大,就引发了同在此河上的另一座大通桥。 潘公桥建成后人人称方便,但桥势较陡,石阶高,行人过桥气喘吁吁,挑担上桥更是吃力。传说有一天,一老乞丐走撑到桥顶,坐在“吴王靠”上喘气,他踞高临下望着滔滔北去的苕溪之水,信口说道:“潘尚书造桥千秋功业,可惜桥造得太高太陡,石阶太高,过桥太吃力了。”他的自言自语刚巧被潘尚书的一个亲戚听见,十分不满,竟反唇相讥:“叫化子,凡事说说容易做做难,你有能耐,也去造一条桥出来!”老乞丐遭到抢白挖苦,但毫不示弱地反驳说:“凡事不要看不起穷人,我虽是乞丐,但讨饭也要讨出一座桥出来,方便大家通行!” 几年后,这个老乞丐果真通过行乞化缘,特别是得到一名要做善事的寡妇赞助,积聚了一大笔钱银,请了能工巧匠,在潘公桥附近建造了一座五孔石砌大拱桥,但这座桥造得桥势不陡,石阶不高,便利通行,起名为大通桥,意为便利大家通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城市改造中,大通桥先改造后拆掉,潘公桥仍像一个苍虬老人,雄跨在湖州北门外的苕霅碧水之上。
描述:微信图片_20171030150113.jpg
描述:微信图片_20171116105201.jpg
描述:微信图片_20171116112116.png
描述:微信图片_20171116112747.jpg
描述:微信图片_20171116112752.jpg
描述:177_448128_1f62696a3d72d1e.jpg
描述:177_448128_a5d2f1c552b76be.jpg
描述:177_448128_ee4f9dbbffe5233.jpg
描述:timg.jpg
现在这条河面上多出了新潘公桥和新大通桥
大通桥拆真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