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转型!张邦鑫首度公开解读“重新定义好未来”

“好未来不是要做一个培训机构,而是要做一个创新教育模式的践行者。准确地讲,好未来是一个以智慧教育和开放平台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课外辅导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服务公办教育,助力民办教育,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的科技教育公司。”
昨天,在上海教育委员会、好未来教育集团教育信息化2.0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好未来创始人兼ceo张邦鑫首次向全社会宣布好未来的全新愿景。
早在两年前,好未来即已宣布,未来十年,要从一个线下公司成长为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司,要从一个培训机构成长为一个教育机构,要从一个中国公司成长为一个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公司,要从一个运营为主体的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以数据驱动的科技教育公司。
今年年初,好未来在全集团内宣布了“重新定义好未来”的全新愿景。张邦鑫表示,好未来是一家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教育科技企业。我们的使命是“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我们希望运用全球范围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推动教育产品的创新和进步,让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人生梦想。
好未来之所以在今年实现进行“重新定义”,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是,今年8月适逢好未来创建15周年。 回顾过去15年好未来的发展,张邦鑫归纳为经过了三个探索阶段:
第一个五年,从2003年到2008年,以学而思北京分校为主体,做到了“办一个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满意放心”的培训机构。学而思确实实现了目标,教学质量比较稳定。同时,学而思还做到了开放课堂,免费试听,不满意随时退费。
第二个五年,从2008年到2013年,学而思一方面探索各种新的产品,包括个性化教育、在线教育、面向未来的steam探索。好未来取得的核心成果,是将学而思模式从北京推广到全中国。
第三个五年,从2013到2018年,好未来的新产品、新模式,尤其是在线教育和教育科技取得了很大突破,steam培训、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2013年,将集团名字从“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决定跟过去有所区分。好未来不等于学而思,好未来的目标、志向和理想不仅是要成为一个线下培训机构,而且要是成为一个数据驱动的科技教育公司。
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第四个五年,张邦鑫明确表示,在这个阶段,希望与公立教育体系结合,助力公立教育的发展,这是好未来的核心目标。
张邦鑫着重强调,课外辅导毕竟是课外辅导,公立学校是教育的核心。今天,好未来想要帮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必须与公立学校和教育体系深入合作。今天,好未来的力量和十五年前也不一样。十五年前,好未来只是课外辅导;今天,在教育内容、教育数据、科研投入方面,好未来有了一些自身的沉淀。
其实,在过去的第三个五年中,好未来开始探索智慧教育和开放平台。在第四个五年,重新定义好未来,就是要服务智慧教育和开放平台。目前,好未来的内容和技术研发团队大概有4000多人,研发经费大概十几亿,每年有上百个专利产生,在全国教育领域里投入比较领先,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好未来的研发投入以及一部分阶段性成果。
张邦鑫特别提到,在创业之初,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通过2小时的家教,改变孩子周一到周五在学校里的学习状态,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喜欢任课的老师,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思维模式。几个月后,自己所辅导孩子不仅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提升学习主动性。但是,身为家教,所能教给孩子的知识非常有限,必须借助公立学校老师的教学,才有可能使家教产生效果。
张邦鑫坦言,作为教育体系的补充者,好未来需要把两个小时的课外辅导教学和公立体系老师教学做乘法,只是2小时+5天的加法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能够把好未来的研发成果、教研内容以及对数据、技术的理解,与公立学校老师教学教研、学生学习行为相结合,对整个教育教学的推动就有相当大的促进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与教委、公立学校的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共建面向未来的学校,这是我们合作的出发点,也是为什么要‘重新定义好未来’的初心和原因。”张邦鑫如是说。
就在上个月,好未来正式推出“wisroom”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并全新升级“魔镜”为基于课堂过程的教学效果智能评测系统。同时,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与七大高校专家联合发布“儿童青少年脑发育发展动态信息组学图谱”项目、推出“alpha brain”品牌并发布脑科学知识课程体系,帮助教师、家长、学生理解并应用脑科学教育理念。
毋庸置疑,这些新产品、新解决方案的推出,将助力好未来与公办教育体系的全面对接,从而全面推动“重新定义好未来”的战略实施。
本文来自九宫八卦,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