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原则
1、 与总体规划及数据中心建设相统一的原则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以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及财务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数据中心技术规范,统一应用部署、统一数据架构、统一编码标准,确保在统一的系统架构、软件平台、数据结构和功能规范的基础上开展系统建设工作,循序渐进的整合财务信息资源。
2、 实用性和讲求效益原则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从企业当前的管理现状出发,结合v6业务管理实践,在保证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节约建设投资,控制运行维护成本。
3、 注重整体、分步实施原则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内部的管理系统,而是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
横向上,要随时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信息的互动和集成;纵向上,要与上级主管机构、下属成员单位等形成完整的信息纽带关系,满足各层面管理及互动需要。
注重对现有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通过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方式推动整个系统的建设进程。
4、 财务信息安全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商业机密,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将安全管理原则贯彻于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从网络、软件系统、数据库、备份、权限管理及应用日志等手段确保财务数据处理、存储和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和完整。
技术原则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采用开放式结构,提供冗余的、支持集中式处理环境的系统结构,满足开放性、可扩充性、可靠性等要求,具有完善的跨平台和混合平台的能力。
开放性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采用符合开放标准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协议,总体设计中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使系统能够兼容其他系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运行,或可以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能导入导出大量基础数据,避免重复进行繁琐的数据录入工作以及业务数据的交换。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具有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与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方便接入。
可扩充性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系统扩充(包括硬件增加新计算机的能力和软件增加新功能)的能力。
对各业务功能,甚至每个应用程序均高度“组件化”,从而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灵活配置。系统可以逐步建设、逐步投运、逐步扩充、逐步升级;系统结构支持多类型计算机硬件设备,本系统具有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分布式处理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支持负载均衡, 按功能分配到网络上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上,功能的分布能保证系统的负荷均衡和网络负荷最小,以防止负荷分布不当而引起的“瓶颈”效应,并有效地使用网络和各硬件的资源。为此,系统提供监控管理系统,以满足对分布式处理的管理和监视需要。
系统提供保证数据安全的措施,重要的软件功能和数据具有冗余备份,并为系统故障的隔离和排除提供快捷的技术手段。系统任一单点故障均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对容灾系统建设的支持。
安全性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从软件安全、运行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
系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访问控制列表、子网隔离和“防火墙”等安全控制措施,对网络病毒的传播提供防范措施,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系统能保护数据,保证数据完整、可靠,不被非法读取或更改。对系统资源和功能的使用具有完善的安全控制机制。
先进性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兼顾先进性、开放性、成熟度和企业实际情况,积极选用先进的关键技术和设备,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案,保证系统功能先进,性能优良。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组件化设计思路和先进的工作流技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能力,可以非常方便地修改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添加新的业务,方便实现企业流程重组,同时系统采用全新的可视化流程定制模式,让客户按流程、环节、流向三大要素进行流程自定义。
多态一体化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支持运行(实时)态、研究态、测试态的应用需求,并且各 “态”共享财务管理模型,各 “态”的应用界面统一。
运行态满足财务管理实时监视、控制和管理的需要;研究态支持对历史、实时和未来的分析研究及培训的需要;测试态满足系统开发调试的需要。
可维护性
v6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提供系统运行状态监视告警系统、备份恢复工具,资源调度管理,故障诊断工具等维护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