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业务财务风险控制以及对风险的预见及规避措施有哪些?

在全球经济不断提高的同时,商品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在各个国家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和其他国家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在逐渐增多。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的数量正处在持续上升的阶段。这些企业也在不断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并且也通过国际贸易获得了更高的经济以及社会利益。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在市场体制、法律法规、民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在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控制和识别,那么将会给外贸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因此,有效预见和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对于外贸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指的是国际贸易业务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含了政策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汇率风险。国际贸易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在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当中,我国外贸企业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风险。因此,外贸企业需要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特征、产生规律以及规避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有效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国际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客观性。国际贸易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由于操作错误、认识偏差以及信息不对称,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第二,相对变化性。如果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那么国际贸易风险也会随着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主要是因为在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每个国家的政治、社会以及人文、法律等各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人们的消费能力、教育水平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企业风险预警意识也会有所提高。而这对于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无意识性。国际贸易的主导者是贸易主体。贸易主体在决策上的失误、认识上的偏差等都会导致国际贸易发生风险。总的来说,国际贸易风险的产生是人们所无法预见的,具有一定的无意识性。
2国际贸易风险的预见
2.1价格风险的预见
第一,供给性价格风险。由于市场当中一些商品的供给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价格出现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如果市场上一些商品的供给数量突然增多,但是外贸企业却没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对价格进行调整,那么这将会使商品价格和市场供给数量无法匹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导致商品出现滞销的现象。因此,企业应当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以及价格波动情况,有效预见这些风险。第二,需求性价格风险。市场需求的突然改变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如果市场需求发生改变,市场需求和供给不成正比,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这种风险的预见方法和供给性价格风险的预见方法一样。第三,宏观性价格风险。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价格风险。一般情况下,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的宏观经济因素有物价水平变化、经济波动等。因此,企业应当时刻关注贸易对象所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从而有效预见这一风险。第四,政治性价格风险。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所产生的价格风险。例如政府干预经济所采取的正常、政党的更迭等。这就要求外贸企业要能够及时关注国际政治新闻,从而能够敏锐地察觉出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政治性因素。
2.2需求风险的预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需求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对于国际市场需求情况而言,外贸企业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捷性。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企业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比较合理,从而避免国际贸易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在国际贸易当中,需求风险的预见主要是识别、判断以及预测消费者风险、市场开发风险以及吸引需求风险。第一,消费者风险。消费者和国际市场需求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外贸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因素。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对于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外贸企业只有在充分了解了消费者的风俗习惯、喜好、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预见国际市场当中的消费者风险。第二,市场开发风险。外贸企业往往由于不能够全面了解目标市场,从而导致市场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外贸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来进行市场调研,才可以有效预见市场开发风险。第三,吸引需求风险。为了能够使更多的人购买产品,企业通常会承诺实行质量三包以及货到付款等措施。如果企业无法实现这些承诺,那么将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能够及时了解贸易对象的需求和资信,并且要随时关注自身的履约情况,从而更好地预见吸引需求风险。
3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
国际贸易经常会遇到这种各样的风险,种类繁多,而且导致这些风险的原因也很复杂。再加上风险本身具有不可避免性,且很难进行预测和控制。因此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在进行贸易之前要多先对可能要面临的风险有足够的了解,详细掌握风险的种类,使企业在面临风险的时候能做出准确的识别和预测,进而根据识别预测的结果做出有效的古币方案和解决方案。这样才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最大地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以下是几个有效规避风险的方法。
3.1做好资信调查工作交易
企业是国际贸易中企业的买卖对象,交易企业的真实可靠性会影响到风险,因此要对交易企业进行资信调查,做好资信调查应该从以下几项着手。(1)营业执照是否真实;要查清楚交易企业的注资情况、营业执照上的地址是否真实、是否和现在的地址一致、目前企业的运营状况等;(2)要审查交易企业是否具有履行合同能力的资格,是否具备要求的生产能力、所供应原材料的企业是否可靠,同时还要调查交易企业的基本账户和是否具备进出口许可证等;(3)分辨清楚交易企业主体的身份。是法人还是委托代理人,是不是拥有法人的授权;(4)对交易企业的信誉度进行考察。交易企业有没有违约的不良记录等。在国际贸易中,交易企业可以说是贸易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进行合作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资信调查。
3.2合理转移国际贸易风险
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有一些技术手段可以将风险转移出去,以下是转移风险的几个方法。(1)购买运输保险。由于国际贸易运输的距离和时间都很长,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造成货物的损失。为货物购买运输保险,是指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货物所受到的损失将会有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在购买保险的时候,要认真选择保险的种类,防止错误投保和遗漏某个保单造成损失。(2)购买运粗口信用险。这类保险是由国家所提供的,一项政策性的保险,购买的是境外买房的信用和政治风险,确保企业可以及时收到资金。(3)选择合理的国际保付代理。国际保付代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金融业务,在进行过程中,保理公司会对购买此业务的买卖双方的资信展开深度的核查工作,同时还肩负着对应收款项的催收,以及买卖双方的财务管理工作。选择合理的国际保付代理,一来能够增强自身业务吸引力,可以更快的寻找到国外订单;二来国际保付代理还可以对交易企业开展更深度的资信审查,保证交易企业的信誉和付款能力,可以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4)要选择合适的银行保函。就是进行外贸出口的企业要选择一家银行的保证书,很多大型设备国际贸易的企业,在将设备出口以前,可对国外购买方提出去银行开具延期付款保函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买方在买到货物之后,无法根据合同进行支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由其担保的银行代替支付,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5)合理选择备用信用证。很多国家和地区并没有银行保函业务。因此商业银行专门创建了另外一种业务:利用备用信用证进行担保。一旦有一方不能履行合同,受益人就可以利用备用信用证到商业银行办理汇款,得到理想的偿付款项。
3.3遵守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就是由一些国家性组织或者国际商业团体所建立的和国际贸易有关的贸易规则、基准和通则。目前国际贸易惯例已经在国际贸易中被普遍使用。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遵守国际惯例,不能因此造成违约和延期付款,合同的签订、运输以及款项的办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另外,为了防止国际贸易中发生纠纷,在进行交易的时候,要做好信用凭证、单据的管理,做到有据可依,并且还要保证“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确保每一次交易的款项可以及时清偿。
3.4提高产品质量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不断增多,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了更多的选择,国际锚机也逐渐从之前的价格竞争转为现在的质量竞争。所以在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设计以及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品牌和档次,对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都会在国际贸易中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比如欧盟的ce认证,以及美国的tcc等,是有产品符合这些国家制定的标准,才可以出口到这些国家。这些贸易壁垒的增加,使得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不停地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创造更具优势的品牌,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我国的外贸企业,也应该不断的创新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进行生产,提升产品的质量,打造特色产品,以降低和避免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
总之,由于国际贸易是两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和难以控制的因素,这给国际贸易增加了很大的风险。因此外贸国家在进行出口之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清晰了解国际贸易中将会面对的风险,以及有效避免这些风险的方法。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财务风险主要就是指外贸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为会存在各种不确定影响因素,使企业财务预期效益和财务收益发生偏离,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临倒闭的风险,而且这种财务风险会出现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近年来,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和政策,使得国际贸易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我国贸易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仍然不是很乐观,需要企业不断认识当前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4当前国际贸易业务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人民币升值速度快,加剧汇率风险
我国外贸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将美元作为主要的结算货币,特别是出口贸易中在业务成交后的结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发生不断的变化,使得出口贸易业务面临的汇率风险较大。尤其是欧美国家在应对“次贷危机”时,就我国人民币估值较低问题进行轮番刁难,迫使人民币汇率不断提升,并且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为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放松管制环境下,2013年,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汇率为1:6.1806,与2008年的兑换汇率1:7.01相比,有着明显的提升。此外,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当前的出口贸易利润率最高也没有超过5%,大多都在2.5%左右,出口退税几乎成了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的主要来源。
(二)贸易保护主义下,销售风险的提升
在当前我国的国际贸易伙伴中,美国和欧盟经常会运用一些隐蔽或者明显的手段来引起贸易争端,从而开展贸易保护主体来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冲击。其中采取的明显保护手段主要包括反倾销、特保调查以及反补贴等,而隐蔽手段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以及环境保护等,这些手段的实施不仅可以限制进口,同时也是对其他一些国家实行保护主义壁垒。有关调查资料分析,从2002年到2013年之间,我国受到的经贸救济调查一共758起案件,其中涉及金额为685亿美元,而且连续6年成为反补贴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并且也是连续17年受到反倾销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由此可知,我国面临的“双反调查”和“特保调查”案件所涉及到的金额非常庞大,由于频繁涉案,对国内国际贸易业务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5控制和防范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选择多种结算方式,多途径套期保值
当前,很多企业开拓国际贸易活动主要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客户,提升自身竞争优势,通常都会选择利于国外进口商的付款方式。并且常常会用到的结算方式也有远期付款、远期承兑、延期付款、以及货到付款等,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方便进口商拒付货款,同时也能够提升资金所拥有的时间价值。在买方市场中进口商通常都会采取安全而又快速的结算方式。因此,出口商需要对交易双方之间的交易货物、对方信用、结算费用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尽可能的选择能够降低收汇风险和结汇风险的方法,例如,福费廷、银行保函、信用证与汇付结合等。此外,外贸企业还需要具有转嫁风险的意识,将未来的某一时点汇率定在合约规定价格上,通过长期外汇交易来降低汇率风险。
(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