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说:哥们,下乡发财去——别以为农村人老实,钱也不好骗啊

张三和李四是一对孬货,天天不务正业,干些坑蒙拐骗的勾当。这天,两人戴上红袖箍,在汽车站附近冒充执勤的,费半天劲,总算逮着了两个随地吐痰的。其中一个是乡下人,被两人三言两语一吓唬,就很配合地乖乖掏了罚款。另一个却是城里人,被抓住后,先是认错,而后哀求,见无效果,又涎着脸讨价还价,想少交点罚款。张三他们求财为主,自然不肯答应。这人就放了赖,说张三乱罚款,还要看张三的证件。张三哪里能拿出证件呀?对方竟然得理不饶人,拉着他俩非要去派出所。弄得两人非常狼狈,好不容易才脱了身。
此时天已晌午,两人就近找了个小饭店,要了两个小菜,脸对脸喝起酒来。两杯酒下肚,两人都感叹起来,感叹现在钱不好弄。张三说,现在这城里人他妈的是越来越精了,又奸又滑。李四附和说,就是,还全是下岗职工,兜里没啥钱,要是全是乡下人就好了,现在的乡下人都有钱,人还特老实,听话,好糊弄。张三心中一动,对呀,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啊,他笑眯眯地问李四:“要不,咱们到乡下去溜一圈儿?”李四说:“去就去,可是,哥,去了咱怎么弄钱?得想个高招。”
两人正说着,饭店门口停下一辆微型面包车,前挡风玻璃内放了个小牌子:有线电视台。从车上下来三个穿迷彩服的人,进了饭店,在张三他们旁边坐下了,点了好几个菜,吃吃喝喝起来。听他们谈话,好像是下乡去收有线电视费的。吃喝间,他们无意间说起一个农民家里的电视机前几天被雷击了的事情。张三听到这里,眼珠子一转,顿时有了主意。
转天,张三去借了一辆微型面包车,然后来到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块五一个,批了一百个电视避雷线盒。虽然摊主把这避雷盒的功能说得天花乱坠,跟高科技似的,但其实构造很简单,盒子里就一根细保险丝。李四不明白,“哥,你买这么多破盒子干什么?”
张三说:“从现在起你不能叫我哥了,叫我张主任。我是有线电视台技术部的主任。”
李四一怔,张三就伏在他耳边如此这般的将自己的主意一说,李四听完大喜,竖起大拇指连说三个“高”:“高,高,高!大哥的主意真高!咱们要发财了。”
两人驾着车兴冲冲就下了乡,一直跑了一个多小时,进入最偏远的大柳乡后,张三停下车,从提包里掏出一个牌子,放到了前挡风玻璃后,上面八个字:有线电视台技术部。然后又取出两套迷彩服,两人一人一套,换到身上。两人重新上路。大柳乡虽然偏僻,但经济发展不错,村村通了有线电视。十分钟后,张三和李四将汽车停在一个名叫杨柳庄的村子的村口。村口有几个闲人,看到他们的车,议论说:“电视台的来了。”
此时刚刚九点多钟,男人们上班的上班,下地的下地,家家户户大多只有妇女跟老人呆在家里。两人敲开第一户的门,开门的是一名中年妇女。张三自我介绍说:“我们市有线电视台的,今天是来为用户安装避雷盒的。”
那妇女挺高兴:“是不是安上后,打雷天也能看电视了?”
张三说:“当然。”
那妇女说:“那就安吧。”
李四刚要动手,那妇女拦住他,警惕地问:“等等,装一个多少钱啊?”
张三说:“放心,全市统一价格,一户一百块。”
那妇女说:“这么贵呀?我们不安行不行?”
张三严肃地说:“不装不行,这是全市统一规定,你这次不安,下次来安就得二百块了。”他拉开提包,露出里面的一沓钱给这妇女看,“这都是我们刚才在北边刘家庄收的钱,家家户户都必须要安。”
那妇女看看那些钱,又看看张三。张三一脸坦荡。那妇女就相信了,说:“既然都要安,那就安吧。”
就这样,前后不过五分钟,一百块钱就到了手。从这户农家出来后,张三跟李四对看一眼,喜不自胜,想不到如此顺利,这农民就是好骗啊,不费吹灰之力一百块钱就到手了。接下来,两人干脆兵分两路,一左一右,挨家挨户安装起来。其中,也有不少人因为嫌一百块钱太贵,跟他们讨价还价的。两人先装作为难,说价格是全市统一价格,随后表现得就通情达理,说你们如果钱不凑手的话,先交六十块也行,五十块也中,缺的钱以后我们再来收。
十一点,张三跟李四在村口胜利会师,一百个线盒已经全部安装完毕。两人红光满面,从对方眼里,都看到了得手后的喜悦。李四抑制不住心头的欢喜,低声说:“哥,咱们发财了,照这样算,咱们一天收入就差不多一万呢。”
张三也是憋不住想乐,不过,他怕被村里人听到,不敢大意,忙说:“别说话,先离开这里再说。”
两人慌慌忙忙来到车前,一开车门,立刻愣在那里。车上坐了两个人,正笑盈盈地看着他俩。
张三做贼心虚,怕节外生枝,忙好声好气地说:“劳驾二位,快下来,我们要回去了。”
车上一个村干部模样的人问他:“你着急回去干什么?分钱吗?”
张三心里一哆嗦,强笑道:“这都是公家的钱,我俩都得上交。”
那人说:“那就别急着回去了,好不容易下来为我们老农民服一次务,怎么也得吃了饭再走啊。”
张三哪里还敢留下,赶紧说:“不打搅了,我们要回去,下午还得到别的村安装。”
那两人却就是不下车,其中一个拿起写着“有线电视台技术部”的牌子,看来看去,冷不防问道:“这牌子够新的呀,刚做的?”
“是,是,原来那牌子旧了。”
这人又上下打量打量他俩:“你们这身工作服也够新的,刚买的吧?”
张三见他俩不肯下车,汗都急出来了,见对方这口气,似乎对自己已经有所怀疑,心中暗叫不妙,他佯装看看表,焦急地说:“你们快下来,我们真有急事,耽误了公事你们可要负责。”
“负责、负责,我们一定负责。不过,老规矩,来我们村办公事我们一定要管饭的,饭现在我们都准备好了,你们一定得吃了再走。”那人看看表,有抬头望望进村的公路,面露焦急之色,自言自语道:“怎么还不来呀?”好像在等什么人。
张三不由问:“你们等谁呀?”
对方说:“派出所的周所长他们,他们听说我们村来了客人,要亲自过来陪客。”
张三跟李四闻听,身子一抖,脸立刻都白了。好鼓不用重锤敲,他俩不傻,此时都明白对方一定是看出自己是冒牌货来了,待会儿等警察来了,哪里还会有自己的好呀?张三心念电转,赶忙从包里掏出一摞钞票,约摸有三四千块,一把塞到对方手里,陪上笑脸,央求道:“兄弟,让条路,放我们一马吧。”
那人笑笑,把钱推回来,“我倒是想放你一马,可他们答应吗?”说着,往后一指。张三一回头,这才发现,身后不知什么时候围上来一群妇女、老人。
车上那人笑嘻嘻地问:“怎么样,你们是等警察来呢,还是把钱退给人家?”
张三跟李四对看一眼,异口同声道:“退钱,退钱!”
那人大拇指一翘,:“聪明!退钱也行。每户一百,一分不许少。”
李四一听,忙辩解说有的户根本没有收到一百呀。那人一瞪眼,大声问众人:“你们谁没给到一百?”却没人做声。他把手一摊,对李四说:“没办法,没人承认。”李四还要争辩,张三急于脱身,暗地里推了他一把,低声说:“行了,少罗嗦,赶快退钱吧。”
两人强忍心疼,把到手的钞票一一退给人家,退到最后,连张三带来当幌子的那一千块钱都贴进去了。退完后,张三苦着脸,可怜巴巴地央求说:“大哥,我们这回真是赔大了,你放我们走了吧。”
那两个人这才从车上跳下来,其中一个拍拍张三的肩膀,呵呵笑道∶“伙计,别以为我们农民好糊弄,说实话,从你俩一进村,我就看出你们不是什么好鸟。”
张三不明白,讨教道:“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人一脸嘲弄的看着他:“告诉你也无妨。来我们村骗钱,你俩不是第一伙,也不会是最后一伙。这些年,打着什么为民服务、为民送医送药下乡等等名堂来骗钱的太多了,我们也上过几次当,都被骗怕了。现在,我们也长了脑子,不论谁来,只要一收钱,我们第一念头就是:这人是不是骗子?你在这边收钱,那边早就打听真伪去了。所以,即使你把钱收到手上,也是做梦娶媳妇空欢喜一场,甭想走出我们村。”
张三跟李四越听越沮丧,早知道现在农民都这么精了,打死也不来下乡啊。在众人的哄笑声中,两人狼狈地爬上汽车。在李四发动汽车时,张三心中沮丧,真是晦气啊,赔了夫人又折兵,他忍不住“呸”一口,望窗外吐了口唾沫。
立刻,从人群里走出个妇女,拦在车前,手指着张三:“随地吐痰,罚款十块。”
张三一怔,心想农村也有干这行的?那妇女说:“我早就认出你来了,上回进城,因为吐了口痰,就是你罚了我十块钱。”
张三只好掏出十块钱,那妇女这才让开路。李四一踩油门,汽车“呜”地一声,蹿了出去。
隐隐约约,两人听到身后有人在喊:“两位,欢迎再来发财呀。”
李四苦着脸问:“哥,明天咱还下乡吗?”
张三恨恨地道:“下个屁,打死也不到乡下了。”
(原创故事,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