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来了,实体服装店还有机会吗?

点击题目下方联盟服装商城关注我,了解服装新零售大趋势,提升服装生意竞争力。
“新零售”业态的出现,大幅冲击传统的实体零售产业,现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正在急剧改变。而这只是“新零售”改变世界面貌的起点,未来十年,可谓消费者的黄金时代,新一代的“超联”购买者将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选择及控制权。市场需求的转变和创新科技打破了现实与虚拟间的界线。全球的零售商为了解锁商机,纷纷一改以往的商业模式。
在过去三十年间,飞速增长的可支配收入以及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创新,塑造出新的购物习惯。普遍来说,中国消费者比过去拥有更多的可支配现金,购买力大大提升。过去认为太过昂贵的产品与服务也变得触手可及,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生活方式与品质。
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韦劭表示:“网络购物者在电商发展早期的购买路径很简单:不外乎是先搜寻、在比较产品、下单购买,最后再留下评论和回馈。但在今天的新零售环境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趋势是营销触点、资讯来源、渠道都在急速增加。”“新一代网络消费者的世界会呈现出更复杂、碎片化、变化多端的样貌。”他补充道。
2.中国的人口变动趋势
想要判断零售未来的大趋势,最好的方式便是针对当地人口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观察研究:谁在网络上购物?他们在购买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为什么要买、什么时间买、又偏好在何处购买?
在中国市场,线上线下购物者存在一个极大的差别。以购物者的“性别”来说,尼尔森最新研究发现男性占所有网络购物者的44%,但男性只占实体店购物者的20%。
尼尔森数据显示,网络购物者倾向为更富有、年轻、教育水平高的消费者。有接近58%的网络消费者家庭收入高于10,000人民币,但只有21%的线下消费者达到这个收入水平。
超过一半的消费者(64%)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却只有45%左右的线下消费者属于这一年龄区间。另外,网络购物者中有77%的受访者拥有大学学士以上的学位—明显高过于线下购物者的41%。
3.渠道革新:线下线上,消费者心态大不同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他们不只追求更优质的商品,也会期待看到商品为自己带来价值、便利性与独特性。品牌在积极打造更好的购物体验的同时,必须记住渠道策略并不是一体适用、能够一招打天下。
中国的网络购物者看重“优质产品”与“特价优惠”,在乎商品是否物美价廉,而线下消费者则讲求服务与体验。
偏好网络购物的受访者认为“价格实惠”是他们更喜欢线上购物的关键,此外也包含“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可以节省时间”、“销售独特的特色产品”等原因。这些都是电子商务的优势。
喜欢到实体店面购物的受访者则说“即到即买”是他们偏好线下渠道的首要原因,购买的当下就能立刻收到商品。其他因素也包括线下有“现场体验”的机会、“质量更可靠”、“服务好”等等。
换句话说,也就是建议零售商在制定策略时,注意线上渠道有明确的产品差异化。线下的零售商则应该注重服务及体验的差异化,以避免陷入价格竞争
企业在设计渠道策略时,必须基于顾客购买地点的数据:大部分的网络购物者说他们会经常访问三个以上的电商平台(44%),而线下消费者一般固定到两家实体零售商店购物(51%)。即使电商不断成长,网络购物仍然不能舍弃实体渠道。
事实上,线上与线下关系互补胜于竞争,渐渐相互融合。消费者在店内购物时,越来越多会先使用网络查询价格、寻找最划算的方案—这样的行为被称为“展厅现象”或“先逛店后网购”。
但数据显示,消费者也会反向操作:先上网搜寻,再至实体店面购物—购买的产品品类包括母婴用品(39%)、护肤与彩妆(32%)、个人护理(32%)、酒类(32%)、清洁用品(31%)。
“零售商必须决定一个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渠道组合,提供对消费者有实际帮助的购物资讯给他们——像是特殊的提交订单方式或低价保证的移动服务。”消费者越来越精明,能够立刻辨认出谁‘只是想卖东西给他们’。
实体店铺呈现怎样的生存状况呢?
即使中国的实体零售店铺总数还在增加,面对电商的冲击,实体零售店不是销售下滑,就是增长放缓,低迷已成为新常态。实际上,数据指出,大卖场的利润增长已由正转负(-2%),而小超市(12%)、标超(12%)、便利店(11%)都有微幅增长。
商场爆发式增长,实体店发展的最好时期来临
万达一年就开业了26个场子,而今年要暴增至55家,更是深入三四线城市。譬如上海,2015年开业近30个商场,而今年预计开业的量达到了88家。这是商业地产全面爆发增长的时代。
政府爱扎堆运作商圈,如今商场越来越多,商家的选择余地就多,当然租金成本更有运作空间。
实体店的展示体验的价值越来越被看重,已成为品牌突破发展瓶颈的有利武器。有商家直接开出体验店,只为培养下一代品牌消费及情感沟通,甚至有商家直接组下店面打造体验式的线下试衣体验店。
天猫大户、三只松鼠、当当,都要开实体店,核心就是让消费者体验更多的新产品,以促进线上销售。
当当的书店首店长沙1200方,计划3年开1000家。说明对电商来说,线上客户增长很可能已达瓶颈,再不拼实体店市场,就真要落后了。
工匠精神、场景化、快时尚、情怀、细节、服务,越来越成为实体店崛起标签
移动互联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及追求,都体现在实打实的点击率上。今年实体店最热门的转型方向,就是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或趣味或情怀的场景体验,满足大众需求的快时尚,以及细节及服务。
这些元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体店开发体系中去,如今已成逆袭标签。
政府推动创业潮,支撑实体店崛起
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16万户,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创业潮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了经营实体店起步。2016年创业
潮会继续,因为本就是大势所趋。
如今开店的流程及政府审批在简化,有粉丝及影响力的实体店品牌更容易能获得各路资本支撑,协助做大。
很多零售高管及经理人在这轮创业浪潮下选择开店创业,甚至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都能众筹投资开咖啡馆。商业地产创业潮正默默改变竞争及游戏规则,颠覆中更见商机。
新中产时代,文化、创新、体验和情怀与价格同样重要
价格优势一直是电商逆袭实体店的核心,但如今中产的家庭越来越多,互联网链接全球,曾经刷黄金的中国大妈都开始组图出国游了,消费者早已潜移默化巨变。
这两年商业地产最热门的是太古里、新光天地、诚品及大悦城系列,玩的就是人文、创新、体验及情怀,这才是当下消费者真正需要的。
面对虚实整合的趋势,零售业者必须看向未来才能掌握互联网先机。掌握消费趋势、制定平衡的虚实整合跨渠道策略、提升宣传营销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规模、获利稳健地增长。未来的实体店可能比电商更火爆,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