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靠“金山银山”, 绍兴上虞“光棍村”逆袭成观光村
绍兴上虞东澄村地处上虞、余姚、嵊州三县交界,已有800余年建村历史的它位于覆卮山下,上有万年石浪,下有千年梯田。不大的村落镶嵌在山林之间,虽然是夏季,走在细雨中的乡间竟让人觉得有些冷了。
随处可见的石台阶别有一番趣味,村间常见民宿,来往游人络绎不绝。谁又能想到,十多年前的东澄还是出了名的“光棍村”,一年集体收入才3000元。
民宿倚靠“金山银山”办得红火
“周末经济”让百姓分得“真金”
临近中午,村民梁荣珍便在自家屋内忙着拾掇起餐桌来,准备给住在自己家的游人做上一桌家常菜。“我这儿现在开出了四个房间,用电用水都挺宽裕,空调也装了三台,”已经经营了快三年民宿的她满脸笑意,“我就是走农家乐和民宿路线,费用很实惠,每年3月到5月这一段时间来预定的游客最多了。”
“每到双休,我们这儿的民宿都是供不应求的,至少得提前一两天预定才行!”东澄村村支书王水良的话语间透着自豪。王支书说,东澄村80多户人家,现在已经有13户开起了民宿,可以接纳百余位游客留宿。民宿办出了特色,有了“粉丝”,也吸引了更多村民投资创业。王支书说,东澄村还将进一步扩大民宿的规模,力争把东澄旅游办得更红火。
上下齐心,方能干出实效。当地政府也投入2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村内现有生态公厕10只,生态停车场6个,登山游步道13500米,自行车绿道21公里,四季仙果采摘基地4个,还开通了公交客运,直通景区。东澄村拥有秀丽的自然地理风光,而东澄人把这一片保养极好的“金山银山”做出了品牌,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让每一位东澄人都分得了出自家乡的“真金白银”。
基础建设搭起“跑道”
“托”东澄旅游“起飞”
光有质量还不够,村子要谋发展还得依靠与外界的沟通。以前的东澄没有现在这一条宽阔又好看的山间公路,要想出去只能通过破败的泥石路。“我30岁的时候,进出村都是手扛肩挑,攀着路边的植物走,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王支书说起村口这条公路的建设,十分感慨,“多亏上虞交通局服务实在,修这条路时间短,任务重,质量却高,圆了我们东澄30年来的一个梦。村里的老人看到通了公路,都是激动出了眼泪的啊。”
除了打通与外界往来的壁障,东澄的电力系统也经历了“换血”,供电公司对电网实施整体改造,将配变容量增加到160千伏安,又将数公里长的10千伏青山线整体移位,既满足日常巡视和抢修开展需要,又结合了山路、民居布局特点,使之与古村风格融为一体。
“今年1月到5月,东澄的用电量已有45040千瓦时,而在2014年,东澄全年的用电量才有53600千瓦时,可见用电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村里用电有了保障,也得益于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置,”章镇供电所副所长王勇说,“之后为了配合东澄村更大规模的旅游规划,我们也考虑安装630千伏安的箱式变压器,这样既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满足村庄的供电需求,可漆成绿色的外表也可以显得美观。”
村支书王水良说,老百姓注重实际,政府的工作做得到位,做得贴心,百姓都记在心里。自己以前也曾抵触电力部门进村装电线建基站,把电力部门当‘电老虎’看,但是现在很认可他们的工作,因为确实为东澄村的发展和增收帮了大忙。
尽心打造“五个园”
“上虞黄山”还将进一步“走出去”
魏女士是上海人,这次是专程带上友人和小孩跟向导前来东澄游玩。“这里的环境和空气都很好,水电也通畅。虽然夏天可能小飞虫多一些,但在我看来这才是自然。”魏女士说。
“其实来玩的人中有不少是年轻人,他们就是向往东澄,愿意到这里来玩来住。”王支书告诉记者,东澄未来将尽力打造“五个园”,即村庄像花园,民宿像家园,梯田像公园,旅游像乐园,处处是果园,将进一步规划未来的旅游思路。说得兴起的王支书还向记者即兴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只听得最后一句“光棍变成观光村,枯木逢春焕人心”,正是东澄村兴兴向荣现状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2016年樱桃时节,最多的一天有53辆旅游大巴、上百辆小轿车赶到山上,6000多名游客穿行在梯田间,有些来玩的上虞游客指着山自豪地说:“这就像是我们上虞的黄山啊!”
关键是村领导领导的好,同样的村,同样的地,同样的人,不同的领导就会有不同的结果.道墟镇的个别村应该去学习学习
游客6000人,一辆轿车4个人,百辆轿车400人,剩下5600人分坐53辆大巴,这大巴好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