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出新招:强化信息化应用,实现闭环管理


信息来源:台州市运管局
台州市共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42家,危货运输车辆1100多辆,总量在全省处于中游水平。由于历史原因,整个危货运输行业呈现“低、散、弱”的特点,全市42家危货企业中将近一半为10辆及以下企业,最大的企业也仅100多辆,而且企业经营方式复杂,行业监管面临管理困难并且手段匮乏的两难局面。近年来,台州市危货运输监管在省、市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充分应用卫星定位系统、电子运单系统、危货监测系统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完善“互联网+管理”环境下的事中事后监管,初步实现了监管过程和监管结果应用两个闭环管理,行业监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主要做法有以下三方面:
一、强化源头管理,确保监管数据基础。数据是监管的基础,台州市运管局首先在源头上下功夫,督促企业及时、准确、全面上报数据。比如卫星定位数据,台州前几年各项指标一直排在全省后几位,去年开始,该局综合采用安全约谈、稽查处罚等手段,极大地震慑了企业,数据质量快速提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安装率全部为100%,入网率和上线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位于全省前列。去年8月底,台州市危货电子运单系统升级后,以G20杭州峰会即将召开和反恐法实施为契机,督促企业上报运单,同时实施了全省首例未上报运单处罚,并率先开展了电子运单路检路查,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电子运单上报量快速增长,目前保持在每月1.4万单,而且携带率达到了100%。
二、强化制度设计,确保监管有效实施。台州市运管局认识到,交通运输部开展的电子运管管理制度试点,“管理制度”是核心。除督促企业建章立制外,今年以来,该局着重在监管流程和制度上下功夫,在全省首家制定出台了危货电子监管异常问题处理流程和办法,明确了市、县二级运管局以及局内部货运、安全、稽查、许可等部门职责,明确了需处理异常问题的种类及处理方式、流程、时限。同时,该局制订了危货年度监督计划,在传统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监管,每星期至少一次,并每星期下发监管数据结果。相关办法实施后,通过大数据比对,对相关发现异常问题进行分类核查和处理,并对不报、迟报运单以及超范围经营等典型违规企业进行了处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电子运单异常率全省最低。
三、强化结果应用,确保监管实际效果。为确保危货信息化监管取得实际效果,该局加强了监管结果的应用。一方面,相关结果与安全监管、稽查处罚挂钩,对管理不到位的企业进行安全约谈或列入整改,对相关违规行为移交稽查部门进行源头处罚和有针对性重点检查,丰富了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相关结果与运力新增等挂钩,对异常问题未处理完毕或问题较多的企业,不予通过新增运力或增加经营范围等审核,督促企业自觉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切实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档次。另外,该局还应用大数据分析,形成危货运输分析报告,对危货车辆、人员、货物种类、运行范围等进行分析,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制定管理对策提供参考。
下一阶段,该局将进一步巩固前阶段的成果,融入道路运输行业综合监管系统,围绕G20杭州峰会安保要求,深入实施电子运单比对制度,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运管部门监督管理,确保不出事。同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企业应用电子铅封、G7管理平台等先进物联网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