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商业搞事年:MORE MEE(上篇)

相关回顾:
浦东商业搞事年:lcm置汇旭辉广场(上篇)
浦东商业搞事年:世纪汇广场(上篇)
浦东商业搞事年:陆家嘴中心(上篇)
浦东商业搞事年:晶耀前滩(上篇)
原本这个系列很可能围绕上述四个新项目而做,但今天收到more mee的招商资料,感觉很有意思,这是一个改造项目,因为也是计划今年10月左右开业,所以同样加入到“关注”列表中。
第一个有趣点就是命名——more mee,我想任何人读完后都会有发散性思维了,至于它为什么要叫成“猫咪”,从项目介绍中,并没有给到明确的解释,只有“more mee more meet”一句slogan,但可以脑补的是,“我们去哪儿?”,“我们去猫咪吧。”类似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年轻人之间应该更显得没有违和感,所以从项目命名来看,如果它能够打造成年轻活力社区氛围,这也是该商圈所缺失的。
对了,还没有说是哪个商圈……通过封面效果图,不知道业内朋友是否已经能判断出来——它就是位于八佰伴斜对面原百脑汇那栋楼。
第二个有趣点——它是一个没有参考的全新改造项目。本系列的前四家都是新建项目,而其实对从业人员而言,改造项目的看点更是多多,因为有“刻板印象”,因为可以有种“如果我来做,可以将其改造成怎样”的念想。
而与八佰伴之前的调整,以及华润时代广场即将到来的大调整不同,more mee的前身是百脑汇——专业细分市场商业体,如今要做成常规商业内容,不破不立,没得参考。之前陈旧的硬件设施需要完全推到重来,但小体量和规整的“盒子”造型反而让其在设计方面的想象空间不是很大。
这也就避免了我们作为旁观者的天马行空,可以更加务实地去看待它。
第三个有趣点——市场空间相对狭窄,劣势显而易见,这在之前介绍陆家嘴中心时就有所阐述,同样的问题当然会发生在more mee身上。
但别忘了八佰伴和more mee所在的,是全上海为数不多的有斜向横道线的十字路口,也就意味着其实该区域的人流量并不小,加上对面的食品商店以及同样会进行大手笔改造的华润时代广场,若成,这里将成为升级版一个名副其实的路口商圈,而非之前八佰伴的一家独大。
规划空间的“狭窄”加上体量的限制,让more mee理应在业态布局上更专注主题性而非追求“一站式”。
据介绍中的项目亮点所示,显然more mee不想与八佰伴正面抗衡,品牌运动旗舰店是目前很多商业体的求稳策略之一,好在这竟然是该商圈正好缺失的,科技集合店同样是近年众多品牌纷纷入市的业态之一,如果百脑汇余温犹在,难说没有延续性的消费习惯,类似改造可参考美罗城。
从楼层业态配比来看,3~5层均以服务配套和餐饮为主,在没有地下楼层的情况下,这属常规布局。因此相对市场选择较小的零售业态实际上只有一个半楼层,这也就避免了与八佰伴和今后华润时代广场进行肉搏,因为这些商场和陆家嘴中心、老佛爷百货等一起势必覆盖掉绝大多数零售业态定位,more mee所能做的理应是尽可能有主题性的精准而非东拼西凑。
现代商业项目的吸引力还在于环境氛围的舒适性,我们平时去八佰伴,也不会见到人头攒动,因此无法意淫more mee开了后就会有自然大客流,要知道世纪汇会率先开业,对世纪大道区域的截流几乎是决定性的。
但more mee也有居民、办公、医院、学校等门前客,首先要获取的这些客群,同时通过主题氛围尽可能吸引到有针对性的消费者目的性前往。
这些都只是看了招商手册后的猜测,纸上谈兵而已,实际操盘牵涉到租金收益、品牌方的判断取舍、设计效果的呈现差异等各种问题,商业打造不易,且做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