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外贸市场陷入颓势,该不该转行跨境电商?

对外,客户质量差,压价比价严重,大部分订单没什么利润;
对内,人力成本超高,过去是生产工人的成本,现在不但生产工人,营销人员和办公室人员的成本也非常高。
在深圳,一个应届毕业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半年内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业绩的,这样的人,底薪至少4000,而且这个标准还很难招人,稍像样一点学校毕业的人,要达到5000以上,再加上社保等各种间接成本和用人风险成本,营销人员的成本比过去几年比已经翻倍了。
内外两座大山,压的企业传不过气来,一方面没客户,没订单,没利润,另一方面各种成本全面增加,逼的很多企业转型做跨境电商,毕竟跨境电商利润高,订单数量多了后总体利润就好了。
接下来说说传统外贸的客户质量为什么这么差了,回答下一些人常问的:
好客户都去哪了?
很多外贸企业怀念过去的“好时光”,那时,开个工厂,投资个平台,招几个业务员,外贸就做起来了,后期再投资几个展会,平台上再追加一些投资,企业就做起规模了,万一运气好,逮到一两个大客户,几年下来就“发财“了,可谓人生赢家!
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成功路线清晰摆在眼前,于是今天从事外贸行业的,以及过去老一辈外贸企业,他们脑子里的成功模式就是如此。
可惜的是,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了,这种路线已经不再是“发财”之路,而是一条不归路,很多人,很多企业,仍然在用十几年前的模式做着今天的外贸,结果就是感叹,好客户都去哪了,他们通过这种模式,再也找不到好客户了!
好客户都去哪了?为什么同样的模式,今天找不到好客户了?
过去,工厂没这么多,竞争没这么大,现在竞争大了,客户选择多了,价格自然做不起来了,不是好客户走了,而是好客户变坏了,这是很通俗易懂的道理,但是,仅仅如此么?
我们首先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客户”,是指哪些客户,是全市场的客户,还是某些特定的客户?
答案当然不是全市场的客户,因为b2b平台和展会不可能覆盖全部市场的客户,我们说客户变坏,是指过去传统外贸模式下来源的客户变坏了,而外贸企业又一直使用这些渠道来获得客户,竞争变得越来越大的同时,客户变得越来越精,这些长期使用平台和逛展会找供应商的买家们,把群发询盘,比价压价等对付中国供应商的套路玩的信手拈来。
而平台和展会本身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他们也无法再扩大和引进新的买家进来,那么中国的企业就只好围着这些精明的不能再精明的客户们打转,你说这样的状态下还能找到好客户么?
再加上制造业订单外流,东南亚、南美、东欧,如果你在国外逛过超市,你会发现一些产品已经是made in 罗马尼亚,越南、波兰了。
世界整体经济格局在发生变化,用了十几年的平台和展会惯坏了精明的客户,而外贸企业既不分析形势,也不升级推广方式,不去拓宽更广的获取优质客户的渠道,试问传统外贸怎么能做好呢?
传统外贸做不好,很多人自然就想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跨境电商了,尤其是一些企业看到有人做跨境电商发发展很快,就更加跃跃欲试了。
那些做生产的老板,来采购他产品的客户中,有的就是做跨境电商的,他们作为工厂,作为供货方,从一开始的一个小客户,眼看着他们做的越来越大,采购量越来越多,这些做生产,做传统外贸的老板们也知道跨境电商可为,刺激了他们也想做跨境电商的想法。
但是跨境电商有跨境电商的门槛,不是谁都能做的,尤其老一套外贸企业,思维严重固化,不愿意学习新模式、新方法、幻想着哪一天找到当年暴发户的感觉,做跨境电商,玩的是流量,是新概念、新玩法,企业没有一个“新潮”的人主持局面,是玩不好的。
那些轻易就下了决心要做跨境电商,一般是没看过真正做的人每天都做了哪些工作的,跨境电商的基础工作量非常大,仅单单引流这一块,不是砸广告就行的,还有落地页设计、即时消费设计、粘度设计、图片视频等展示系统,需要有美工,有视频编辑,有内容写手,懂seo,懂广告投放。
一般那做跨境电商成功的,大多是老板自己精于此道,知道总体方向,知道要请什么样的人,要设置哪些岗位,传统的暴发户和”大老粗“是做不了这么精细的工作的,当然,如果你是个实力雄厚的企业,能找到这方面的高人合作一起做一个项目,那又另当别论。
分析完传统外贸的现况,接下来看看跨境电商&传统外贸两者是如何运作的?
上海腾道外贸大数据产品“外贸通”工具,它提供141个国家、7000万企业背景资料、9000万企业高管联系信息、数据化客户管理的实时外贸客户动态数据,无限可能挖掘外贸潜在客户,是企业寻找海外买家、监控竞争对手、掌握市场趋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利器。
老牌的跨境电商大多会涉及以下几方面:
产品:自己做设计、研发、申请专利,再生产,深耕供应链管理,从产能上保障出货,从合作中控制产品品质;渠道:自有小语种网站平台,外加第三方平台如amazon, ebay, aliexpress等,同时布局线下渠道如参加国际性行业展会。
价格:产品定价在中高价格段位,从不去涉足廉价产品;
市场:专注某个市场,构筑最强大的线上线下推广团队,每年配合高额的费用投入。
简单点说:跨境电商面对的是个体买家,冲动消费占主导。
所以b2c的营销都是为了刺激客户产生冲动性消费,有数据显示,个人消费总数里的80%都是冲动消费。
另外,b2c虽然在初始阶段赚钱不多,但如果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家基本上能够掌握定价权,能够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
传统外贸是如何运作的?
以一家做模特头外贸出口企业为例:
产品:有自己的设计和研发团队,持续年投入占公司净利润的20%以上,20多项自有专利,广泛参与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交叉持股联合运营;
渠道:有一个自己的b2b英文网站,某b2b平台6年会员,一年两次国际性行业展会,一年两次主要客户的当地拜访。
价格:产品定价在中等段稍偏一点点低,尝试多次提价效果不好,未遂,有点小郁闷。
市场:美国、西欧、日本各约30%,其他市场10%;b2b平台年投入20w左右,线下展会年投入20w左右,拜访客户费用10w左右,市场团队人工年费用约50w。
从这家企业不难看出:产品和供应链的管理是传统企业的核心优势所在,在运用外贸新思维之后,主要对渠道和市场进行了优化:
渠道:开发小语种(德语)b2b网站版本,线上渠道优化为:b2b平台推广年费调整为29800元,google adwords的年费用为80000元,linkedin的费用20000元,facebook的年费用为10000元。
市场:在经过深入研究后决定提高美国和德国市场的占有率 减少日本市场而转向新兴市场如南非的开拓;市场团队的结构向社会化营销团队倾斜,新增blog板块做好企业的内容输出。
价格: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之后,2015年出口额逆向增长近15%,完成对主流市场提价10%,对新兴市场的提价达到20%,比较满意。
可是,b2b的实际购买主体是企业,因此客户在采购时考虑的因素要更加专业和全面,采购决策链通常比较长。
某种程度上,b2b的外贸业务员并不希望客户进行冲动消费,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后续会有非常多的麻烦。
除此之外,b2b的议价权比较少,因为企业产品的可替代性强,客户很容易进行比较,常常一句话就可以搞定供应商:你不做有人做,你做还是不做呢?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