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母亲最需要你为她做这几件健康“孝”事
记者 金伟巍/文 陈静/图
母亲节快到了,在你送给妈妈的礼品单里,有没有鲜花、蛋糕和奢侈品?若是,那必需得回家面壁思过,因为这些都被妈妈们归为“差劲的母亲节礼品”,没有心意也没新意还浪费钱。50岁之后的女人面对身体方面的问题更多,作为儿女,能够站在妈妈的角度,为妈妈做一件她这个年岁所需要的健康“孝”事,或许才是妈妈内心所喜爱的。
发现
妈妈变矮了
健康“孝”事:带妈妈做次骨质疏松检测
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中老年人容易出现低骨量、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于50岁的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为30%,男性为20%;45岁以上骨折患者中,75%的骨折与骨质疏松症有关。所以,骨科医生建议50岁以上的人增加骨密度检测,尤其是女性。
台州市立医院骨科主任医生阮建伟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一般而言,经常遇到的是“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其中,髋部骨折后果最为严重,骨折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
“我有个朋友,他的岳母在家里洗脚,老太太为了擦干脚,把腿盘上来,结果突然出现髋部骨折。更有严重的,有些老太太连外伤都没有,就出现了髋部骨折。”阮建伟说,这些情况并非不可思议,只是大家都没有重视而已。许多老年人,就是因为一次意外的跌倒发生骨折,从此改变了生命的走向,或者很快死亡,或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从这个角度讲,骨质疏松比许多癌症还要可怕。
然而,这么有杀伤力的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如果你的母亲是高危人群(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脆性骨折史或者脆性骨折家族史、身高比年轻时矮了3厘米以上、45岁以前停经者等等),应当尽早带她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测、诊断。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在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发现
妈妈变暴躁了
健康“孝”事:陪更年期的妈妈聊聊天
如果你发现妈妈到了更年期,最近又变得爱唠叨,脾气暴躁,认为她可能是得了更年期综合征,想着忍一忍,过一段时间就能好。但其实,更年期综合征不能靠忍挺过去,它需要治疗。
女性的更年期是女性从性成熟期(生育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是人体衰老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大多发生于45—55岁。这一时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卵泡的性激素分泌量减少,全身器官功能随之衰退。在更年期,除了生理变化,女性还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
作为子女,很多人只知道有更年期这回事,却忽略了妈妈在这个阶段的身体健康,没有意识到更年期正是许多疾病明显增加的时候,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症、妇科肿瘤等众多疾病集中向女性袭来。
周小姐最近经常跟妈妈拌嘴,原因就是妈妈太爱唠叨,动不动还冲自己跟爸爸发脾气。“我妈以前不是这样的,这半年多来变得特别暴躁易怒,我和我爸都受不了了,平时都躲着尽量不跟她多说话,有时候忍不住就会吵起来。”周小姐说,冷静下来想想,妈妈今年50岁了,不就是更年期的年龄嘛,她的诸多变化可能是因此造成的,自己应该多关心她,或者带她去医院做体检,而不是不理她或者跟她吵架。
“女性到了更年期,身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建议定期做筛查。”台州市中心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潘一红提醒,每个到了更年期的女性都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以便顺利地度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作为子女,如果你发现妈妈出现身体不适,应该尽早带妈妈到医院做一下检查并做相关治疗。
此外,心理疏导也是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家人还需要给其精神鼓励,解除疑虑,建立信心,促使健康的恢复。
妈妈很怕老
健康“孝”事:
多表扬“怕老”妈妈
临海杜桥的郑奶奶今年78岁,老伴早逝,虽说有7个子女,但是各自忙碌,没有一个陪在身边。随着年龄增大,她常常将“我老了,没用了”挂在嘴边。前几年得了老年痴呆症后,变得越来越怕老,生怕自己“老无所用”的她,每天都会在家里抢着做家务。如果家人出手制止,她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唉声叹气,认为自己一点用都没有。而一旦自己的行为能给家人一些帮助,便会非常开心。
很多人都怕老,害怕衰老,害怕皱纹爬上脸颊,害怕身材发福,害怕腿脚不利索。相比男性,女性还多一重对“美丽容颜逝去”的担忧。然而,这种焦虑却使得她们与不惧怕衰老的人比起来老得更快,并且更容易患上疾病。近期,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和那些不担心自己衰老的人相比,惧怕衰老的人反而老得更快,也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很多人以为怕老就是怕死,其实怕老与害怕死亡是不对等的。”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章永川说,这是对死亡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是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人造成根深蒂固错误观念的影响。怕老不仅仅是对死亡恐惧,它还包括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非常复杂的因素。
比如家庭因素,很多空巢老人缺乏家人陪伴,晚年只能由配偶陪伴或独居。他们就很怕老,怕老了之后没有人陪。还有许多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每天没有规划,找不到事情做,就会产生“无用论”。认为自己对这个社会没有价值,对生活缺乏希望,有的人甚至产生极度消极的心态,认为只能慢慢等死。
一直以来,在许多老人的心中,晚年生活就是帮儿女们带孩子,尤其是老年母亲,含饴弄孙仿佛成了她们晚年的工作。虽说这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但是老年人的生活不应仅仅如此。
如果家有老人,章永川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多肯定和表扬老年人做的事,让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失去价值。都说人活着活着就回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也是越来越像小孩。因为怕自己“没用”,活着没有价值,老年人会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有些老人会给孩子们洗衣做饭打扫家务,他们内心也渴求家人的肯定和赞扬,所以这个时候不妨好好表扬一下他们。除了鼓励,年轻人还是要多陪陪老人,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这些对老人情绪调整都有帮助。
母亲节快到了,作为子女,抽空回家陪一陪母亲,聊聊天,吃顿饭,或许比任何物质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