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兰母校以篮球育人 高素质人材需要兼具智力毅力创造力凝聚力

阿不都沙拉木、胡金秋、可兰白克,这三位男篮国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从新疆校园走出来的职业球员。如今,校园能为中国篮球培育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这是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对中国篮球最为期待的变化之一。篮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决定着你能否成为一名球员,而意志品质、学习能力、创造力则决定着你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球员,你的上限。365bet相关体育资讯可以到网站了解,及时更新,欢迎收藏和关注。
记者走进可兰白克的母校,探寻这里的校园篮球文化和可兰白克成长的关键之道。
篮球名校篮球育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简称兵团二中,是新疆一所名校,这所学校培养出了很多清华北大学子,这所学校也培养出了可兰白克这样男篮国手,是一所篮球名校。不仅如此,他还培养出了陈月泽这样的国内著名篮球记者,还有刘臻这样的热爱篮球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各行各业,兵团二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精英骨干,他们有相同的一点是——热爱篮球。
记者走这所学校,向大家展示一所篮球名校的篮球育人理念。记者了解到,兵团二中不仅设有初中和高中的篮球队,每个班级都会发放篮球,鼓励孩子们在阳光体育时间,参与体育运动。学校的篮球队,不仅有来自全疆各地的有篮球特长的学生,普通学生中也有不少热爱篮球的孩子得以入选。
“篮球作为我们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体育锻炼人,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品质,也会培养孩子们的竞争合作意识,从而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们的主要目的。这种体育带来的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好的帮助,在今后进入社会遇到困难时,也能起到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兵团二中校党总支书记刘延辉。
今年35岁的姚晓东是可兰白克的启蒙教练,他第一年当教练恰好遇到了14岁的可兰白克来到学校,他对记者说:“从事篮球教练十几年,我搞明白一个道理,热爱和坚持是一个篮球人最重要的天赋,不仅仅是对孩子而言,还是教练员,都是如此。”
姚晓东认为,篮球的教育功能远远强于他的竞技属性:“篮球并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它不仅仅能带给孩子们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让孩子们在他们最好的年华,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团队协作、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等优良的品质,它能让孩子体会到勤奋努力和进步成功之间的密切联系,每一次失意和失败之后,重新振奋起来,战胜自己,战胜外在的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逆商的过程。而这种逆商,无论对学习,还是体育锻炼,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而言,都是极为重要。这也让我在我的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成就感,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可兰白克水滴穿石
可兰白克·马坎,柯尔克孜族,1990年9月27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在体委大院长大的可兰白克,曾经练过足球、田径、排球,拳击的训练,在接触篮球前,他的最爱是足球。
2004年,14岁的可兰白克从边远小城阿图什来到了乌鲁木齐市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08年,还在上高二的他入选了新疆青年队。两个月后,这个18岁的篮球少年被蒋兴权看中,入选新疆广汇飞虎男篮一队,登陆cba。他的职业生涯起步很早,但过程充满挫折,从前两个赛季的场均十几分钟,到随后的苦守板凳席,直到2012年的春天,一直坚持努力的他在代表山西出战的季后赛中,对位马布里时,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一切峰回路转。
那个赛季,可兰白克一共代表山西出场9场次,其中5场是在极为关键的半决赛,整个赛季都在板凳席苦苦等待的他,从未放弃过,最终迎来职业生涯第一次闪光点。场均出战23.4分钟,得到6.1分和4篮板的他,更为出彩之处在于他极为出色的防守能力。
很多球员,在逆境中,怨天尤人,最终放弃努力,而谦逊好学的可兰白克,把更多的汗水挥洒在了训练场上,最终用努力获得了教练的认可。老帅蒋兴权在后来回忆中谈到可兰白克:“我当初选择他,最为看重的就是他的训练的态度,还有他对篮球的热爱。”
2016年的秋天,可兰白克作为球队队长和队友一起捧起了亚洲俱乐部杯冠军奖杯;2017年的春天,队长可兰白克和队友们一起捧起了渴望许久的cba总冠军奖杯;2017年的夏天,队长可兰白克和新疆全运男篮屡创神奇获得了冠军奖杯;2017年,可兰白克代表中国男篮登上了国际大赛的舞台。
“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采的活。”这句歌词是可兰白克捧得亚洲俱乐部杯冠军奖杯前的心声,他这样解读其中的内涵:“每当我想放弃,想偷懒或者放纵一下自己的时候,我会想起曾经被轻视、不被认可的那些场景,这会让我振奋精神,继续坚持做那些正确的事情。”当时,他清晰地感知,一切的成功,即将水到渠成。
从校园到青年队再到职业篮球生涯,可兰白克并非一帆风顺,否定的的人包括邓华德在内的一些教练还有曾经十分强大的对手和队友。但他拼得顽强,坚守的过程让人感动,同样赢得了姚晓东、蒋兴权、崔万军、李秋平、杜锋等很多教练的感激。可兰白克的坚持和努力,就像水滴穿石,每一分钟的努力最终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如今他是cba总冠军、亚洲冠军,今年28岁的他还有更广阔的天空。
篮球运动做人为先
“想要打好篮球,先要做好人。”这是姚晓东的执教理念,在日常管理、训练和比赛中,他也坚决坚持这一点。
姚晓东在日常会通过讲课、训练和私下交流中,让孩子们理解一种理念——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绝对不是简单的“跳得高、跑得快、投得准”,它是一项融合体力、智力、毅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队运动,想要打好篮球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互助精神、奉献精神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些也需要日常训练、学习和生活中,去耐心培养孩子们的对这些的认知。
“很多时候,这些理念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些深奥,但是我们不厌其烦地在训练和比赛中去强调,在下面的沟通交流中,用很多人的故事和成功经验,来引导他们,这就会让他们慢慢地认可、认知这些理念,最终在今后的学习和篮球生涯中领悟其中的精髓。”姚晓东对记者说,“对于一名热爱篮球的孩子而言,成为职业球员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些机遇。只有不到1%的人付出远远超越其他人的努力,才能成为职业球员,我们必须为其他孩子负责,职业篮球运动员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培养一个综合文化素质很高、热爱篮球的人,才是我们篮球教练最应该做的事情。至于球队的成绩,球员的篮球水平,会随着团队整体的文化综合素质和篮球技战术能力、身体素质的提升,而获得。”
在可兰白克的成长道路上,14岁那年从小城阿图什远离父母,来到繁华都市乌鲁木齐,需要适应一切突然改变的环境。他的姐姐古丽和教练姚晓东是他在家里和学校最信赖的人,这两个人对于他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在家里,姐姐对我管教也很严,起居、饮食、学习还有一些生活、说话、做事方面的习惯都会严格要求。训练中,姚哥对队员的纪律、诚信和训练作风要求很严格,生活中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会主动和我们谈心,开导我们。我有幸在篮球生涯的起步中,能遇到这么好的教练。那时候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摇摆的阶段,在家有姐姐,在学校有教练像兄长一样,一直严格要求我们,否则我们很难走到今天。”如今,可兰白克发自内心对他的大姐和被他称为“姚哥”的姚教练表示感激。
“看着可兰白克的成长,对我而言也是很好的成长经历,在他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我也一直在思考,在训练、沟通、交流中,什么样的方式更有效果。”姚晓东说,“团队体育运动,交流是极为重要的,交流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思考能力。鼓励孩子的反向思维,举一反三,而不能把孩子们不太成熟的不同观点,粗暴的扼杀。而是从中去看,他的想法的合理性,引导他用最合理的方式打球。”
今年,兵团二中终于3分险胜战胜多年来的老对手乌鲁木齐市一中,获得了新疆中学生篮球赛高中组的冠军,姚晓东多年的坚持,在篮球场上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作为一所篮球特色重点中学,此前我们有六年时间未获得冠军,这其中的压力和困扰,也是很大的,正是热爱,让我坚持下来。我希望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习和逐渐成熟,能在篮球育人和培养优秀篮球运动员两方面,都能做得更好。”
文 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