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2p备案工作延期的声音频出,让行业内紧张的氛围得到了一定缓解。有消息称,部门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明确提出p2p备案将延期。根据此前监管57号文的规定,各网贷平台应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从824《暂行办法》发布开始,长达一年半的监管、整改p2p平台的合规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根据网贷之家3月数据显示,当前正常运营平台为1883家,与2016年8月824《暂行办法》发布时行业内正常运营平台2799家相比退出平台达916家,占据当时总平台说的三分之一。
同时在银行存管、信息披露等等监管硬性指标上业内整改也有更多进展。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4家银行开展网贷存管业务,正式上线以及签约存管系统的网贷平台达到894家,近半数正常运营平台实现了银行资金存管。
合规整改之下,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更加积极乐观,在刚刚过去的3月,网贷行业的整体成交量为1915.65亿元,环比2月上升13.35%,春节以来的标荒现象明显好转。同时,更多优秀的正常运营平台也展开了更多探索,在资产端、投资体验、平台产品等方面大胆的做出了新尝试,实现运营深耕细作。
1)创新资产端
在资产端方面,细分市场如房贷、车贷、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三农金融业务等领域的平台,均作出了一些创新尝试。以细分的车贷为例,车贷平台资产端催化了多样性产品设计。如借款人通过汽车抵/质押获得借款需求,据此设计的车贷产品仍然是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基础性汽车金融产品。而切入交易及消费等多场景后,汽车产品差异化也逐步增强。
此外在p2p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近两年凸显出来的资产荒背景下,一些平台在资产端的模式上走出了不同的道路。一部分平台进行了自建资产端、一部分平台则选择了搭建外部资产渠道。p2p网贷平台扩展渠道资产,可以实现资产来源的分散,一定程度降低了借款人违约集中爆发风险,进而保障了平台投资人的权益,提升了投资体验。
2)创新风控端
在风控端,随着行业内去刚兑的进一步加强,p2p平台正在逐渐回归到信息中介的本质,尤其是风险备用金被取消后,行业又回归到了“p2p+担保”的传统模式上。不过,也有一部分平台选择与险企合作履约保证保险的创新风控模式,如宜人贷、玖富等平台。
据了解,“p2p+履约保证保险”的模式早在2015年便已出现,该模式由上海互联网金融平台米缸金融首创。2015年8月,米缸金融与天安财险合作,成为业内首家与险企合作履约保证保险服务的p2p平台。在合规方面,该平台表现较为突出,在网贷天眼最近发布的《3月90家p2p平台合规排行榜》中排名第77位;在此前网贷之家独家发布的《上海247家网贷平台合规进度》中排名第26位。
公开资料显示,米缸金融首创的“p2p+履约保证保险”还曾获得中国财经峰会的“最佳商业模式奖”。截止到目前,实现该风控模式的平台仅有20多家。不过,在去刚兑之后,“p2p+履约保证保险”这种安全系数更高的风控模式或许会迎来新的爆发期。此外,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也让p2p平台看到科技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改变。因此,更多的平台也将金融科技,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应用于平台的风控体系建设当中。
3)创新产品端
在产品端,p2p平台更多的尝试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资产模式等的新产品开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多元、丰富的产品与服务。尤其是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更多的细分平台前瞻性的将目光聚焦在了对小微企业主服务。
小微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因此解决这些小微企业的融贷问题自然就成为普惠金融的关键。在这其中互联网金融企业成为传统金融机构之外小微企业融贷需求的有效补充力量。米缸金融相关负责人提出通过金融科技可以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甚至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建立一些以前难以建立的模型,对缺乏信用和缺乏数据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积木盒子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选择了直接深入到了整个经济市场的最细微处——服务“夫妻老婆店”,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上的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三农种养殖者。人人贷在其发布的题为《真正的p2p,为服务小微企业而生》的全员公开信中,也阐释自身对于p2p行业的理解与认知:以服务小微企业主和工薪阶层的生意需求为核心,通过金融科技让资金流向实体经营。
事实证明,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表现突出的头部平台,随着越来越多成熟、成功的积累、沉淀,这些平台也将越来越好。无论是在合规性上做出的努力,还是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这一切都是监管层、平台用户等希望看到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健康、有序、合规、安全、多元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才更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