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菱湖启动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14年9月8日 A02:A02-综合新闻 稿件来源:湖州日报 作者:徐惠林
通讯员 陆剑 记者 徐惠林
本报讯 为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助推“两美”浙江建设,日前,南浔区两大古镇——双林镇、菱湖镇,全面启动申报“浙江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工作。
双林明永乐三年 (公元1405年)正式设镇,素有“绫绢之乡”的美誉,其书画、绫绢、古桥、戏曲、名人等地域特色文化名噪海内、享誉中外。目前该镇镇域内仍有130处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古镇区内街巷肌理、建筑布局等基本保持原貌,且多为清末民国时期各类民居建筑,风貌完整统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菱湖明洪武 15年(公元1382年)正式设镇,素有“中国淡水鱼之都”、“中国丝绸之都”之称,其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典范。镇域范围内现有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点17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06处和旅游资源一至五级47处。古镇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街道里弄肌理清晰,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昨天陪朋友去了乌镇,人山人海,回湖路过南浔,不是一般的冷清。
早该做这事了,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事情是要主动的,等机会来了再做已经落后了。
南浔区…这鸟德行,真不想说什么。
明代礼部尚书董份的故居 现代作家徐迟的旧宅
南浔公布首批30处名人故居
为再现“庭院深深”文物部门将进行挂牌保护和修缮
吴婼 陆剑
昨天,笔者从南浔区文物部门获悉,继去年庞莱臣、庞青城故居修缮完工后,今年南浔区将启动金绍城故居等名人故居修缮工程。据了解,8月份,该故居被南浔区政府纳入首批30处名人故居名单中。今后,他们还将根据轻重缓急陆续对其他名人故居进行修缮。
金绍城是近代著名画家、民国初年北方画坛领军人物、中国画学研究会首任会长、“湖社画会”的精神领袖。金绍城故居位于南浔镇东大街38号,金家是南浔近代丝商“八牛”之一。此宅名承德堂,为金绍城的祖父、金氏家族发家人金桐于清同治年间所建,正厅高达9.5米,为南浔民宅当中最高的单体建筑。金氏一门风雅,竹刻家金绍坊、女画家金章、石油大王金开英、文博大家王世襄都曾在此居住。
笔者了解,金绍城故居内建筑物分布在三条轴线上,从东向西纵向排列,依次为东轴线、中轴线和西轴线。东轴线主要是当年的账房、藏书楼、厨房等,早年由于失火,部分被毁;西轴线在解放后住进了“七十二家房客”,现正在做搬迁工作;正厅设置在中轴线上,从10多年前南浔粮管所搬出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已年久失修。为将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利用起来,今年南浔区政府将金宅维修纳入了名宅名园维修工程,将进行全面整修。“确保实现‘修旧如旧’。 ”南浔古镇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栋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老宅,修缮工程将按照“不改变文物现状”的原则进行,建筑风格和基本布局将不会有大的变动,只是对屋顶瓦片进行翻新,对被毁房屋进行修复,同时更新门窗,绿化楼院等。“争取恢复金宅当年恢宏的气度。 ”
今年7月,湖州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浔作为湖州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建筑众多。针对目前众多名人故居常年“铁将军”把门的现状,近日,南浔区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了首批30处名人故居,将“故居”这笔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起来,成为南浔区对外宣传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此次公布的首批30处名人故居中包括明代礼部尚书董份、清代状元王以衔、民初北方画坛盟主金绍城、民国元老张静江、著名藏书家蒋汝藻、现代著名作家徐迟、原北大校长张龙翔、当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宗虎等著名人物在南浔居住生活过的故宅。其中既有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也有第三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登录的宅第民居,既有位于城镇街区的优秀历史建筑,也有位于传统村落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建筑,大多保存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人文研究意义。
据悉,下一步南浔文物部门将对这30处名人故居进行挂牌保护,并会同有关单位深入挖掘人文底蕴,有序推进修缮工作。
2014年9月6日 A02:A02-要闻 稿件来源:湖州晚报
支持,希望能尽快落实
南浔镇自顾不暇,怎么会为菱湖和双林着想。
希望此事能成功。对两镇发展是契机。也希望湖州市政府财政上支持当地政府。不能指望南浔区政府。湖州中心城区欠下面镇太多了,没办法我们政府五级行政,限制了中心镇发展,几十年来没变化。走出湖州看看人家城市,千年古镇哪里像湖州这样的没发展。
幸亏没发展,才有资格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