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5000多张照片,摄影师陈晓与非遗传承人的“互动”
(展览现场 王敏霞 摄)
绍兴,一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孕育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4个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有14人(3位已过世)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然而,我们对这些传承人的印象是停留在过去的影像资料,或者是偶尔见诸媒体的身影。大师们一次性站在我们面前,还没有过!上周五,由绍兴市文广局主办、绍兴市非遗中心承办的“绍兴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图片展”以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现我市14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艺术风采和个人魅力。
在一幅幅图片面前,你很容易看到那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历史积淀的厚重感以及这些传承人眼中对技艺传承的那种渴望。
绍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晓,是这次展览所用主要图片的拍摄者,除了老照片以外,展厅里的照片都出自他的快门。
留下印记 传承经典
见到陈晓老师的时候,他正在展厅里布展。
纵观整个展厅,却没有看到关于陈晓的只字片语,绍兴市文化馆副馆长俞斌在一旁提及他个人资料展示的事项,却被陈晓摇着头拒绝了。
3个月,5000多张照片,这两个简单的数字,承载了陈晓的很多心血。陈晓说,这次拍摄虽然花费时间比较多,但很值得,非常有意义。“这是一种经典的传承,和一般人物肖像摄影不同,拍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感情的投入。”
陈晓老师在照片基调的选择上,都非常注重厚重感。在拍摄每个传承人之前,他都会事先和对方沟通,把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做好,因为这些国家级传承人,有些年纪很大了,不事先准备,会拉长拍摄进度,老人们的体力会吃不消。
正是因为有了事先的安排和沟通,出现在陈晓镜头下的是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大师,留下了传承经典的印记……
一人一品 展现风华
陈晓老师拥有自己的公众号,这段时间公众号发布最多的内容都与本次展览有关。他用摄影师的那种细腻记载着整个拍摄过程。“猴儿戏领进门”“我把世界唱给你听”“美好的消逝与我有关”……一人一品,陈晓老师把拍摄每个国家级传承人的点滴都记录了下来。
(刘建杨的“猴戏” 陈晓 摄)
“和这些传承人一一接触本身就不容易,因此拍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可以发现他们的个性美,这正是我要展现给大家看的。”陈晓老师说,采访刘建杨老师的时候,约了多次才确定了时间。“从人到‘猴’化妆的每个步骤都要拍摄下来,对于我的这个要求,刘建杨直说:第一次碰到。”陈晓说,在拍摄过程中两人还发生了分歧,但最终在整体与细节的取舍上达成了统一。拍摄时,看到刘建杨身上许多部位贴着膏药,这让陈晓非常感动,猴戏是打戏,作为一位艺术长青的打戏名角确实不容易。
每个传承人的拍摄被陈晓分为两个部分,有根据实际情况拍摄的写实,也有摄影棚内的肖像。第一次拍摄宋晓青是在书圣故里的培训班里,陈晓记录下了她带着20多位退休老人学习鹦哥戏的片段。第二次拍摄宋晓青饰演经典角色《九斤姑娘》里的张师傅。时隔一周多才可进行第二次拍摄,又是从化妆到上台演绎,逐步拍摄,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个神韵俱佳的“张师傅”。
拍摄郑关富老师之前,对方表示要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前来,因为今年是他们结婚五十周年,所以希望能够拍金婚纪念照。“拍摄传承人夫妻照片也是我想要在展览中出现的内容之一,也是这一代艺人个人生活的写照,那天郑关富老师夫妻二人穿着红色与青色的衣服,喜气洋洋,很是幸福。”陈晓说。
陈晓在完成对每个传承人的拍摄以后都会写手记,力图用文字、图片、视频多种方式将这些传承人的特有风采与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居然没人回帖?
在哪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