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降”后钢材市场去库存压力仍很大

进入4月份,下游用钢行业复工率已经达到90%以上,复工速度仍在不断加快。得益于钢需释放,我国钢材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连续4周出现双降(3月16日~4月12日)。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库存量依然较大,仍需较长的时间来消耗。考虑到后期复工率将趋于饱和、钢需增速将放缓,钢材去库存压力仍然很大。据迪威钢材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其发展还会处于很好的态势。
本轮去库存或不少于6个月
从3月中旬开始,我国钢材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均开始下降,但总体降幅并不是特别大。
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月下旬,全国20个城市五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达1906万吨,旬环比减少94万吨,降幅为47%;比去年12月份增加1224万吨,增幅为1795%。
分地区来看,3月下旬,只有华中地区钢材库存旬环比略有增加,增量为2万吨,其他地区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其中,西南地区降幅最大,旬环比下降106%。
分品种来看,3月下旬,全国螺纹钢库存达994万吨,旬环比减少62万吨,降幅为58%;比去年12月份增加719万吨,增幅为2615%。热轧卷板库存达259万吨,旬环比减少11万吨,降幅为42%;比去年12月份增加149万吨,增幅为1355%。冷轧卷板库存达158万吨,旬环比减少6万吨,降幅为38%;比去年12月份增加52万吨,增幅为491%。中厚板库存达113万吨,旬环比减少9万吨,降幅为76%;比去年12月份增加25万吨,增幅为284%。线材库存达382万吨,旬环比减少6万吨,降幅为15%;比去年12月份增加279万吨,增幅为2709%。可以看出,五大品种库存环比均有所下降,其中螺纹钢减量最多,其他品种相对较少。
同时,钢厂库存也出现了下降。据统计,3月下旬,全国重点玻璃钢企业钢材库存达180666万吨,旬环比减少17574万吨,降幅达887%;比今年初增加85341万吨,增幅为8953%。
目前,无论是社会库存还是钢厂库存,虽然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但降速均出现了明显放缓,且库存量较去年同期依然偏高,后期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有业内人士预测,按照当前库存下降的速度计算,钢材市场在具备后期需求较多和钢厂大幅减产这2个关键条件后,或需6个月时间才能将库存消化完毕。
后期钢需增速将放缓
3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986%,人员平均复岗率达899%;中小企业复工率达76%。其中,与玻璃钢行业相关的复工率也大幅提升,机械行业、汽车行业、重大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库、铁路、公路、机场建设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工率都超过了90%。
从基建领域来看,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地方政府推进基建项目落地的消息铺天盖地,基建总投资金额不断增加,市场各方对后期钢需充满期待。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整体数据上看,今年的基建投资情况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增长。根据各省份下发的2020年投资计划来看,目前已明确的基建投资增速仅达到44%。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公布的基建项目总数将近15万个,较去年增加近800个;总投资额达到76862亿余元,较去年增加3295亿余元,这对体量庞大的基建领域来说并不能称为大幅增长。
此外,新基建也备受关注,按照用钢强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包括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人工智能等领域。
根据《国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今年全国铁路投资预计达8000亿元,投产新线有4000公里,其中高铁有2000公里,重点是补齐短板、加密络,与2019年投资强度基本持平。在新基建拉动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将成为未来的建设重点。据了解,1亿元铁路投资需消耗钢材0333万吨,1万亿元投资拉动钢材需求3333万吨。可以看出,轨道交通项目的钢材用量较为庞大。
总体来看,自国内疫情形势稳定以来,全国各行业铆足劲全力夺回前期损失的时间,大力推进复工复产,钢需增速加快。有业内人士曾表示,第二季度有出现钢材需求井喷式增长的可能。随着后期各行业逐渐恢复到正常、平衡的生产节奏,钢需增速也将不断放缓。考虑到当前钢材库存量依然较大,在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预计后期去库存压力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