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骗子家教公司老师的自白

近日,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看到这条新闻,我的一个朋友不禁拍手称快。ta曾经就职于一个高考辅导家教公司,该公司一度是北京一所重点高中周边最牛的培训机构,后来因为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了。以下是ta的自白:
2012年-2013年间,我在一个家教公司兼职,看到了很多让人惊愕的骗术和内幕,虽然我讲述的只是这一个公司,但很多做法都是业内公认的“潜规则”。我本人坚持洁身自好,自认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带过的学生(包括多位北京最牛高中的学生),如今在这里向大家说一下,不吐不快。
骗术1:老师履历普遍造假, 师资水平良莠不齐
我研究生毕业后在一个与教学完全无关的公司上班,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到一个家教公司(暂称作s公司)兼职。申请面试的时候还担心自己学的不是师范专业,也没有教师资格证,可面试的时候简单问了几个问题就通过了,第二天就开始给高中生上课。
上课前,我经历了严格的培训——不是教学内容培训,而是被告知不允许说自己的年龄,不允许与家长沟通,不允许说自己的工作经历。后来我才知道,在培训机构的介绍中,我是一个有着10年高中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尽管当时我只有25岁)——这样的介绍就堂而皇之的登在公司的官网上。跟其他老师交流我才知道,大家官网上的履历都是假的,很多人都是应届毕业生,既不是名牌大学,也不是师范生,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但包装后都是“资深名师”。
当然,英雄不问出处,并不是否认这些人的实力,但不可否认教师是良莠不齐的。打那之后,各类培训机构教师的简历,甚至各类公司官网上对业务骨干的介绍,我就再也不相信了。
骗术2:家教公司压榨廉价劳动力,教师队伍“劣币驱逐良币”
如果师资仅仅是“良莠不齐”,那也还好,毕竟有概率碰到好的老师。但是家教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就把这一点点概率也给抹杀了。
举个例子,我属于水平中上的老师,我带学生要求至少90元/小时,而对于水平差的老师,给30元/小时就肯干——而我们带的学生学费都是200-300元/小时。同样是上2个小时的课,我给s公司带来的利润是220—420元,差老师给s公司带来的利润是340—540元。
想想就知道,公司会优先把课排给谁上?显然是那些只要30块钱的老师。而给我排的学生只有两种:一种是极难伺候的“爷”,有的学生换了4—5个老师都不行,只能让我上;另一种成绩极好的学生,比如冲刺北大清华的学生,其他人带不了。
据我了解,在一些连锁的大公司同样如此,有的真正有30年高中教龄的老师,因为要求的薪资高就不给排课;更有甚者,如果不跟排课的前台搞好关系,连课都没得上——因为教育培训机构都是“产品经理”主导的公司,大部分机构前台的人比老师多。
就这样,公司一边攫取暴利,一边压榨廉价劳动力,真正好的教师留不下,水平差的教师顶着“名师”的光环上课。
骗术3:销售人员忽悠家长,授课老师取悦学生
说到“产品经理”主导,培训机构的套路是双管齐下:作为服务业,由销售人员(有的公司叫学业咨询师、课程规划师、前台等)服务家长,授课教师服务学生。但教育显然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大部分家长和学生没有能力判断老师的优劣,而家长和学生又有对老师的“否决权”,所以“忽悠得好”比“教的好”更重要。
对老师来说,忽悠学生则是再容易不过了,只要讲一些高中生喜欢听的段子,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就行了,教什么并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真正的老教师在机构吃不开的原因——习惯了一板一眼上课的资深教师,学生并不喜欢,学生更喜欢有共同语言的年轻老师。
相比而言,家长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所以销售人员才是家教公司真正的主力。只要把教学理念、教师能力、学习规律说得天花乱坠,听得了家长倾诉,能跟家长聊得投缘,说到家长心坎里去,就足够了。反正这些销售人员口中的教学理念,我教学的时候是从来不用的。
那有人说了,都是差老师,基本靠忽悠,不出成绩怎么办?这个首先涉及一个教育理论问题,家教对成绩的提高作用,到底是因为学生本身对此重视了,还是受益于老师教的——学术上都还是有争议的。此外,也可以靠销售人员忽悠——比如归结于这次考试题型不适合你家孩子;孩子都会做,只是粗心了;教学成果短期还没有显现,等等。
另外,作为老师我再说个小技巧,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比如应试技巧: “三长一短选一短,三短一长选一长”,选择题的代入法、排除法,等等。老师完全可以在不教任何知识点的情况下,单纯提高学习成绩。此外,还有老师为了让孩子持续交学费,并不倾囊相赠,而是一次教一点,每次都有一点进步,这个属于高端技巧,就不赘述了。当然,我是不屑于玩这些花招的,对高三学生基本上教20节课左右就可以出师了,建议学生不要再补这门课了,为此也被公司批评了好几次。
骗术4:骗人耍赖野蛮生长,学费被挪去做投资
s公司起源于一家北京市重点中学旁边,最开始还是不错的,有一些业界良心的老师。但其公司的营销并不是业界良心,老板前期搞了好多忽悠耍赖的手段。比如宣传“前20节课学费全额返还”,但等你真去退款他就有各种理由,比如你只上了19节课不够数,有的人合同里没写这句话;即便是所有条件都符合,他就告诉你“过几天就退”,然后一直拖着,靠前台搪塞你。毕竟考上大学是喜事,一些家长也不会一直来闹事,亏点就算了。此外,还有一些简单的小伎俩,比如到百度知道上去自问自答做广告、各种贴吧里伪装家长发广告,直到现在这个公司倒闭4年了,这些广告贴还在。很多人可能觉得很不齿,但不可否认这些手段确实促进了公司的野蛮生长,鼎盛的时候一个小教室里有30个老师、30个学生做“一对一”。
s公司的老板拿到这些预付款学费之后,第一时间都拿去做了投资——具体来说应该是高利贷。在那几年经济不错的时候,放高利贷收益很可观,所以s公司的老板仅靠这几十个老师,教一个高中的学生,3年就在西山壹号买了一套价值数千万的别墅,还买了跑车。
骗术5:资金链断裂“玩失踪”跑路,家长预付费难讨回
到2013年金融风险出现的时候,s公司的老板放出去的款要不回来,公司的资金链断了,老板选择并不是卖掉别墅、跑车硬挺过去,而是“玩失踪”跑路了。不仅欠了大批家长的预付费,还拖欠了老师的工资。这件事儿京华时报、中国网都报道过。
但他聪明的一点是,老师的工资分几批结清了大半,比如我的未结工资6000多块,分期给了几次最后只差1000块,也就懒得讨债了——毕竟都不知道老板人在哪。
但家长的费用就比较惨了,基本上都是一分没有,家长抱团去维权时早就人去楼空了,到派出所报案被告知是经济纠纷,建议去法院起诉。为了三五万块钱,很多家长不愿意走法律程序,有的就认栽了。
骗术6:别墅豪车一样不少,改头换面另起炉灶
这件事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s公司的老板仍然住着别墅、开着豪车,用亲戚的身份证另外注册了个家教公司,重新开始。他之所以还掉老师的工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都在圈里混,生怕哪天被老师撞见抓个现行。
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家教这个行业有多乱,漏洞有多少,单靠一个部门是完全搞不定的,这次四部门联合出手,真让人拍手称快。
如果你要问我,作为家长,怎么能避免被家教机构骗呢?我的建议是:
1.宁可上大班不上一对一;
2.尽量选择大型连锁机构;
3.不看广告看疗效,查看教师资格证和工作证;
4.现在的网络课程也可以择优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