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莫斯科:永不老去的缪斯女神

莫斯科下一个白银时代
在太平洋西岸的远东的伏拉迪沃斯托克,黎明才刚刚开始。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数百年来的命运—横跨欧亚大陆,东西方文化在此角力,反而成为推动俄罗斯独特文化氛围形成的助力。喜欢探讨灵魂来处与归处的俄罗斯人一直在寻找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心之归处。
莫斯科
于是,一代又一代人为由此延伸的终极问题困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本质,对永恒和无限的向往,关于恶、罪、惩罚、审判,关于善、爱、救赎、上帝之国……果戈理剧本中滑稽自私的小官史也为自己不高尚的生活真诚地痛苦;契诃夫小说里十恶不赦的罪犯总要真诚地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真诚地承认自己是杀人恶魔;高尔基眼前的马车夫时常由衷地赞叹:生而为人,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
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人崇尚美就是真实,于是,批判现实主义画风大行其道,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维坦的《深渊》,苏里科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都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画。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和历史画,无论是哪种画无不勾勒出俄罗斯民族厚实、博大、沉郁乃至痛苦的个性,俄罗斯文化就像一出气势恢宏的歌剧,咏叹的大多不是幸福。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前进的步伐在步入20世纪之后骤然放缓,但奇怪的是,更多有世界影响力的个体却偏偏出现在这个不可能的时期,比如夏加尔,他的代表作《动物语言与音乐》前年在香港的拍卖会上以3217.2万港元高价成交。他的绘画作品从俄国和犹太民间故事中汲取营养,以幻想、神话和怪诞为特征,但夏加尔本人认为,这才是他心中的真实,是他无法从鞋上掸掉的俄罗斯的泥土。夏加尔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大概不是前面那几位“赫赫有名”的黄金时代画家可比的。1945年,夏加尔为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火鸟》设计了背景、幕布和服装。《火鸟》是作为西方现代派代表人物的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另一部代表作《春之祭》引出了另一位天才人物——《春之祭》的编舞和领舞,20世纪杰出的舞蹈家,自称“上帝的小丑”的俄罗斯人尼金斯基。据说,他是芭蕾史上跳得最高的人,能在空中击腿12次之多。他不仅扩大了芭蕾舞的语汇,让舞者有了更多的表情,甚至在舞台上大胆地描绘两性的冲动。
一座古老与现代相交融的城市
20世纪之后的俄罗斯作家和诗人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几乎都是持不同政见者,批评并与苏联体制作对的“叛徒”,同时,他们也被英国学者以赛亚·柏林称赞为“不死的知识阶层”,这其中包括被苏联政府诬蔑为“荡妇兼修女”的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比如为了出版小说《日瓦戈医生》,不得不把手稿托人悄悄送出国的帕斯捷尔纳克,这本被苏联政府长期列为禁书的杰作在1958年为帕斯捷尔纳克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一本《古拉格群岛》可以将索尔仁尼琴开除作家协会,流放边疆,也可以在几十年后让总统普京亲自授予他国家奖章,诺贝尔文学奖更是不会忘了他,因为他代表了俄罗斯的良知、道义的力量,“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俄罗斯——莫斯科的当代艺术体现了社会的症候和隐藏的关系,将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过滤后,呈现出远非浮表所能看到的本质。
几乎所有西方人都不喜欢莫斯科,而倾心彼得堡。
在安德烈·纪德眼里,圣彼得堡是世上最美丽的城市。石头、金属、水,还有云、晚霞和风达成完美的组合,是拜伦和波德莱尔梦寐以求的人间胜景。又令人想起基里科的风景画,以及莫扎特的音乐。莫斯科则“粗俗得惊人”,随处可见思想压抑的痕迹,令人沮丧的消沉。
然而命运逆转,十月革命之后,帝国中心重新返回彼得大帝之前的东方莫斯科,莫斯科重新站在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彼得堡燃烧了两百年的精神光辉由此黯淡。莫斯科,这座当时已经拥有了700多年历史的缪斯花园,继续承担起繁育奇花异草的任务。
表面上,长达74年苏俄时期,历史的滚滚车轮碾断了现代艺术之舟的俄国缆绳。然而,先后有5位俄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不争的事实,正是俄国文学的自由精神持续存在的明证。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是现代语言分析、结构主义、抽象绘画和无调性音乐的滥觞重地,现代基督教神学复兴、现代诗歌、戏剧电影、存在主义哲学、理论物理学的俄罗斯血统不亚于任何一个民族。
尼娜·阿纳尼雅什维里、阿纳斯塔斯雅·沃洛契科娃、尼古拉·齐斯卡利泽等等这样一批世界级明星依然在莫斯科的芭蕾舞台上熠熠生辉。
20世纪下半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电影有资格入选俄国电影的宝库,其中不少获得了国际承认,如《烈日灼人》(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
20世纪是谢尔盖·普洛克斐耶夫、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阿拉姆·哈恰图良、格奥尔基·斯维里朵夫等人创作的年代,还有罗蒂昂·谢德林的作品更不能被忽略:歌剧《死魂灵》、芭蕾《安娜·卡列尼娜》《卡门组曲》及《带小狗的女人》无不是振聋发聩的名作。
如此,谁敢说这样的勃勃生机不是另一场白银时代的序幕呢?
莫斯科在人间
如果说俄罗斯是一个懂得艺术享受的民族,那么莫斯科人就是会为艺术疯狂的俄罗斯人。他们表现自己对艺术挚爱的途径之一,便是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名人的热爱和怀念。他们喜欢塑造名人的雕像,并把这些雕像安放在街头、广场、公园、绿地。这一座座雕像各具特色,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各种人物的典型形象。
革命广场地铁站
马涅什广场上,一代名将朱可夫元帅骑着骏马,威风凛凛;列宁图书馆门前,陀思妥耶夫斯基注视着莘莘学子,目光凝重;普希金广场上,普希金凝神思考,回忆往昔的光荣与伟大;莫斯科河畔,画家列宾手持画笔,构思着下一幅新作;加加林广场上,加加林高高在上,傲视苍穹。
他们的身后,是一个个形象各异,特色分明和异彩纷繁的教堂和博物馆。深具古罗马或拜占庭风格的雄健钢骨,或是斯拉夫民族特色的朴素和淡雅,要么就是东西方文化艺术交融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风格,最典型的就是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路过的时候我总会久久瞻仰一番,每次看到都像初见那样充满神秘的美。当地人告诉我,莫斯科市区有超过500座的教堂,每座教堂都是神圣的艺术殿堂。
莫斯科地铁站富丽堂皇的程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在这些教堂和博物馆之间穿梭,我得以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铁站中停留,每一个片刻又会遭遇一次艺术的冲击和享受。地铁是莫斯科交通的心脏,然而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交通工具本身,它的美,当得起一座地下博物馆的称号。坐地铁对每一名莫斯科人来说都是种享受。我住在郊外的小城米基希,每次要坐电力火车40分钟到达莫斯科,终点就是地铁共青团站,俄语是“刚桑莫力斯卡娅”,像少女的名字,朗朗上口。这是莫斯科最美丽的地铁站之一。鹅黄色的穹顶上有精美的马赛克贴花和铜雕壁画,古典而气派,两排汉白玉廊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巴洛克柱头,稳重而典雅,壁画和贴花虽然主题都是共产主义和革命、人类自由和战斗之内的老生常谈,也许现在有些人不喜欢,但那些独具特色和天才型的艺术创造力,至今仍然用那火热的颜色和无以言表的深邃感染力,忠实地记录着那个激情时代。
72座剧院,109家电影院,31个音乐厅,78家博物馆、142个展览馆,莫斯科的芭蕾、戏剧、马戏和数以万计的艺术藏品在这些屋檐下得以栖居。随便问一个莫斯科人,他都能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一串俄罗斯艺术大师的名字和作品,诸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及歌剧《叶夫盖尼·奥涅金》,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和舞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舞蹈家乌兰诺娃、普利谢茨卡姬、玛克西姆娃……这些作品滋养了缪斯最忠实的子民,也培育出更精彩辉煌的作品。
莫斯科天鹅不死
莫斯科人会为了能看想要看的芭蕾舞,不惜重金和花费很长的时间排队去购买一张位置上佳的票。在这里,大概不存在没有看过芭蕾舞的莫斯科人。
俄罗斯当代著名芭蕾舞女演员ekaterinashipulina表演的天鹅湖
芭蕾舞不是俄罗斯人的发明,却在俄罗斯发扬光大。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孕育出芭蕾舞这种艺术奇葩,从一开始就是贵族和社会上层人世的宠儿,法国路易十四对这种艺术最为痴迷,为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舞蹈学校,并自己亲自参加演出,并在重要剧目中担任主角达26场之多,他对芭蕾舞规则和审美标准的影响一直存续。然而从意大利到巴黎,再到其他欧洲各国,芭蕾艺术却从来没有像在俄罗斯这样,得到如此推崇和厚爱,正是在这块冰雪国度,芭蕾向世人敞开心扉,绽放出火热的花,结出丰硕之果,就像高尔基笔下丹柯高举着的那颗燃烧的心,引导着人民走出阴霾和迷惘。
莫斯科舞台上的经典芭蕾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
历史和人类文明证明,不被大众喜欢的艺术,不会有永恒的生命,也不会走向辉煌,没有天才的艺术,这样的艺术也不会有灵魂,也不会有成长壮大。柴可夫斯基,就是这样的一位天才。他创作的《天鹅湖》常演不衰,是最受欢迎的芭蕾舞剧。俄罗斯的朋友告诉我,国家大剧院是艺术的圣殿,对于芭蕾舞者来说,是梦寐以求的舞台,如果能在大剧院里表演《天鹅湖》,那简直是一种终极梦想。所以,去看一场《天鹅湖》,势在必行。
巧的是,当地的朋友邀请我观赏的正是《天鹅湖》。这张票得来不易,在莫斯科,芭蕾票都需要提前多日排队预订,所谓一票难求。我们约定5点半在革命广场见面,因为过于兴奋到得早,只能在广场上闲看风景。视线穿过革命广场边的马路,对面就是剧院广场和剧院,那边人流涌动,剧院广场上早有人围着喷泉坐成一圈,不时能听到一两句熟悉的唱词。夏季的莫斯科黄昏到晚上10点以后才会退却。沐浴着初夏的晚霞,莫斯科人享受着开演之前的闲静。
正在被大剧院的廊顶的希腊女神雕塑吸引时,朋友来了。服务员引导我们爬上二楼,我才明白这不是我见过的俄罗斯剧院,虽然莫斯科的剧院一般都很华丽和古典,但是整体风格似乎都大同小异,其中重要的就是罗马浮雕花边加苏联共产主义元素,而眼前金碧辉煌的大厅令人眩晕,五层的观看席,如坐云端,灯光下照耀着金色浮雕的墙壁,枣红的帷幕镶嵌着金色的团花草带。来不及多看,灯光暗下,剧已开演。本次的音乐指挥瓦莱利·格力耶夫已经在掌声中走上指挥台。
随着一曲极具柔情的双簧管抒情序曲开启,顿时清除了脑海中的一切杂念,台上的舞阵中,年轻男女簇拥着王子,欢跳着,又似乎歌唱着,或一字排开,男女对舞,或手拉手连成一圈,或成双成对各展舞姿,小丑的一段单脚旋转极具功底和技巧,王子高挑的身段、柔和的舞姿,动作平和,彰显高贵和清纯含蓄。第二幕白色天鹅随着背景画面中的一群天鹅从湖面游过出现在舞台上,柔和的步子小心地从角落移入中央,似乎在试探环境是否安全,含蓄而羞涩,直到看到王子的出现,才受惊似地快速以碎步滑开,但是王子的善意借着柔情的舞步表达,两人终于彼此钦慕,但正当柔情处,却又被魔鬼的到来打断。一波三折,王子和天鹅公主终于定下爱的誓言。第三幕最精彩的是黑天鹅的妖艳妩媚舞姿,和白天鹅的身影在帷幕上激愤绝望的拍动,将剧情推向高潮。到了第四幕曙光的出现,最终王子战胜了魔鬼,爱情胜利。然而结果对于初观此剧的我似乎并不是很重要,那种舞步和线条所表达出的微妙、含蓄,出神入化,任何言语都是多余。
步出剧院,街灯亮着,注视着远处空无一人的广场,然而脑海中还被那些音乐和舞姿萦绕,我们蹑手蹑脚,悄声潜入这莫斯科之夜。
tips
几个世纪以来莫斯科人一直有迷恋芭蕾的传统,所以几乎随时可以找到有表演芭蕾场次的剧院,各大剧院几乎每周有一场芭蕾舞剧上演,像国家大剧院每月就不少于10场芭蕾舞。
推荐剧目:除了经典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胡桃夹子》《黑桃皇后》《睡美人》外,还有《叶甫根尼·奥涅金》《哈姆雷特》《斯巴达克》《安娜·卡列尼娜》《海鸥》《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都是这些剧院固定长期表演的经典剧目。
订票:所有的票一般都可以通过票务网站和剧院售票处提前预购,或到地铁站外的剧票亭进行订购,但除了好的贵宾或大厅的位置紧张外,普通的席位往往临时到剧院购买,也能随时购得。
注意事项:芭蕾舞是一种极具高雅的艺术,一般如果订购的是vip席位,一定要着整洁的正装出席,但选择普通席位的观众,只要穿着整洁,观瞻舒服也就可以了。
莫斯科只要笑就好
如果说芭蕾舞一种高贵精英艺术,那么马戏便是雅俗共赏的大众表演。马戏类似于中国的杂技,它产生于久远的年代,深植于俄罗斯民族文化最广泛的大众精神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