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我家老人转发 感动与感悟 一个山野老人的日记


2016年3月20日
有人说:机关像衙门,门难进事难办。是这样吗?前几天因我的《存折》里工资改成了“转存”,这是为何?带着这一疑问,我前去绍兴市社保局咨询。
令我感动的一是:我来到16楼的督查处,说明来意后,接待我的小陈同志微笑摇头表示不清楚。可他见我年迈,二话不说,便带我乘电梯从16楼下至3楼,再指引我去财务处询问。
令我感动的二是:财务处的小曹同志她向我解释了好些工夫,却见我神情木纳没有反应,知我耳背。她不仅未显丝毫厌烦,反而起身靠近我的耳朵,又耐心地向我解说,直到我听清为止。
令我感动的三是:两天后财务处的领导给我打来了电话。大意是说,我的事已查过了,事情会办好的,安慰我放心安心。
多好的领导,多好的同志啊!
我无权无势无背景,已年逾八旬,耳聋肢残,退休后又动过五次全麻大手术,完全是个高龄、身残、多病的老人。感蒙社保局的同志为这么一件小事,如此热情为民服务,如此尊敬老人,实在让我铭心难忘。
透过这件小事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几天来我不断思考,终于得到了如下的感悟:
一是事物总是发展的,自己固有的观念行为也应与时俱进,切莫如我开篇所述那样“刻舟求剑”,用老眼光去看待、应对现在的新事物。
二是“热情为民服务”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践行,而践行则必须有仁爱之心。古人曰“知之易,行之难”,又云“仁者爱人”。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就像上述三位同志那样,口号成为行动,“行难”成为“行易”了。
三是这也是国家深化改革的成果。因为我觉得改革成果不只是体现在物质上,也应体现在精神上。如以上市社保局三位同志的优秀表现,正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法与德”兼治,才能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博大的修正与升华,才能使我们的改革步步深入并获得更大丰硕的成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梦”也必将成为光辉的现实。

你以为全是坏人坐朝堂?

好像不是出自一个八旬老者之笔?

下次有问题,请楼主出面,定能解决

老同志不容易,发这么长的内容

一锅老鼠屎中的几粒米吗?

顶起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