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给我一片天□ 陈伟滨
高中的课余,我喜欢写诗歌散文,学子情怀,年轻的心向往远方。通过高考,我第一次走出潮州,到千里之外的英雄城南昌读大学。作为业余的文学爱好者,自己的写作水平并不高,期望早日能够在潮州日报发表自己的小文篇是我的心愿。
这个心愿一直等到2004年2月27日才得以实现,我的散文《龙湫塔情思》在《潮州日报》发表了。那时候我在汕头打工,断断续续写些小篇章,间或在企业内刊发表,能够第一次在《潮州日报》读到自己的“豆腐块”,心里头蜜一样甜。这年底到了12月份我又发表了散文《湘桥情结》,还意外的收到编辑老师给我寄了样报。
离开汕头的时候,我为接纳我就业的这第一家公司写了一篇《杏花梦》,难舍一往情深。当我在庵埠的时候,5月份,这篇散文在《潮州日报》发表了。一个新的人生场景也开始出现,我加入了庵埠谜协,开始写关于谜协活动的新闻报道,当然是发稿给《潮州日报》;2005年6月9日《潮州日报》刊发我的谜事新闻报道《灯谜沙龙,对外开放》。我在民营企业上班,公司的一些活动也写成新闻稿发给《潮州日报》。就这样,我开始忙碌起来,好像找到了一份无比欢快的自己喜欢的事情,业余创作诗歌散文来了热情,积极参加灯谜活动,关注公司动态,及时写稿,看到自己的文稿得以在《潮州日报》发表,心里头就是爽!
还记得第一次写关于谜协的新闻通讯,稿子发出以后,没有想到当时文化版的编辑老师给我打来电话,指点我新闻稿要把场景写活,整篇就像工作汇报一样,缺乏新闻通讯的特色,电话里老师举了实例,给我上了一门新闻写作课。那时节,写谜人谜事特别有干劲,直到回来潮州工作,同是灯谜文化类的新闻稿,还真就越写越有感觉。从写谜事新闻报道,到现在能够开始写灯谜学术论文,不断提升,内心里深深感谢《潮州日报》文化版三任编辑老师对我特别的支持和指导。
我把写作当作一份快乐,迄今,《潮州日报》是我个人发表文学、新闻通讯作品最多的平台,虽然我的创作量不多,每一份有发表作品的样报我都有收藏。有一段日子,知道自己的作品在《潮州日报》发表了,会找遍满城的书报摊买下样报,甚至,在书报摊前摊开报纸寻阅自己的文章的情景数次被赶着上班的同事看到,她后来跟我说:“一经过看到你在书报摊前读报纸就知道你又有文章发表了,你那表情就是一种羡慕的幸福。”
后来,从灯谜、文学、公益文化活动再到残疾人朋友圈……渐渐地,我自己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状态,敢于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可以写的东西多了起来。感谢《潮州日报》对我的关注,网络版曾经报道过我业余投入网络灯谜的事迹,我很开心;后来,有一次,民生版的记者联系我要采写我作为残疾人自强的事迹,我不敢答应,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比起我接触的残疾朋友,在自强自立这方面我还远远不够坚强,我唯一庆幸的是因为有文学和灯谜这份爱好,因为有《潮州日报》这样的平台,就像这生我养我美丽的潮汕平原,就像接纳我培养我的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大家把展示才艺的机会给予了我,让我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是大家的宽容和鼓励融解我内心的脆弱和多愁善感。
我会继续努力,创作更好的作品,并是《潮州日报》忠实的作者和读者。
http://www.chaozhoudaily.com/czrb/html/2017-11/25/content_1789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