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生存真相:与民间集资放贷已无差别

基于网贷平台最近的表现,投资人对它们的耐心将要耗尽。绝大多数尚无盈利的网贷平台不得不学着自己觅食,它们的办法是把线上业务拽到线下。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上网络借贷与民间集资放贷已无差别。
认识王军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从事民间金融的自由人。半年前,他来报社找到记者,说是看中了一个新兴的金融项目。见面那天,他带着两个助手、一台电脑和一大沓资料。简单介绍后,双方开始了第一次面对面的谈话。
他说他看中了网络贷款这行,觉得入门简单,而且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他当时手头有一个即将建成的网贷平台,他在考虑作为投资人入股。
记者隐约感觉到王军对这个行业并不十分了解。他只是急于让自己账户里的钱通过投资快速翻倍。他当时认为,网络借贷是未来民间借贷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且一个网站应该也没有太多运营成本。几天后,王军打电话来说,他已经正式进军网络借贷市场了。
但就在半年后,王军说他后悔了。几天前,王军在电话里说,网贷市场的“烧钱”预期超过了他的想象。每个月几十万的成本不算,到目前为止,他投资的平台还没有见到收益。自从投资网贷后,王军忙得很。他忙着招兵买马、铺垫市场、跟踪业务。而最近,他似乎要忙着寻找下家接手他的股份了。
“我想撤了。”电话那头的王军似乎有点扛不住了。“这个行业有个怪现象。平台规模不能做得太小,太小会被挤死;但也不能太大,风险兜不住也会死掉。正经做线上业务无利可图,为了挣钱维持平台运营,只能做线下业务。但那是借新还旧、永远有窟窿的风险链条,做得越大,风险越大、赔得越多。挣到的钱远远无法覆盖所要承担的风险。”
王军已经从半年前的创业激情中清醒过来。在这半年里,他每天都在研究这个行业,琢磨各家平台。“95%以上的网贷公司都在亏损,剩下不到5%的公司大多也就是盈亏平衡,个别能实现微利。”王军说,绝大部分网贷平台还是在依靠投资人的钱维持运营,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像他一样,对这个行业感到迷茫和担心。没有造血功能的网贷公司为了盈利,把线上业务发展到线下。“在整个行业中,保守估计95%以上网贷公司都在做线下业务。”
为此,记者找到了多位行业内人士。两位正在就职的网贷公司高层、一位已经离职的网贷公司中层、一位关注网贷行业很久的pe投资人,还有几位常以化名示人的网贷公司员工。从与他们的谈话中,记者感到:网络贷款平台目前的处境并不像当初设想的那样风光,少数网贷平台正在走向死亡。
无效对接
网络借贷平台通常分成两种。一种是信息平台。网站对借贷双方没有审核职能,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交换彼此信息。还有一种是服务平台,有中介的作用。这类借贷平台有初审、预评估、按资质对接贷款机构或产品的服务。简单一点归纳两者的区别:信息平台是“网站只提供借贷双方一个沟通的地方,至于是否成交及各自风险与网站无关”;服务平台是“网站要对借贷双方进行审核,并提供为借款人找放贷方的服务”。
对于信息平台,从事服务平台的人不愿多说。他们认为,这种没有任何审核的信息发布网站里面90%都是骗子信息。但对于服务平台,共同的声音是:活得艰难。
“我之前在职的时候,一直都在做同等企业的数据监测。可以说,在这个行业里,真正挣钱的也就屈指可数的那么两三家。”已经离职的某网贷公司中层刘东说。
由于要为借款人找寻上游资金资源,网贷公司通常会与各资金方保持良好沟通以寻求合作。他们公关的上游类型很多,如: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个人放贷者等。就目前看来,真正实现植入合作的银行机构几乎是没有的。银行对这种微小业务向来兴趣不大,而且对网贷公司所介绍的客户并不十分放心。所以网贷公司的主要合作对象就变成银行信贷员、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员等个人合作者。网贷公司业务员向这些合作者推荐贷款成功后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网贷平台这种与非机构间的合作慢慢凸现出一种现象贷款成功率非常低。刘东曾就职的网贷公司有着强大的金融服务背景作为支撑,即便如此,这家网贷公司的第三方服务还是非常薄弱。那么其他网贷公司的情况也可想而知了。
一家网贷公司业务员告诉记者,从去年的数据看,他们公司平均1000笔贷款申请中,成交的只有两三笔。“我们有专门的推广团队进行站外推广,所以申请量还是很大的,但成功率不是很高。”他说:“当时我们有一个推广部门的优秀员工,在其名下的贷款申请已经达到5000笔的时候才有了第一个成功贷款的客户。”
一位就职于某网贷公司的高层证实了这一说法。“上游资源的二度审核较为麻烦,真正的平台推荐成功率无法得到保障,盈利大多有限。而且,交易是否成功,大都由放贷人说了算。放贷人对借款人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反正他们的钱也不愁贷不出去。”
濒临倒闭
一位张姓网贷公司员工告诉新金融记者,其实,造成网贷公司账面贷款对接成功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员工“走私单”。
“走私单”就是业务员在线下私自接单为客户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信贷员提交贷款申请,贷款成功后,业务员与信贷员按照协议进行佣金分成。
“这种现象在圈内很普遍,几乎每个网贷公司都有业务员这么干。”张姓员工说,他之前参加过一个展会,有一家借贷公司的不同员工过来问了十几次。“就是问我们要不要走私单,他们希望多跟行业内达成合作,铺开网络,他们今后的私单业务就更好做。对方当时给的提成相当诱人。”
另一家网贷公司的业务员向新金融记者证实,这种私单基本上对接不到银行,都是对接到自行融资放贷平台或者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员一般都愿意做几十万元的单子,这样下来一个人大概能分到1万至2万元佣金。”
这就造成一种怪象:网贷平台摇摇欲坠,但其员工却生活富足。网贷公司主要依靠佣金过活,抛开风险不谈,仅仅是现在对接成功率低,员工“走私单”严重,就已经使平台的盈利前景受到威胁。
据了解,规模较大的借贷平台也将面临着关闭的风险。其中有资金提供方不再继续支持的原因,也有平台自身发展模式的原因。行业内人士透露,一家规模中等的网站濒临关闭。在其运营的几年间,每年都亏损几百万元。年初,公司核心部门的几十名员工相继离职。虽然现在网站还在,但已经不做实际业务,只剩下三四名员工编辑、更新网站。投资人也看到了这点。投资方本想在去年年底高价卖掉该借贷平台,但迟迟找不到下家接手。
其实,投资人对平台的耐心早就消耗尽了。据说,投资方已随时准备撤资。那将意味着平台唯一的资金来源也被切掉。业内人士担心,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在别的平台身上。“现在很多平台没有自身造血能力,资金方撤了,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刘东说。
线下放贷
网贷平台必须尽快盈利以稳定资金方的情绪。于是,线下业务火了。采访发现,个别网贷公司成功融资后投资实体项目,类似于信托。而大部分网贷公司是这样运作的:网站以10%至20%的资金成本融资,然后再把这笔钱高价放出去。这就是王军所指“95%以上的网贷公司都这么干”的运营实情。
他们的融资渠道多种多样。基本每个老板在自己的平台上都有小号,他们用这些小号去借款(详见本报总第99期《卸妆后的“网贷”秘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寻找个人投资者。“网站上经常有想投资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投资人信息,老板跟他们谈,你有没有兴趣作为隐形股东投我这个项目?能够享受分红但没有经营决策权。”某平台中层管理者表示:绝大多数平台都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融资。
据介绍,隐形股东是不露面的,就是说在公司股东名单上不显示其名字。大致合作是这样的:比如融资人拥有公司40%的股份,其中隐形股东拥有5%的股份。参加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仍以融资人个人表决为意向。年末融资人赚钱了,隐形股东可以参与分红。
“我们发现投资人对这种合作也比较认可。他们本来就在平台上玩,隐形股东的身份使他们觉得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一些,至少能更加了解平台。对投资人来说,这点钱不算很多,万一平台盈利了,投资人就可以享受分红和收益。”该中层管理者介绍,有的公司挂了一堆隐形股东。
有了融资渠道,网贷公司的线下放贷业务也就发展得顺风顺水了。新金融记者致电某网贷公司咨询线下业务,该公司业务员称,只要是在本地区就可以做。王军告诉记者,线下业务规模做得越大,利息付得越高,最后就是一个借新还旧的游戏。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塌。“现在,收益根本覆盖不了风险。不管你挣多少钱,你放出去的钱只要有一笔收不回来,你就是赔。所以放得越多,风险越大。现在很多网站还承诺本金,那么这种风险大、盈利小的模式能持续多久?”
叫卖数据
或许是看到了平台的风险,或是对持续“烧钱”的平台实在没有耐心,不少投资人考虑将手里的股份卖掉。于是他们开始做大网站流量,使数据看起来更有价值,便于出手。
“平台在盈利不足的情况下融资能力有限,现在不少平台是在做流量,但是真正的经营指标上不去。”一位网贷平台负责人说:“卖平台其实就是卖数据。平台上有多少个投资人、多少借款客户、多少贷款客户、网站流量如何、注册用户规模多大,这些数据很值钱。”该负责人称:之前有一家号称有10万注册用户的网贷平台即将破产,当时有很多公司想买,他们开价250万。数据越好看,出手机会越大,叫价也越高。于是,现在很多平台都在做流量、做数据。“进入行业越早,积累的数据越值钱。”
其实易主对平台来说没什么改变。网站仍在运营,只是后台老板换了。“做大数据”同时催生了一批专门做软件平台的项目老手。这些人用几个月的时间,把平台搭建好,并组织好团队,找到投资后立马出手,几个月就赚几十万元。
但现在,“数据”越来越不好卖了。王军说,他们还在不断完善数据,在此期间也陆续跟一些投资人和pe基金谈,但没有一家对此有兴趣。
记者在对一位长期关注网贷市场的pe投资人采访时发现:这位对钱有敏感嗅觉的投资人对整个行业及各家平台经营模式、资金背景都相当清楚。但即便如此,他对网贷市场仍持保留态度。要赚快钱的pe基金担心政策风险,在他看来这个行业前景还不明朗,仍需观望。
网络借贷市场需求足够大,但由于网贷平台本身大多不具备上下游整合能力,无法准确寻觅到上游资源,所以大量的贷款申请(一些真正的民间借款需求)被浪费了。作为民间借贷的新兴渠道,网络借贷平台如何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或许是他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