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中国网红粉丝总人数达到5.88亿人,国内网红人数及粉丝规模均大幅增长。
凭借粉丝形成的巨大流量,预计在2018年网红经济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网红”日益成为“吸睛又吸金”的代名词。
巨大的经济利益必然让人们怦然心动,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软件让人们看到了一条最轻松的致富道路,连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试看“抖音”上形形色色的人们,为了点击量,想尽办法,各显神通,娱乐了大众,也成就了自己。
像温婉那样靠简单的蹦迪动作就走红网络,被千万人崇拜,成为现象级超级网红,已经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理想
“长大你想干什么?”
面对这个经典的问题,50年前,很多人都会回答“工人”;30年前是“科学家”;20年前是“公务员”;10年前是“宇航员”。
如今的95后、00后呢?
前不久,新华网发布了一个调查结果《95后谜之就业观》,看完让人大呼意外。
48%的95后选择了毕业后不就业;而选择就业的人里,有54%的人最向往的职业竟然是网红!
想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跳个舞、卖个萌就能爆红网络,走上人生巅峰,谁还愿意去寒窗苦读,然后辛苦工作?连小编都想去整个容然后“抖”一下,说不定就火了呢?哈哈!
但是反过来说,网红的眼球和金钱都来自哪里?当然是来自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95后、00后大多数都去争着当网红了,谁来当看客为网红们买单呢?没有了观众,“网红”又如何赚钱养活自己?
教育者们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这种对当网红的热衷,会严重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无论是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一旦把自己的人生未来寄托在当网红上,必然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指望着一夜成名的人成了主流,努力拼搏、认真学习的人反而成了怪胎被人嫌弃,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一些青年演员、年轻艺人、网络主播等浮躁攀比、丑闻频发,盲目追求名气而不在乎艺德,导致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极坏的影响,如果青少年以这些人为偶像,难免会出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偏差。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想要当网红的年轻人中,必然会有成功走红的,但更多的,也许最后连生计都难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在这个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媒体和教育界肩负着向广大青少年灌输正面价值观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