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曹志遇生于1561年10月,号“二箕”,父亲曹璇曾任山东清吏司主事等职。曹志遇自幼聪颖好学,21岁中举人,37岁入进士,先后任北京户部主司、六米仓尉、广东惠州府知府、高州府知府、四川重庆府知府、罗定道兵备副使、广东按察使等职。曹志遇在高州任知府时,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当地人为了感谢他,在“府城内十王殿侧建庙祀之”。曹志遇“不避权势”,状告朝廷内一名违法的宦官儿子,朝廷各官员纷纷称赞他“不为私腹而忠君报国为民也”。曹志遇告老还乡后,在家乡修建了“大美堂”,并由儿子曹景参亲笔书写“大美堂”三个大字。相传,这“大美堂”是得到皇上御批的。
二房太婆听说六弟大兴土木,请了不少能工巧匠兴建祖堂,一大早 ,蹚河来到六弟家。深受皇帝喜爱的侄儿景参,看到二娘不辞辛苦、大清早的到来,就远远的迎了上去:
二娘来啦!
嗯,听说贤侄家的祖堂建得非常豪华花美,我来看一看,也想建座这样的祖堂 。
啊,二娘也想建这样的祖堂?侄儿景参随口问道
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二娘想,听侄儿的口气,分明是看不起孤儿寡母的二娘呀。于是就气哼哼的应了一声“嗯”。
不几年,二房太婆就遍访能工巧匠,请来100多工匠用13年的汗水,终于在水南湾树立起了一片徽派建筑。核心建筑是气势恢宏的九如堂,其内九重门连通两旁上百间横屋,使整个家族浑然一体。
侄儿景参知道后万分高兴,吩咐家人送来满满一担彩礼。完工后,二太婆把景参侄儿的彩礼一分没收,还加十块银元压担返还。 侄儿景参得知后,百思不得其解,几夜冥思苦想后,默默自语:是不是二娘为我当年的无意随口一问,还耿耿于怀!
于是,侄儿景参亲自登门赔礼道歉,跪着写下“九如堂”这块遒劲有力的牌匾。
过去请工匠师傅做事,一日要吃五顿:炖母鸡猪脚过早、早饭、汤圆糍粑过中、午饭、晚饭。一百多工匠每天过早,从来没吃到鸡胗。于是,做工时故意把立柱倒立着——树尖朝下。
完工送工匠师傅 时,二太婆拿出一担油纸包说:各位师傅辛苦了,粗茶淡饭怠慢了各位师傅,这个小小的纸包,不成敬意,给各位师傅拿回家带接师娘。
师傅们在路上把纸包打开,原来里面都是晒干的鸡胗。师傅们 不由一声长叹:咦,主人用心良苦呀!遂吩咐徒弟回头,用斧子把立柱敲三下,口里念念有词:倒 立 倒 发 !倒说倒好!
曹景参是曹志遇的长子,生于明朝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以大箕山为号,称“大箕”。据说,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获殿试二甲第一,按朝廷规定,他要分配到地方任职,但当朝皇帝十分喜爱他,为了将他留在朝廷,将他的成绩降为第四名。他历任礼部精善事主司、北京员外郎、授谏议大夫、京殿传胪。 传说他是文曲星下凡,克制着威胁家庭的火曲星。去世后在祖堂里停放了三年,刚一出殡到祖堂后的扑虎山下葬,家里就无缘无故的起了一场熊熊大火,将家里的房屋、祖堂化成一堆灰烬,现在还依稀能看到四百年前留下的残垣断壁,破败的祖堂上还能看到“大夫第”几个饱含沧桑的大字,仿佛在对后人诉说着流逝的辉煌的从前……
拜读,水南湾一段历史美谈。
刚查了一下,水南湾大冶大棋铺滴,九如堂什么意思?
这次看到了较完整的故事,谢谢分享!
于是,侄儿景参亲自登门赔礼道歉,跪着写下“九如堂”这块遒劲有力的牌匾。
谢谢,美女熟悉水南湾吗?有机会您可以去看一看,那里的徽派古建九如堂保存得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