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 推动河长制落实落地


磁湖水天一色
仙岛湖引水工程殷祖水厂
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的青山湖
黄石港区江北管理区污水管网建设
大冶湖通江口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磁湖清淤工程
核心提示: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完善水治理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黄石是百湖之市,加强河湖库生态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按照我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市区迅速行动起来,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确保河长制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大冶:让每一条河流都有河长
  8日,记者在大港陈贵段整治现场看到,该镇“河长制”领导小组成员,正在履行河流管理保护工作职责,对大港陈贵段存在的涉水违建、垃圾乱堆乱倒进行整治。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正在整治现场组织指挥的陈贵镇党委书记吕叙旺说,要解决“水”问题,不仅要在水上下功夫,更要在岸上下功夫,需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治,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联动、履行职责,社会的广泛参与。
  据介绍,大冶市境内有49条重点河流、3个湖泊、106座水库、5151处山塘。在推行“河长制”工作中,由市、镇、村干部担任三级河长,全面履行河湖(含库、塘)保护管理责任,从而构建市、镇、村三级组织体系,实现江河湖库塘“河长”全覆盖。“塘长”设置由辖区乡镇确定,并落实到“村级塘长”。大冶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库、山塘按照属地为主的原则,由当地派出所干警担任警长,参与管理和保护。
  治湖必须先治港。为了顺利推进“河长制”落细落实,大冶坚持高位规划,加大了源头治理的力度,先后投入涉水治理资金1.5亿元,加大了对608家污染源企业的排查力度,专项整治了6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
  与此同时,大冶还建立了项目支撑机制,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提供项目保障。大冶预计将投入45亿元,通过PPP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经营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一批有长远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在此基础上,大冶还将推出多项举措,创新河湖保护管理体制,努力建立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保障河湖健康,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打造“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大冶。
  到2020年底,大冶全市“河长制”管理将实现常态化,变“河长制”为“河长治”,全市主要河湖达到无杂物漂浮、无违章设置、无护岸坍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五无”标准,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河湖环境显著改观。
阳新:缚“水龙”打牢发展根基
  阳新县,素有“水袋子”、“旱包子”之称,防汛抗旱,对于阳新而言大过天。
  今年入春以来,阳新县委、县政府早部署早行动,在4月10日就全面进入了防汛临战状态。
  如此紧张,事出有因。阳新,以水资源丰富著称,然而,优于水又忧于水。去年,一场规模超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肆虐阳新,江河湖库塘水位暴涨,大水漫县。在抗击洪魔的战斗中,有干部牺牲了,有干部累倒了,经济受损惨重。
  尤其是阳新县的母亲河富水,如同一条咆哮的水龙,时刻威胁着全县100多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深层次的影响是,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紧箍咒”。
  治水,成为摆在阳新县面前的头等大事。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方案,推进铁腕治水,将全县1条江、365条河(港)、62个湖泊、174座水库和1081口水塘划归县、镇(区)、村、组四级包保责任。
  一场30多万人参与、在该县320多处治水现场的大战斗进入了攻坚阶段。
  阳新县的防汛特点,河险大于长江,因此,缚住条条“水龙”成为攻城拔寨的重要方面。记者了解到,阳新县第一大河富水地跨两省七县市,流域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0.87%。每年汛期,富河上游山洪暴发,河道一片汪洋。一旦遭遇江水顶托,富水水库、王英水库开闸泄洪,两岸险情迭生。
  2016年大水,富河两岸发生溃口、漫堤、管涌、坍塌等重大险情18处,一般险情1700多处。落实“河长制”,尤为关键。
  据悉,最迟在五月底到六月初,阳新县更加精细化的“河长制”将出炉,明确领衔领导、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实施时限、工作任务等职责,让镇区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不互相推诿,协力作战——一方面加紧修复富河干流、长江干堤等水毁工程、做好牧羊河治理,另一方面坚持推进“一河一策”,因河制宜。
黄石港区:守牢“三湖两港伴一江”
  黄石港辖区内主要有青山湖、青港湖、磁湖,锁前港、五一港及长江等水系,形成了“三湖两港伴一江”的水资源格局。
  近几年来,该区分别对“三湖两港伴一江”进行了治理,以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特别是对6.48公里的长江流域,除了加大对污染源的排查与治理外,重点是对沿线的24家码头进行集中整治,于去年底全面完成了整治工作。
  青山湖的治理自2014年底启动以来,先后进行了清淤、管网改造、绿化、美化等工作。累计清淤18万立方米,先后完善了13处排污管网,将周边19个排污口、100多个排污点纳入管网排放。到目前,青山湖的治理工作基本完成,水质由以前的劣五类,达到了现在的五类,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如今的“戏水长廊”。
  青港湖的治理目前正在进行中,清淤工程已招标完毕,预计总清淤量为25万立方米,投资额为1778万元。目前,清淤施工有序进行,周边区域截污工程已完成。
  昨日出台的《黄石港区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实施方案,决定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全区入河湖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河湖库水环境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黑臭河、黑臭湖基本清除,确保河湖面积不萎缩、功能不退化。
  该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党政主责、分级负责;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坚持属地为主、部门协同;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的原则,力争通过努力,到2017年底前,落实区、街、二级河长制体系,其中青山湖、青港湖纳入相应河长制体系。
  与此同时,该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全区江河湖库塘二级河长制度,分别由同级党、政负责人担任。区委主要领导同志任总河长;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河长,分管领导任副河长。各街道负责人任湖长,并明确河湖库长主要职责,使全区上下形成了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管理体系。
西塞山区:让夏浴湖“恢复青春”
  5月的夏浴湖,湖岸草木葱茏,湖面波光粼粼,蓝天白云掩映下,别有一番悠闲的滋味。谁曾想到,6年前,这片湖水因为污染问题,曾经闹得远近闻名。
  在夏浴湖畔的风波港村,一位正在湖边闲逛的刘老汉告诉记者,早些年,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可到了2011年,湖水变得混浊不堪,经常可以看到死鱼漂在湖面上,风一吹,腥臭味有时会熏得人在湖边呆不住。后来政府经常派人过来管,湖水看上去要比去年强些了。在凉山村,几名土生土长的村民说,夏浴湖的水没有前些年那么臭了,他们用水也放心多了。据介绍,今年6月30日前,夏浴湖沿岸26家企业都将关停,两家养殖场在今年也要关停。
  夏浴湖,被称作河口镇的母亲湖,也是河口百姓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前些年,由于周边企业及居民肆意倾倒垃圾和生产废弃物,以及养殖户投肥养殖,严重破坏湖泊环境和功能,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氮、磷含量超标,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湖泊乱填滥埋引起淤塞。此外,由于夏浴湖及其周边的村庄均未实行雨污分流,湖岸及堤坡长年遭湖水冲刷,其稳定性较差,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活。
  夏浴湖最终的改变,来自西塞山区政府治理污水的决心。该区坚持生态环保党政同责,并将全面推行河长制,确保河长制工作组织体系到位,工作制度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督查考核到位。拆围、清淤、修复,西塞山区在去年打响了夏浴湖保卫战。围绕湖面不减少、水质不污染,该区成立工作专班,区政府总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列出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分清轻重缓急,逐条逐项整改,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及时消号。此外,区政府敢于碰硬,坚持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正是这些举措,让夏浴湖又渐渐恢复了青春。
  今后,西塞山区还将实施夏浴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围绕治理、保护、开发三个重点,增强夏浴湖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当夏浴湖湿地保护区规划编制启动后,不久的将来,这片原生态风光且具江南水乡独特韵致的千亩湖面,将成为都市中难得的一处休闲旅游胜地。

下陆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早起锻炼的市民在团城山健身步道和磁湖岸边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身边清冽欢腾的河水和花草的清香,让人们仿佛忘记了自己正身处在一座现代化的都市。
市委机关大院周边的五一湖,由于其是一个独立封闭的水系和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生态稳定性被破坏,湖水一度污染严重,水体昏暗。
“冬天还好,夏天走过都会闻到阵阵臭味。”家住团城山海关旁的罗先生有跑步的习惯,但由于湖水的污染,在夏季只能选择绕道前往人民广场运动。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在市水利水产局的指导下,下陆区启动了对五一湖的清淤工程。除了进行清淤工程,下陆区还通过在五一湖水面种植水生植物浮床净化水体,在水下铺设有动力的泵管推流机变死水为活水等方式定时对五一湖的水质进行日常净化。
现在,因施工而被抽干的五一湖已灌满了水,湖水也比以往清澈了许多,市民也可以在家门口锻炼了。
下陆区目前共有包含五一湖在内的黑臭水体4个,总面积约83300平方米。目前,共完成清淤面积约8000平方米,约占黑臭水体整治总工程量的9.6%。该区根据《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社区为基础”的水体保护管理基本原则,明确水体具体负责人,确保全区水体数量不减少、面积不萎缩,水体不受污染,有计划消除黑臭水体。
为了迎战即将到来的汛期,除了常规的汛期准备工作,下陆区还重点对伍家洪大道北侧山体300多米滑坡段进行防护治理施工,预计8月底完工。该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破面整形、挡土墙、坡面绿化、截(排水)沟、监测预警等工程。其中边坡挡土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板墙进行修建,按照防特大暴雨进行设计。并且在设计时融入了绿化、环保等因素,预计建成后,不但可以保障伍家洪大道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还可为黄石北大门提供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铁山区:包保水库排洪港全覆盖
  每到周末,数以万计的游客就会驱车来到铁山区熊家境旅游区游玩。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流,社区书记熊子华在激动的同时也不禁暗自嘀咕,来的人多了,垃圾和污水也随之增加,污染了环境怎么办?
区政府的行动打消了熊子华的疑虑。2016年,铁山区在熊家境水库上方建立了污水处理站,目前已经完成了设备的安装调试,今年将实现污水管网的进村入户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景区的污水处理难题。
铁金港是铁山区主要的排涝排洪通道,从大冶铁矿九龙公园一直延伸到大冶市还地桥洪峰闸,在铁山境内的长度为3625米。以往,铁山整个城区的生活污水和经过企业自身污水处理过的工业废水,都是经过这条通道最终排入大冶湖。
“我们督促所有涉水企业全部建成了污水处理系统,并实行在线监控,保证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同时,我们正在对辖区内的化工企业进行停业搬迁。”据铁山区环保局监察员欧阳文翔介绍,除了日常的清淤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对接大冶市城西北污水处理厂一级管网的建设工程和二、三级管网的规划设计,正在抓紧施工“最终我们要实现,铁山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入大冶市城西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在治污的同时,铁山区对防汛抗旱也毫不放松。目前,铁山区除了对辖区内“两库一闸”(东方山水库、喻家垅水库、红峰闸)的泄洪道和启闭机开展常规检查,确保排水畅通、开关正常外,还督促大冶铁矿对洪山溪尾矿库加强检查。并已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传递和反馈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
铁山区农林水利局局长冯宇峰告诉记者,铁山正在抓紧制订与区里实际相适应的河长制方案,下周就将举行专题会议全面铺开。铁山区目前有15个山塘,3条港和2个水库,都将层层包保到具体责任人。除了规定区里的四大家领导对水库和排洪港进行包保外,所有的山塘都已经完成了确权,即将下发证件。前期,铁山区已经对水库进行了净养,避免水箱养殖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开发区:明确治水时间表路线图
  平坦的水泥路,道路两边的河水清澈见底,不时传来小孩子的嬉闹声,三两个老人在一旁拉拉家常,这是9日,记者在太子镇李姓村看到的场景。
建设美丽乡村,处理好生活污水是关键,去年开发区投资80万元在李姓村建起了无动力新型污水处理站,将父子山登山步道旁80余户村民的生活污水收集再利用。村里的排洪港从以前人见人嫌的“垃圾港”成为现在村民休闲娱乐的一景。
近年来,开发区结合实际,通过打造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治水”新模式,确保到2019年全区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针对开发区已进驻的电子信息企业陆续投产后污水水量逐步增加和涉重污水处理的问题,开发区通过委托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论证,形成“企业预警应急-政府预警应急-汪仁污水处理厂预警应急”三级防控措施。在今后国家限排、工艺要求提高后,进一步优化涉重废水应急处理设施的建设地点和技术,并预留重金属近零排放设施场地。
此外,开发区还出台了《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全面实行河长制,建立起区、镇(街)、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严管用水强度,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制;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加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城区内黑臭水体;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联合执法机制。
“发展永无止境,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鲁友年说,开发区将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契机,下大力、出重拳,进一步明确“治水”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职责分工,让开发区的天更蓝、水更洁。
资料链接:
  河长制
以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为主要任务,通过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总体目标
到2017年底前,建成市、县、乡(镇)、村四级河长制体系,覆盖全市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5公里以上的135条河流、列入省政府保护名录的70个湖泊、登记在册的288个水库。
河流管护目标
到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重要水功能区(含长江、富水等省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其他河流水质好于类的比例提高5%以上;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到95%:完成河道管护空间划定和水域岸线登记工作。
湖泊管护目标
确保湖泊数量不减少,面积不萎缩,形态稳定;确保水质不恶化,城中湖水质Ⅲ类以下的,提升一个水质等级;确保公益性功能不衰减,开发利用有控制,蓄泄自如,与防洪、供水、养殖、旅游要求相适应。
水库管护目标
依法确定管理范围,确保防洪、灌溉、供水等公益性功能不衰减、水质不恶化。到2020年底,所有水库安全达标,水质不低于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