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叉路口设立环岛,是城市在初级发展阶段时的一种普遍做法。车辆行驶到环岛附近时不得不减慢车速,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环岛的优势在于投资少,作用明显。但随着城区车流的日益增长,环岛交通的缺点也暴露出来。处在计划经济的产物的环岛可能需退出历史舞台了。身边也有许多朋友谈起环岛交通问题,笔者认为拆除城市环岛,有利也有弊,就看怎么去权衡,以下是个人观点,希网友讨论。
绍兴城区环岛拆除实例:绍兴客运中心环岛
绍兴客运中心环岛拆除拆除后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极大减少了交通堵塞,最近BRT公交开通也能直行开了。
笔者认为,权衡过的拆除效果非常好,但不能以此一味的拆除,可能会得不偿失。1、环岛改建需重新投入大量资金,查阅资料,据绍兴县报刊登,2011年柯桥3个环岛,项目总投资约1400万元!2、宽阔的道路上设置了大量的红绿灯,机动车往往是刚过绿灯不久就又遇上了红灯,排成长龙等候的机动车既延长了通行时间和造成了交通拥堵,也增加了油耗和加重了空气污染,在高油价和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环岛的综合功效就远大于红绿灯。
绍兴现有环岛交通情况实例:绍兴福全环岛
此环岛位置距市主城区较远,交通堵塞情况相对于城区环岛较好,但是环岛危险系数有点高。通过此环岛有较多的工程车,大卡车,没有交通信号灯,经常违章行驶,大型货车又存在一定的视野盲区(听开车朋友说的)。近几年多次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一骑电动车男子过环岛时被一辆大工程车撞倒当场死亡。需尽可能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角度出发,建议改为十字交通信号灯。
从两个实例中笔者再次认为,无论是拆除环岛设置红绿灯,还是坚决保留环岛,任何一种单一方式都不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实施综合工程。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中,高标准规划城市交通路网和设施,合理设置环岛和红绿灯,宜岛则岛,宜灯则灯,岛灯结合。城区环岛根据实际权衡过后有必要的进行拆岛建灯,已建的环岛能用的尽量用,可以推广一些城市的“环岛加信号灯”方法,扩大环岛交通流量和通行能力。采用缩窄车道的办来解决环岛堵塞难题,可以借鉴上海内环将3.5米的车道改为2.65米,加强环岛通行能力的经验。车道是变窄了,但通行能力大大提高了。
位于距城区较远,没有极大存在交通堵塞情况但通行危险系数高的环岛需尽可能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角度出发,予以拆岛建灯。
要综合考虑
个人以为,环岛要根据车流来衡量利弊。
当车流量在一个范围内,环岛能够起到快速通行的效果,但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叫做阈值吧,就会形成拥堵。
毕竟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进环岛礼让出环岛,没有深入人心,倘若能够做到,阈值又能提升不少,当前大家还是比谁车技好,比谁车速快。
可以把环岛设计成三角形,或每个边为45度内弯角的类似菱形。柯桥有些大型环岛就改编成如此,而且上边绿化不能种植太高约三十公分高的小型绿化带即可,太高只会影响视角。
立交是好方法
有利有弊吧
综合考虑
可以考虑设计成进入环岛有红绿灯的那种
有利也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