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照顾老人多年 嘉兴七旬阿姨被赞为中国好邻居


这是一个暖心的故事。
前几天,嘉兴航明社区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我们这里出了个中国好邻居,她是热心阿姨,经常照顾楼下身体不适的老邻居,还关心小区里其他高龄老人,帮他们买菜。这样的人绝对要点赞啊。”
坚持照顾邻居老太
花白的头发,整齐地梳向脑后;脸上布满慈祥的皱纹,给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走路虽然不快,身子骨却十分硬朗;虽然上了年纪,思绪却比较清晰。这就是75岁的徐加宝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前几天的一个上午,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
在徐加宝的楼下,住着82岁的陈老太。每天,徐加宝都会来到楼下陈老太的家里,替她打扫一下卫生,下楼时顺手再把垃圾扔掉。
陈老太早年退休后,不想麻烦子女,一直坚持自己居住。虽然身体不错,但毕竟岁月不饶人,渐渐地老人开始有些糊涂,记性也差了很多,最后到医院一检查,竟得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也变得不能自理。虽然每天子女都会赶来为她烧菜烧饭,但白天上班时,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
这一切都被楼上的徐加宝看在眼里,于是,热心的徐加宝就开始留意老人的生活起居。知道老人身体不好,她每天早晚都问个平安;老人心情不好,她就陪老人说说话;老人发脾气不肯吃饭,她就耐心地变着法哄老人吃饭;老人糊涂时,记忆混乱,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楼上,非要上门去看看,她也陪着老人楼上楼下跑……
后来,陈老太的子女干脆把老妈家的钥匙给了徐阿姨一把,在他们看来,徐阿姨就像自家人。
虽然有陈老太家中的钥匙,徐阿姨却并不使用,“她总是发脾气,想要走出去,担心她有意外,她的子女平时只能把她关在家里。如果我经常开门进去,她以后就会经常央求我开门。”徐阿姨担心这样做,会给陈老太的子女们添麻烦,所以她没有开门进去过。每天早上,陈老太醒了,就会把铁门内的木门打开,“我每天下楼时,只要透过铁门看到她在就心安了,中午她的儿女来做饭了,我再下去陪她聊天吃饭。”
家风对她影响最大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徐加宝第一次照顾小区里的老人了。有一位姓孟的阿姨身体不好,从三四年前开始,她经常在家里不出门,徐加宝怕她闷,每天上门陪她聊天,天气不好时,出门买菜就帮老人带一把,做了什么好吃的,就给她端一碗……直到老人去世。
“我平时和孙女一起住,孙女白天上学去了,我也是一个人,走出去跟孟阿姨聊天,不仅孟阿姨开心,我心里也很高兴。除了孟阿姨,其他邻居家我也会去串门,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在航明社区住了一辈子,徐加宝也帮助了别人一辈子,她坦言,这都是受了母亲的影响。
徐加宝告诉记者,她的母亲是居委会的小组长,在她童年时,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母亲仍然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亲戚患病或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母亲,她都会想办法帮忙。这些,对徐加宝的人生产生了影响,造就了她乐于助人的性格。
“我帮助大家,大家也帮助我。去年,我的脚受伤了,还是邻居们开车把我送到医院的呢。”徐加宝说,周围的邻居看到她外出买菜,都要开车带她一程,这让她觉得心里很温暖。“从出生到现在,我就没离开过脚下这片土地。70多年的时间,我见证了这里的进步和改变,很多人走了,又会有新的人来,大家聚在一起都是缘分,邻里之间就应该相互照应、相互帮助,生活才有乐趣。”
徐加宝常年坚持照顾独居老人的故事,在小区里几乎人尽皆知。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帮互助的队伍,越来越多的居民互相关心照顾。
面对赞誉,徐加宝非常平静:“说句实在话,照顾楼下的陈阿姨,我一直没觉得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换了谁都会这么做。对我来说,老人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
社区工作人员说,敲敲门问声好,邻里真情赛金宝。徐加宝和陈老太虽然只是普通邻居,但那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多年坚持,值得点赞。

远亲不如近邻
这样的好心人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