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解“疙瘩”的地方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胥山村村民王某和胡某夫妻俩因家庭问题引发纠纷,王某用拳头猛击妻子胡某的头部,并不时威胁要打妻子与前夫所生的女儿一家人,妻子因恐惧报警求助。接警的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分局大桥派出所民警按照程序第一时间反馈给了在接待室忙碌的专职调解员。这起“缠着”公安报警的婚姻家庭纠纷,并没有因警务繁忙被敷衍推诿,而是迅速进入“公调对接”调处程序。调解人员与夫妻双方谈了4个多小时。终于达成谅解意愿,双方各自承认错误,并签下和解协议保证书。
大桥镇成立“公调对接”专门机构
当前,群众不管大事小事,急事难事都喜欢抓起电话拨打110,在每天警情中,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资债务纠纷等普通民事纠纷占到公安110接警量60%左右。为把民警从繁重的纠纷调解中彻底解放出来,同时发挥人民调解制度化解矛盾的优势,南湖区大桥镇成立了“公调对接”领导小组,政法综治书记任组长,分管城建、民政、劳动保障、综合执法、工业、农业的党委委员、副镇长及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司法所所长、派出所分管副所长、派出所辖区民警、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派出所辖区民警为联络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公安派驻的辖区民警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公调对接”日常工作。在镇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并设立“老娘舅”工作室;在村(社区)设立人民调解室,配备1名“老娘舅”调解员。在派出所成立大桥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驻派出所分中心(简称驻派出所调解分中心),与派出所治安调解室合并运作。
自今年7月正式推行该机制以来,大量的矛盾纠纷都被驻派出所调解分中心消化了,公安基层警力得以 “松绑”,人民调解工作得到社会认可。
很多棘手的矛盾纠纷当事人,都愿意走“公调对接”的路线图
大桥镇“公调对接”工作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小,很多棘手的矛盾纠纷当事人,都愿意走“公调对接”的路线图。
8月29日上午,大桥镇某机械厂门口集聚了四五十个来讨工资的农民工,4辆轿车堵住大门,并在大门处悬挂讨要工资的红色横幅,致使进出该厂车辆无法通行。
原来,2007年,吴某承包了该厂厂房建设工程,后又分包给朱某,完工后朱某曾多次向吴某要求支付13万元工程款。为此,朱某等人多次到南湖区劳动局要求吴某支付工程款,吴某称该厂还有128万元工程款未结清,故无能力支付这13万元。因厂方觉得其工程质量有问题,欲从128万元的工程款内扣除50万元,双方就该笔费用产生异议,经10多次协商调解仍无法达成协议。朱某便约同吴某到厂方门口采取堵门手段逼迫厂方解决问题。
这次纠纷比较复杂,当事人双方遂申请要求进入“公调对接”程序。经过10多个小时的昼夜调解,终于画上圆满句号,愤怒的讨薪农民工看到了这份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却多年讨薪无果,这次终于能拿到工资,他们紧紧地握着参与调解人员的手感激不已。
“公安工作与大调解工作有机互动,形成合力,实现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了快速解决经济纠纷等民事案件的能力,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桥镇负责人表示,“‘公调对接’能使基层警力从繁杂纠纷调处中得以解放,可专注做好做强打防管控等公安主业。”
民生警务与司法调解“嫁接”
问题解决得快
眼下,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普遍增强,解决矛盾纠纷既要入情入理,还要有法律跟进,法律是最终解决问题的硬杠杠。民生警务与司法调解“嫁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大桥派出所“公调对接”分中心聘请2名热爱调解工作,且有能力的“老娘舅”接受民警接处警移送的有关非警务案、事件进行调处。同时利用派出所信息室2名保安员协助分中心进行文书制作与档案整理,充分利用镇其他专职调解员的力量,实行由镇矛盾调处中心、派出所分中心、交警中队、法庭等5名调解员组成的联动调处机制。
“公调对接”运作以来,共受理各类纠纷46起,其中调处36起、在调处中3起、移交对接7起。在已调处总数36起纠纷中,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事件、群体性事件9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人们高兴地说:“‘公调对接’是快刀斩乱麻,效益好,成本低,双方共赢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