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汽车“跳水”为啥砸到gdp?》一文被多次转载。点进去看了一下,文首的摘要就把人瞬间笑喷:“以汽车制造业量级最大城市上海为例,早在2013年年产值就已经接近5000亿元,而其gdp为21602.12亿元,占比23%左右”。用工业产值直接和gdp进行对比,这种低级失误,如果不是作者为了故意夸大汽车对gdp的影响,就是作者根本没有搞清楚产值、增加值、gdp之间的关系。如果要套某个产业对gdp的影响,只有用增加值的数据才有参考价值,产值是不应该用来直接和gdp进行对比的。那么,到底汽车制造业在gdp中占了多大份额呢?
2014年,全国汽车制造业产值和增加值的绝对量数据没有查到。一般来说,产值和销售收入相差不大,暂且以销售收入估计。据中汽协公布的2014年全国汽车制造业13714家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9649亿元,我们估算去年全国汽车制造业产值大概在7万亿左右。在汽车制造业统计大类之下,还分为整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改装车制造业、电车制造业、挂车制造业等小类,每个小类的增加值率不同。甚至上述小类,因为每个地方具体企业的税收、盈利等方面的经营情况不一样,各个省市这些相同小类的增加值率计算结果都可能不一样。在此,以22%的增加值率大概估算,2014年,全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大概为7万亿*0.22≈1.54万亿,占全国gdp(63.65万亿)的比例约为2.4%。也就是说,单就汽车制造业而言,2.4个百分点占比部分的动荡,对中国gdp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当然,2.4%这个数据只计算了汽车的规模以上制造业,加上规模以下的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相关的金属、化工、纺织等相关制造业,以及仓储物流、销售、使用、售后等相关行业,汽车对中国gdp的影响程度还会加大。现在惯常使用的说法,汽车制造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比率是1:7。按照此说法,中国汽车制造业以及其相关行业对占中国gdp的比例可以放大至2.4%*7=16.8%。16.8%这个比例,才是真正值得关注和重视的。这也是为什么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央会出台诸如出口退税率提高、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补贴、节能惠民补贴等一系列刺激汽车行业发展政策的根本原因。
在《汽车“跳水”为啥砸到gdp?》一文中,一是通篇都没有说清楚汽车行业对gdp到底有多大影响;二是最终落脚点放到了“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就此挥别高增长期,巨大的产能给很多地方政府带来的可能是负担。金融危机后破产的底特律,就是例子。”,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首先,底特律破产,并不能简单的归罪于汽车产业。种族冲突、过重的福利负担、城市经营不善等原因才是导致底特律破产的根本原因,汽车产业的下滑至多只是充当了导火索的作用。底特律的破产涉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怎么能把板子都打到汽车产业身上?底特律破产,美国人都没有怪罪于汽车产业,为什么国内总有些人爱拿底特律破产的事儿,来“警告”地方政府发展汽车产业?
其次,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远没有到需要“警惕”的时候。2014年,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才过百台,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160台)。中国汽车消费还处于普及期,随着国民收入提高,增长空间还很巨大。即使过了普及期,单凭换购量也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2000万台以上的销售规模即使不增长,也将保持很多年。
第三,中国汽车产能真的有过剩危机吗?现在很多人动则拿汽车产能说事儿,常见的说法是中国汽车产能已经达到4000万台,产量却只有2000多万台。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做过认真的调研证明中国汽车产能过剩?今年中汽协进行过国内整车企业产能统计,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的汽车总产能数据是3500万台。按照2014年2300万台的产量计算,产能利用率约达66%,离70%的“红线”相差只有4个多百分点,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那么夸张。而且,据笔者的了解,很多企业实际的产能并没有号称或者上报的产能那么多。资本家不会傻乎乎的建一堆产能在那儿闲置的,那可都是钱!更重要的是,即使有过剩,也是结构性过剩,即部分企业过剩,但也同时存在部分企业产能不足。这就需要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共同努力,通过兼并重组、代工生产等方式来逐渐消化过剩产能。即使有部分过剩产能不能及时消化,最多也是造成很少量的资源浪费,还不足以上升到“危机”这个层面。再说了,有基本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明白一个最粗浅的道理:过剩和通胀一样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正常的市场化产业,是应该允许且必然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的!
第四,中国会出现因汽车产业下滑而衰败的城市吗?答案是,暂时不会,最起码,现在还没有到担心的时候。就拿汽车产量中国第一的重庆来说。重庆去年的汽车产量为263万辆,全国第一。2014年,重庆汽车制造业产值3850亿元,按照上述算法,增加值约3850*0.22≈847亿元,占重庆市gdp的比重为847亿元/1.43万亿≈6%。gdp里面6%的部分小幅波动,会对城市经济造成多大伤害?会给地方政府增加多大负担?会导致城市破产?汽车制造业的波动是和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说到底还是受国内消费大势影响。如果国内消费增长继续低迷,绝大部分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汽车制造业也是受害者而非“肇事者”。汽车卖不动,怪生产汽车的把gdp影响了。这是一种什么逻辑?真是天大的笑话!
车界无垠,有道可循。微小视角,管中窥道。
欢迎订阅车界微视的百度百家自媒体。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车界微视”,
为您推送有格调的汽车行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