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现在很少和我们大人说话,每次跟他说什么,他总是用嗯、知道了、随便,或者用沉默来回应我们。要是大人说多了,他嫌我们烦,便会一声不吭的回房间把门反锁起来。”浙江正规叛逆学校
家长们常常发现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活泼、可爱、好动,可到了中学怎么就呆滞、无趣、麻木,难以沟通了呢?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融融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在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说。于是,他们总会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
——德国心理学家 斯普兰格
每个孩子在青春期,都可能会产生孤独感,这不是一个孩子会出现的现象,是不少孩子会遇到的问题。
青春期的孤独感主要有哪些表现,少管所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供家长们参考。
★ 没有亲密的朋友交流
★ 不愿意主动交往
★ 交流的范围狭窄
★ 更愿意通过网络来交流
★ 没有自己感兴趣或者高兴的事情
★ 充满孤独、寂寞的主观体验
什么是孤独感?
曾经有人做过一针对中学生的调查,“孤独”是什么?
“孤独是想要融入群体失败后的无奈”;
“孤独是不被认同和接纳后的迷茫”;
“孤独让我害怕,却无法逃离”;
“孤独让我感到空虚和无力”;
“孤独是一种不迎合别人的倔强”;
“孤独是一种笃定自己道路的专注”;
“孤独使我对所拥有的更加珍惜”;
“孤独给了我独立思考的空间”;
“我害怕孤独,但也享受孤独”;
由此可见,孤独是一种与外界“失联”的状态。感到孤独的人,常常会觉得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人生百味,独自品味。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感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如抑郁等,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孤独感还会增加与他人和社会的隔膜与疏离,而隔膜与疏离又会强化人的孤独感,久之势必导致疏离的个人人格不够健全。
青春期“孤独感”的成因
★ 内因:
①青少年发育中有一种常见的阶段性的“闭锁心理”。青少年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想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但常常把握不好度,以至于出现和家长或外界对立的姿态。
②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想法,但他们往往在心中筑起一道墙,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导致他们缺乏朋友。
★ 外因:
①目前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通常只有一个小孩,常年习惯于与大人交流,再加上往往居住在小区里面,许多小孩子也习惯互不往来;
②父母都在忙工作,和孩子的交流很浅,通常就是问问考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无法接近孩子的内心。父母的不理解让他们感到孤独;
③随着科技发展,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过度依赖现代通讯方式,习惯于上网聊天、发手机短信等方式交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