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诸暨市浣东街道李村的孟飞雁到舅公家去做客,从她家到应店街镇应村自然村有20多公里,要跨越3个街道一个镇。奇怪的是,这个女孩随身带着大包小包,里面装的竟然都是刚换下来的脏衣服。
“你不知道啊,舅公家边的水池太清爽了,洗着舒服!”孟飞雁笑着说,这3年来,她每次去舅公家做客,都会顺便带上需要清洗的衣服。这个让她赞不绝口的水池建于2012年7月,她的舅婆、68岁的章秀爱是发起人之一。当时村里铺设煤气管道,在章秀爱家附近挖出了这股泉水。觉得泉水白白流掉了太可惜,章秀爱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修一口水池。这个主意得到附近8户村民的支持,大家众筹资金,建起了一个约4米长、1米宽、20厘米深的水池。
看着池里清清的水,建池的9户人家觉得要为它做点什么。“以前,包括我在内,都喜欢去溪滩边洗菜杀鱼,垃圾从不拾掇。”对于老习惯,章秀爱有些愧疚,她也知道这会破坏水环境。为保护这一池清水,他们在池旁竖了一块公约牌:要保持池内清洁,禁止大池内洗拖把、刮鱼鳞,禁止池内和池周围丢杂物。
除了这成文的,还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水池构造分四道,第一道水最干净,用于淘米;第二道面积最大,4平方米的区域只能洗要吃的东西,如水果、蔬菜等;第三道是为洗衣服、鞋子、锅具等设计的;第四道的水,专洗拖把。邻居孟彩红说,这几年,他们洗刷完毕后,都会自觉地将烂菜叶等垃圾收拾好带走,一旦发现池壁脏了,也会有人主动进行清洁,所以池水始终清澈如初。
时间一长,水池声名远播,大唐镇、陶朱街道等地像孟飞雁这样前来“蹭水”的人不少,章秀爱他们的态度也很明确,只要你遵守公约,随时欢迎。3年过去了,公约牌的字已褪色,不过让章秀爱欣喜的是,它已经烙进了人们心里,并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用水习惯。“不管有多少人在洗,不管什么时间来,池底和池面都没有垃圾。”章秀爱颇为自豪地说。
公约牌竖在水池旁,提醒着大家护水爱水
这个挺好的,
上面洗衣下面洗菜
记得我们小时候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沟,上面洗马桶,下面洗菜淘米,一直循环。。。
再建一个 可以游泳哈哈哈
可怜下游天天喝洗脚水了。
这种地方很多的,我家就有清澈的小溪流
现代人哪,看不到过去式喽
这个一般农村里还有的
我也去洗过手
呵呵,我没记错的话,去年市政府下文件不许在河里洗衣服,说是污染环境,当时我们还骂这个傻逼文件呢。
现在没人管了
这种败家娘们真的是谁娶谁知道了。
跑20多公里洗衣服?这不是傻瓜一个吗?
跑20多公里洗衣服,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