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云自创的村民信息管理系统截图(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记者牟敏)在谷歌地图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软件导入村民各类信息,建立村民信息数据库,再通过数据实现对村民信息的“模块化”管理。
这样一个利用多种软件结合来协助村两委进行村民信息管理的系统,成为乌鲁木齐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驻达坂城区西沟乡沙梁子村“访惠聚”工作队入户走访的“神器”。
8月2日中午,在沙梁子村,黄云正用平板电脑使用该系统,并尝试导入更多信息。这个被命名为“沙梁子村村民信息管理系统”的工具,是“访惠聚”工作队队员黄云自创的。目前,该工作队也正在研究能与系统相匹配的手机app,希望能将手机和该系统连接,这样将更加方便村民的信息管理和更新。
黄云于今年2月来到沙梁子村“访惠聚”工作队。“刚来时对村里、村民的情况都不熟悉。”黄云直言,村里给了他个人包户的村民名单,但包户村民住在哪里、家庭档案等都没有,这让他和同事的入户工作开展的较为缓慢。
因为平时就对电脑软件感兴趣,黄云在谷歌地图找到了沙梁子村的位置,并将自己的包户家庭标注,“初衷就是为了认路。”
这种认路的办法得到其他队员的肯定。于是,黄云又利用其他软件将村民信息标注在房屋上。同时将户主、家庭成员信息建档加载,建立了一户一档的电子信息。再根据沙梁子村原有的户长制度,将该村分为16个模块,标注好户长,在传达相关政策、下发通知时户长负责哪几户、哪个片区就能一目了然。
打开系统,沙梁子村的地图被分为16块区域。每个区域中都有不同颜色的小房子作为标记。户长、党员、常住户、空置房屋、低保户、流动人口等等都能在这里显示。
沙梁子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边文晋说,即使第一次来沙梁子村的人利用该系统也能准确找到某位村民的家,这也有利于之后的“访惠聚”工作队在该村的工作。同时,该系统完成了“访惠聚”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及村级事务相关工作的大数据整合,实现了多方工作数据共享。
目前“访惠聚”工作队也在考虑导入沙梁子村三维立体图像,将更方便使用者了解村里的实时情况。若条件允许,该系统还可连接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增加预警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