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有钱人差的不只是钱“(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个穷逼,上周我做了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我没有套着黑丝袜去抢银行,
没有买光小区福彩店的所有彩票,
更没有发帖公开出售自己的不动产:
心、肝、脾、肺、肾。
而是在微信上,向富豪朋友们提了一个问题:
你是如何在30岁前赚到一千万?
你觉得这一千万对生活有什么改变?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种流行的说法是:
一个人只有赚到100万,才能摆脱各种压力,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那么,赚上人生中的首个一千万,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
被提问的人,分别是我的高中、研究生同学,与偶然认识的朋友,
年龄在30岁左右。
我相信他们的真诚。
但他们的答案,亮瞎了我的双眼。
这些答案的共同点是:
对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千万,他们基本无感。
一个朋友说,
他印象最深的,其实是赚到人生的第一个六万,“惊喜极了”。
这个朋友是一家自媒体公司的ceo,
我猜想,他这个六万,应该是创业初期最大的一次广告收入;
他们是家小型公司,没有请会计,一直在囤货卖货,偶然有天发现,净资产已经过千万。
还有一位朋友称,
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里,虽然自己有了千万资产,但感觉还在屌丝边缘徘徊,
他觉得时间自由比财富自由更可贵。
没有芒果台里那种有钱人的奢华与糜烂,
这些回答是不是令人有些失望?
但反过来分析,它们不正是一种“富人思维”吗?
要想快速成为一个有钱人,首先你得把金钱当作副产品。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永远不会亏钱,
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你就能赚想象不到的钱。
比如我那位新媒体公司ceo的朋友,
最开始,他是在业余时间做微信,
每天下班回来,就窝在深圳的出租房里写文章,用尽各种手段吸粉,
前三年,没有赚到一分钱,
那时候有朋友见过他,好同情,都想请他吃饭。
但他真的太热爱新媒体了,所以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到第四年,他的事业开始大爆发,
现在,他的公司已经是新媒体领域响当当的品牌,还开了分公司。
这样关注于事业本身的人,真的不会对如何赚到一千万太在意。
而当你超越了钱,致力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要想快速成为一个有钱人,其次你不能太勤奋。
网络上不是有种说法嘛?
现在的赚钱,至少可以分为三种体位:
站着赚钱、坐着赚钱、躺着赚钱。
站着赚钱,就是用辛苦赚钱;坐着赚钱,就是用经营方式赚钱;躺着赚钱,就是用资本赚钱。
《经济学人》上也有一篇文章说,富人们的休闲时间开始越来越多了。
为嘛?
道理很简单,当你财富达到一定水平后,你就可以依靠资本、才智,甚至是投机思维赚钱。
我采访的这几位朋友,无一例外,他们朋友圈里的主要内容,都是各种休闲与健身活动。
要想成为一个有钱人,你必须得摆脱低水平的勤奋。
时间自由比财富自由更可贵,
拓宽致富思维,远比埋头苦干更重要。
要想快速成为一个有钱人,最后你必须有足够的危机感。
很少有人关注富人业余时间做了什么,
其实,业余时间决定了人与人的差距。
当我们在自驾、玩手机甚至约炮的时候,
很多有钱人都在学习。
他们在知识和信息上特别有危机感,
他们觉得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格局,才能看得更远。
我前面提问的一个朋友,
是国内一所985高校的广告学硕士研究生,
毕业后跨行去做了金融版编辑,苦啃各种经济学著作,
创业成功后,又去北大商学院进修。
他说,
学习就是一门修行。
另一个采访对象也说,
感觉自己还像屌丝。
有钱人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
穷人总是满足于眼前的苟且,
这就是富人和穷人的差别。
其实,
大部分有钱人的致富经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传奇。
他们或许热爱钱,但钱一定不是他们生活的中心;
他们不是懒人,但他们一定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勤奋,
他们获得了财务的自由,但他们更渴望知识和视野的自由。
所有有钱人的相似特质是:
执着而专注,努力而聪明,从不给自己设定过多的舒适区。
他们正是因为这样,才在30岁前顺利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千万。
当你执着、聪明,把握当下看到未来,你就会拥有你意想不到的财富。
这样的品质其实你也有,
只是你不愿去日复一日地累加,
所以你永远没有爆发的那一天。
穷,其实并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