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爷 明代,居民每逢春节皆在宅院大门贴门神像,多为秦琼和尉迟恭。清代及民国时,还要在门道一侧立“门神老爷”神龛,龛两侧书“门神常在位,保佑全家安”等对联。
土地爷 土地神崇拜源于汉魏,宋代开始人格化。土地爷是民间对土地神的称呼,一般有土地奶奶为偶,供在门道另一侧或大门正对影壁的神龛内,也有供在院内正房与东房之间,名为“风岔”的角落。其职责不仅守门,还要负责整个家庭宅院的守护。同样,神龛两侧也有“土地当堂坐,四季保平安”等对联。 太谷秧歌《大上坟》有描述亡者刘关云清明节夜回家情景:“旋风儿灵灵往前行,……行一步来在自家门。门神爷爷大喝一声:哪里的小鬼敢进门?从哪里来了往哪里去,拐杖下去不留情!刘关云答:我本是咱院刘关云。”门神爷这才让他进了门,但须“三更天来了四更天走,保佑合家多太平”。刘关云刚进院门,“土地爷爷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小鬼敢进门?从哪里来了往哪里去,一拐杖打塌你的顶门心,哈巴狗儿咬了你的足后跟”。听了刘关云的回答后,土地爷领他进入上房,并警告“可不要与她们种下疾病”。刘关云在房中待到四更,“有心再说几句话,土地爷爷不容情”,只得恋恋不舍离去。
天地爷 全称“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当地民间也有人称“全神爷”。大多供在正房墙壁,或设牌位,或贴神像(中间亦画牌位),两旁多书“天高自古悬日月,地厚至今载山河”对联。坐北朝南,地位显要尊贵。
灶王爷从唐代开始,灶神被民间称为“灶王爷”。当地民家多在灶台上方贴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神像,有的还设神龛。两旁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对联。
财神爷明清时期,当地居民多供奉文财神比干。一般在堂屋设神位,两旁书“天下财源主,人间福禄神”等对联。民间传说,比干被纣王剜了心,凭吃仙丹活着。因没了心,不会偏心眼,故分财公道。还有赵公明,称黑虎财神,是一员武将,其“求财如意,主持公道”,又能护财,故民间也有供奉。太谷民谣《乞讨歌》:“当家子开门我进来,叫花子引进财神来。家里发财地里好,打下的粮食吃不完。”财神受到民间的普遍信奉。
仙公爷 即张仙,乃民间送子、护子之神。明清时,朝阳村曾设专庙,北郭村南庙也曾供奉其塑像。一般民家在卧室设神位、贴画像供祭。仙公爷神像两侧书“打出天狗去,引进贵子来”或“打出天狗去,保护膝下儿”,横批“保我赤子”。
关老爷当地民间及商家普遍崇拜关羽,将其作为忠义诚信之神顶礼膜拜,称关老爷或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消灾病、避邪恶、乞甘霖、保丰收、进财宝、护商贾等功能。明清时期,当地民间除公共大型祭拜活动和商号内供奉外,作为家庭神供奉也极为普遍。多在堂屋正中设位祭祀。
福禄寿三星即赐福的天官、表禄的员外郎和表寿的南极仙翁。明清时期,除水秀村曾建有三星阁外,此三神一般不设庙宇,居民通常将他们的集体画像挂在中堂或家中显眼的地方。
喜神又称“吉神”,乃专司喜庆之神,不显形,亦无像。通常在年节张贴“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的春条外,有的大户还按皇历所载的喜神方位出门迎接,或在家中设牌位供祭香火。与“吉神”相对的“凶神”主要是太岁。当地民间对“太岁”所在方位往往避而远之,唯恐得罪。
和合神亦称“和合二仙”,主司家人婚姻美满,团员和睦。当地民间一般在住宅的木、砖、石雕上体现和合二仙,也有在室内悬挂画像者。
日神和月神当地民间称“日头爷”“月明爷”。认为日头爷能使五谷丰登,免风雪苦寒之灾;月明爷能带来光明和希望,为有情人牵线搭桥,促成姻缘,几乎家家信奉。
夫子爷即孔夫子,一般在读书人家供奉。认为可佑其子弟聪明勤奋,学有所成。
巧姑姑当地一些民家,特别是大户人家女子信奉,向其乞巧。神像设于闺阁,大多在不引人注意之处。
仓神乃专司一家一户粮食储存及丰足之神。当地民间称“天仓爷爷”或“添仓爷爷”,供奉其可保佑仓粮不坏,吃用不完。
镇宅神设于屋顶砖制小阁中,供奉姜太公神位,称为吉星楼。传说姜太公克鬼辟邪,各路神仙皆由其封。因把位子都封给了各路神仙,自己却无庙无祠,只得在房梁或墙壁栖身,故民间将姜太公奉为镇宅之神。
其他神在当地部分人家中还供奉有钟馗、仙官、仙姑、狐神及窗神、煤神、井神、磨神、碾神等。
天后圣母即妈祖。清雍正年间,城内孟氏修建孟氏园,在花园中专门建造了天后圣母庙。主楼二层,楼中建阁,中塑妈祖像供奉,以祈佑家族在东南海上商业贸易的安全。
孟氏花园天后圣母庙
狐仙 任村贾氏宗族族庙至诚宫除建有贾氏宗祠、文昌阁外,还专门建有供奉狐仙的狐仙阁。传其祖先患病,乃狐仙诊治痊愈,且庇佑贾氏宗族商业发达,财源滚滚。宗族对狐仙顶礼膜拜,称“大仙爷”,每逢初一、十五焚香上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