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阿里巴巴云栖大会开幕之后,按照惯例,马云发表了一个讲话,为阿里的发展指出新的方向。
3年投入千亿设立达摩院并非偶然,马云的战略在于摆脱电商平台的定位,让阿里成为技术驱动的经济体。
马云的技术崇拜
10月11日召开的云栖大会,焦点是阿里的3年千亿研究投资计划。虽然对技术一窍不通,但这并不能妨碍文科生马云对技术的膜拜。
马云在演讲时表示,自己是不懂技术的,正因为不懂,所以比任何人都支持技术。一直以来,阿里都是一家电商平台型公司,但当阿里越来越大的时候,马云的战略开始发生了该表。
成立达摩院,可以说是马云摆脱电商平台定位的重要一步,未来的阿里,将是技术驱动的经济体。达摩院将由全球实验室、高校联合研究所和全球前沿创新研究计划3部分组成。
从达摩院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来看,目前共10人,包括了3名中国院士和5名美国院士。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领域来看,从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研究的有9人,只有1人是生物学家。
那么,这投入的1000亿具体打算怎么花呢?据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一个依托于大数据的新型研究机构,需要产业支撑,需要有数据的来源、处理的能力、验证的场所。阿里将给达摩院提供平台,阿里有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物流等众多业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基地。
对于达摩院的未来,马云表示,1000亿元是达摩院的启动资金,后期达摩院要实现自营自理,活得比阿里要久。当然,马云也希望阿里未来的利润是由技术产生,而不是市场规模所带来。
云计算之争
在马云的规划之下,无论是电商,还是基于技术服务的阿里云,都在践行全球化的战略。在全球的舞台上,阿里最重要的对手,非亚马逊莫属。
10月10日,阿里巴巴股价涨逾1%,市值超过4700亿美元,一度超越亚马逊。这是两年多来阿里市值首次超越亚马逊。
过去这两年,云计算给亚马逊财报增色很多。阿里也在云计算、移动支付、数字娱乐等非电商版图中抢食红利。
从nasa计划,到千亿对技术投资,阿里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要颠覆对阿里的商业强于技术的认知。从已经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阿里2017财年技术投入为170亿元,超过百度同期的101.5亿、腾讯118亿和京东54亿。未来3年阿里对技术投入千亿,更意味着阿里巴巴未来3年年均技术投入将超过300亿元。
为什么在阿里成立18年后才建立全球研究院?马云表示,阿里成立后的10年里太艰难,每天考虑的都是生存问题,没有资金做研究院,但阿里一直没有停止对技术的思考。
在云计算这个领域,亚马逊aws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公司,阿里云是全球第三大云计算公司。
亚马逊对阿里云来讲,不仅是学习,而且要超越。作为制造业大国,阿里云在中国智能制造上遇到的很多问题是美国遇不到的,中国在城市管理上遇到的问题,也是美国没有的。正因如此,未来的云计算之争,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