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与“非洲人”做生意?

非洲有近8亿人口,是一个消费层次多样化、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近30年来,非洲对外贸易经历了一个较大发展、明显萎缩和逐步恢复的发展过程。其中,中国货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非洲人喜欢中国的什么商品
西非喜欢价廉物美的中国货
西非经济发展水平在非洲属中等层次。因此,高档商品的市场容量有限,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深受西非人欢迎。在大众化的商店和集市上,很多黎巴嫩、印度、巴基斯坦和台湾省商人经营中国内地商品。他们是西非市场上的传统商人,了解西非消费者,也熟悉中国商品和市场行情,所以他们的中国货生意做得很好。只要坚持价廉物美的方针,坚守商品信誉,中国货在西非会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商人在西非市场上也可以有用武之地。
中国的名牌货是东非人的首选目标
东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非洲各大地区中是最低的,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全洲的33%左右,被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地区之一。中国的名牌货是东非人的首选目标。如果谁能买上一辆风凰牌自行车,像流星似地在马路上驶过,别人看着都很羡慕。至于雄鸡牌锄头恐怕鲜为中国人所知,但在东非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因为它钢口好,既锋利又坚固耐用,多年来供不应求。东非人钟情的其他名牌货还有蝴蝶牌缝纫机、向阳牌热水瓶、熊猫牌电视机、长城牌电扇、三环牌锁具、美加净化妆品、两面针牙膏,至于中国生产的抗疟疾药那就更受欢迎了。
中非的需求很多样化
中非消费市场不大,但消费水平高低悬殊较大,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的消费市场。在中非,既有服务于国际机构、各国使馆、外国投资者和当地富人需要的高消费市场,又有适应多数穷人需要的低消费市场。在中非国家首都和大城市,住有一批消费水平较高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他们穿金戴银,出手阔绰,讲究气派。此外,一些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完全西化,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追求华丽时髦,喜欢标新立异。这类高档消费市场集中在市中心商业区,既有百货商店、超市,也有专营商店、精品屋。
北非青睐中国的轻工、纺织产品
中国与北非国家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大多数北非国家的消费水平同中国大体上相似的消费水平同中国大体上相似,老百姓所需的轻工、纺织产品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而此类产品在中国又非常过剩。同时,北非国家出产的原油、化肥、矿产品及其他资源性产品都是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
南非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商品
丰富的矿产资源加上良好的基础设施,使南部非洲对外部投资者有一定的吸引力。近年来,南部非洲国家普遍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采取降低关税、放松外汇管制、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措施。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南部非洲是非洲大陆经济发展最有希望的地区目前在南部非洲市场上,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商品,在一些超市连锁店中,有不少商品虽然改换了当地的品牌和包装,但也是中国或当地中国人办的工厂生产的。
到底要如何与“非洲人”做生意?
常有人抱怨,和非洲人打交道很吃力。有时明明是一番好意,却引来对方的误会;有时下了很多功夫接近甚至讨好对方,人家却毫不领情……
非洲人的时间观念相当淡薄,不守时是绝对的天经地义。
有个朋友曾和我说过,他曾接待过一位非洲客商前来公司参观洽谈,结果该客商在样品展示间一坐就是一上午,不停地看、摸、闻样品,临近中午吃饭时间,客商也没有要出来的意思。他正 打算邀请对方共进午餐,没想到客商接了一个上海供应商来的电话,说了一句“i will get to your factory in five minutes”。我朋友大吃一惊,因为这是在南京,当时南京到上海坐火车怎么也要三小时吧,五分钟就到?难道非洲客商坐火箭过去?我朋友转念一想,自己可能从 事外贸不久,非洲人说五分钟可能是个代词,意思五小时才能到吧。这么一想,我朋友觉得就没有必要请客户吃饭了,因为他马上就要去上海了,所以就独自享受了午 餐。没想到回到展示间,这老外居然还在摸样品,一问才知客商根本没有走的意思,他还在等我朋友请他吃饭呢!
在非洲,存在有的富裕买家在当地也是特权阶级的现象,其实在非洲办事、做生意,免不了要跟大人物打交道:办公司、开商店要议员担保;租房、租仓库要找当地商 会的负责人;遇到税务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你还得经常见某位部长;要办厂、开矿或修路,甚至要接触中央和地方高官,而且还需经常会会军警要人或部落首领。
非洲的大人物不仅包括总统、部长、议员,在不少非洲国家还有“国王”、“埃米尔”(阿拉伯国家的贵族头衔)或者酋长、族长等,虽然他们已无昔日的大权,有的更近乎象征性人物,但在当地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非洲大人物分为洋派和土派两 种。所谓洋派,就是接受过国外教育的,这些人在非洲各国普遍存在,许多政界、商界的政要名人都属于“洋派”;土派则是土生土长的地方精英,他们或是靠部族 血缘关系上位,或是在实业界靠亲兄弟、父子兵闯出了一条路子,“国王”、酋长自不必说,不少议员和商会首脑,也是这类人物。区分他们的办法很简单,“洋 派”的英语或法语通常流利且规范,而土派则口音重,有的甚至只会说非洲的土语。洋派一般知识面较广,和他们打交道时,在非正式场合一定要有的放矢,一旦他 们认定你在这方面和他们“档次一样”,志趣相投,今后的交道就好打得多。
和土派大人物交往,要讲“非洲道理”,顺着本地逻辑去思考。土派非洲人通常思维简单,性格直率,喜怒变化很大,越坦白的话,他们越容易接受;千万别以为他们不讲道理,他们讲的是“非洲道理”。 举例来说,你认为“欠钱到期就该还”,而他们的“道理”很可能是“还不起就该等到还得起时再说”;你的道理是“合同定了这商铺租给我,你就不能反悔再租给 别人”,可他们的“道理”却是“那人是兄弟,你是外人,兄弟总比外人大”。不过,只要你摸清了“非洲道理”的脉络,并顺着他们的逻辑去据理力争,就会发 现,他们甚至比“洋派”更讲道理。
“有无提供明确利润?”
(一定要坦诚)
在非洲,在拜访当地生意人之前先要预约,见面时最好穿西装。非洲人做生意时一般不喜欢绕圈子,因此中国人要学会大胆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位中国客商就曾遇到过这种尴尬。
当时一位肯尼亚的医药代表觉得他手中的包很好看,就直接问能不能给他。这位企业家左右为难,担心直接拒绝会让对方面子上不好看,于是说了句客套话。那位代表 听后面色古怪地看着他,嘴里喃喃道:“你们中国人真绕,拐弯抹角地不知想说什么。”其实,非洲人性格很直率,如果不想给他,直接拒绝是没关系的。
在中国,客气是一种美德,而在非洲,客气反而让人觉得不真诚。很多中国人和非洲人初次接触时,说话、做事常常先罗列一大堆理由,自认为条理清晰、思路完整,但对方往往是一头雾水。因此,大家跟非洲人做生意,一定要学会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和态度。如果对方不理解,可以做进一步的解释。这样效果更好,也节省时间。
非洲人做生意的普遍心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利润空间,如果达不到,我干嘛还要做这种生意?”譬如,如果你想给某家公司供货,他们会在供货底价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然后与其他同类商品做比较,再考虑用不用你的产品。可以直接坦诚告诉对方利润空间。一般的非洲人都不太懂中国人常用的“薄利多销”手段,而是每件商品都要获得具体的利润。如果生意谈成了,他们遵循“三步走”的付款方式:先付定金,发货时再付一部分货款,货到之后支付全部余额。
另外,在跟一些来自小公司的生意人做生意时,有必要帮他们计算出利润。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历史因素而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尤其是南非1994 年才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很多出生于七八十年代初的生意人,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们不擅长数学。
因此,跟非洲人打交道时,有时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增加生意成功的可能性。
iworku
轻松雇佣外国人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