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817电记者李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危宏平团队联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教授李宇红团队研究发现噬菌体裂解酶能杀灭导致龋齿的细菌而对常见的口腔共生菌无害并通过大鼠龋齿模型实验证实能显著降低龋齿程度。据悉,肿瘤异质性的数据表现越来越好,极具参考价值,很可能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龋齿俗称蛀牙或虫牙是牙齿被龋坏逐渐形成龋洞的口腔疾病是导致脱牙的主要原因包括龋齿在内的口腔疾病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危宏平介绍龋齿的产生主要是细菌长时间和食物相互作用导致主要龋齿菌有变形链球菌和茸毛链球菌等。
这一研究是在之发现噬菌体裂解酶具有广谱杀变形链球菌的基础上进一步测试了对口腔其他龋齿菌和常见口腔共生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噬菌体裂解酶对常见的龋齿菌变形链球菌和茸毛链球菌以及相关生物膜都有杀菌效果而对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等口腔共生菌几乎没有杀灭效果。
噬菌体裂解酶只杀龋齿细菌等致病菌可以在5分钟内将细菌杀死而对共生细菌没有作用这对于维持口腔细菌的生态平衡从而更好保持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危宏平解释。
研究发现噬菌体裂解酶还能杀灭导致根尖周牙髓感染的粪肠球菌和消除生物膜。相关研究成果期在线发表于世界病毒学权威期刊《病毒》这一研究意味着噬菌体裂解酶在龋齿等口腔疾病预防治疗中具有较好景有可能为预防龋齿等口腔疾病提供新的药物和护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