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业务分离方式降低税负
现在单一业务的纳税人真心少之又少,很多业务在税务处理的税率方面都是切分成多个税率,合理筹划可以达到降低税负的作用,当然,以下举得栗子也不一定科学,欢迎同行或者会计补充。
1.业务内容拆分。
案例1:某商贸企业销售货物的同时提供仓储服务,按照36号文件的规定属于混合销售,收取的仓储费应一并按照17%计征增值税。企业将仓储业务分离出来成立独立核算的仓储分公司,则仓储业务收入只需要按照6%计征增值税。
案例2:某电梯生产企业,同时提供锅炉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劳务,上述服务属于同一项销售业务,应当按照混合销售处理,把生产、安装、设计、调试等业务收入合并计算征收增值税。如果企业下设独立核算的建筑安装公司,专门负责电梯的安装、调试以及设计等业务,则总体税负会明显下降。
2.业务环节拆分。
案例3:某绿化公司自己种植苗木并用于承接的绿化工程,无法取得进项发票抵扣进项税。企业将苗木种植业务独立出来分别经营,则苗木种植公司销售自产农产品享受免税政策,绿化公司又可以凭借种植公司开具的销售发票抵扣13%的进项税,则总体税负会下降。
(二)合理选择供应商
案例4:水天商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3%,2017年4月计划购进一批货物,假设该批货物当月能够全部销售,不含税的销售售价为10万元。供货商有如下三种选择:
方案1 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供货商采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货物的不含税价为9万元,增值税款为1.53万元,为购进该批货物企业实际支付10.53万元。
方案2 从小规模纳税人供货商采购,可取得由税务机关按3%的征收率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价格为8.8万元,增值税款为0.264万元,为购进该批货物企业实际支付9.064万元。
方案3 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取得普通发票,价税合计为8.5万 。
从财务的角度进行评价,判断供应商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更合适?
方案 销售过程 采购过程 税金核算 税前利润 净利润 销售收入 销项税额 合计 采购成本 进项税额 合计 增值税 城建税 教育费附加 企业所得税 合计 1 2=1*17% 3=1+2 4 5 6=4+5 7=2-5 8=7*7% 9=7*3% 10=12*25% 11=7+8+9+10 12=1-4-8-9 13=12-10 一 10 1.7 11.7 9 1.53 10.53 0.17 0.0119 0.0061 0.246 0.433 0.983 0.737 二 10 1.7 11.7 8.8 0.264 9.064 1.436 0.1005 0.0431 0.264 1.843 1.056 0.792 三 10 1.7 11.7 8.5 0 8.5 1.7 0.119 0.051 0.332 2.203 1.33 0.998
(三)合理选择计税方式
假设一个项目定价10000万元(含税价)
简易计税应纳税额=10000*3%=291.26万元
一般计税:
假设可以取得进项税额为x,则:
应纳税额=10000/1.11*11%-x=990.99-x
两种计税方式的税负临界点为:990.99-x=291.26
得出:x=699.73万元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增值税进项税额占项目定价(含税)的比例大于7%时应该选择一般计税。
如果企业能取得17%的材料进项,材料占比是多少呢?
假设建筑企业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都是17%的税率(其他税率暂不考虑):
材料(不含税)=699.73/17%=4116.06万元
材料(含税)=4064.65*1.17=4815.79万元
材料占项目定价的比例=4815.79/10000=48.16%
因此,当17%税率的材料大于48.16%(含税)时选择一般计税方式税负较低。
因此,建筑业对于项目采取简易方式还是一般方式,需要结合项目情况及业主单位对增值税专用的需要等进行综合考虑。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税收筹划
1.少用人工多用设备
2.改招聘为接受劳务外包
3.少发福利多发劳保
(五)融资业务中的税收筹划
改借款为融资租赁
(六)建筑企业税收筹划
1. 采用甲供材方式
2.选择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分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