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留学热潮的持续升温,美国名校的录取门槛也不断提高,申请者之间标准化考试成绩和gpa等硬性条件作为录取条件,已经越来越失去其作为单一录取标准的地位。另一方面,“软实力”作为新的录取参考因素受到越来越多名校招生官的认可。
课外活动是软实力的体现之一,通过学生的课外活动能发现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表现,成为美国大学考察学生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在申请美国大学本科所要填写的通用申请表(ca)的第四页,留有10处空白部分需要申请者填写自己从初三到高三参加过的课外活动。
尽管对于课外活动的挑选标准已经多如牛毛,但因课外活动范围颇广,许多学生和家长在挑选时难免迷茫。什么样的课外活动不会浪费时间和金钱?什么样的课外活动经历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成长、助于学生申请到优秀的美国大学呢?
1.美国学校招生喜欢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no!
很多家长认为学校喜欢各项综合素质都非常优秀的人才,希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样样精通。其实不然,随便看一看美国大学的招生网页,你会发现所有的美国大学更想要的是具备独一无二特点的优秀学生。他们不想要在很多方面不错的学生。更多时候,美国大学需要的不是标准化的学生,而是个性鲜明的诸多优秀个体。
学校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招生呢?为的就是学生的多元化。多元化这里不是指宗教、人种、国籍、性别等等,而是任何让一个申请者与其他申请者不一样的特点。可能是某项热情,兴趣,爱好,课外活动,体育运动,或者是任何学生被录取之后能带到校园的技能或者特点。
很多学生都认为要做一个全面的学生,但实际上招生官只想招一个全面的班级,而其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做你自己!列出最爱做的两到三种活动,将精力放在这些活动上面。总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如果还没有,那就花点时间想想自己即将远赴大洋彼岸,付出那么多到底想从美国的本科教育中获得什么。
2.如何通过课外活动展现“与众不同”?
当选择课外活动时,如何通过课外活动经历,展现出申请者的与众不同,这才是选择及准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的。
以成功进入哈佛大学的中国申请者为例,美国课外活动规划平台整理了1606名学生的简历,得出以下数据:
参与各领域社会实践比例
参与各领域志愿活动比例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在这1606名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的申请者中,他们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活动、项目等)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也与哈佛的招生宗旨相一致:“harvard welcomes students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and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perse backgrounds and far-ranging talents and interests.” (哈佛欢迎世界各地的有不同背景、才能、兴趣的学生”)。无论申请者在哪个领域发挥所长,哈佛都不拘一格地欢迎真正有才能的学生。
其他美国名校也表达了类似的理念。
耶鲁:虽然耶鲁收到的75%的申请者在学术上都是满足要求的,但是“the great majority of students who are admitted [are those who] stand out from the rest.”(被录取的绝大多数学生是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
普林斯顿:“it is our mission at princeton to ensure that our community is as perse and 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as possible.” (我们的任务是确保普林斯顿的学生群体尽可能保持多样化、能激发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斯坦福: “we believe that the best education can develop only in a vibrant, perse community that actively affirms both the differences among its members and their numerous points of connection.” (我们坚信只在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多样化的群体中,教育才能发展。这样的群体既要有互不相同的成员,成员之间也要有多样的连接点。)
哥伦比亚: “columbia is committed to creating and supporting a community perse in every way” (哥伦比亚致力于创造并支持一个在每种意义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群体)
3.课外活动质量>数量
结合近年来招生官格外注意学生个性化优势的特点,发现课外活动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那么申请美国留学的同学们该如何以质取胜呢?
一方面,在参与之前,要注重你参与的活动本身的质量。在参与之前,学生最好能够对这个活动的举办方、举办历史、相关外界评价做个详尽的调查。同时,对比自身的能力、兴趣、未来大学申请方向等,决定是否要参加该活动。
比如,你希望申请科学类的专业,那么与数理、科学实验相关的课外活动应当是你的首选。如果是经济类的专业,最好能够参与一些商赛、企业参观或实习之类的活动。如果是人文类的专业,课外活动最好能体现出你的语言、文化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参与某项活动后,要注重你自己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如果你在一些活动上表现突出、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对学校、团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就值得一书。同样的,如果你对社区(学校、邻里、城市)有正面影响,显示出了你对社区的参与,这些也是值得提出来的。志愿者活动不仅会体现你的爱心,也会让你在写大学申请文书的时候有很好的个人经历来写。
当招生官阅读申请时,以下是他们最希望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发现的:
■参与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否让学生成长、富有成效或有意义。你是否……
①有所改变?(比如:让你所在社团的学生人数翻番,或者让他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作用。)
②完成或对一项事业、结果有所贡献?(比如:为你参与的活动设计创建了网页,或组织了一场活动。)
③获得了一项技能或发展了自己的才能?(比如:对地震了如指掌,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或发现了自己对平面设计的热爱。)
④实现了目标?(比如:组建了某项体育运动的校队。)
■如何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或创新能力。你是否……
①是创建者、主席,或某项重要事物、活动的第一人?(比如:一个新社团的创始人、辩论队的主席、400米的破纪录者。)
②是田径队的队长、冠军队伍的成员,或个人冠军获得者?(比如:获得学校特授的荣誉称号、100米奖牌获得者。)
③在高中生涯中,从普通成员蜕变为领导者?(比如:一开始是普通成员,而在12年级成为了主席。)
④让你的组织、学校更有影响力或更富成效?(比如:重组校学生会组织结构,修改日程安排以便适合多数成员。)
■你获得了外界怎样的认可。你是否……
①获得了一些荣誉、奖章、媒体报道、排名等
②出版了自己的作品
③收到了感谢信或欣赏?
4.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建议
国外的大学很在意他们招收的学生放学后、周末、暑假做了什么,因为这些零碎的时间,都能比分数更全面地告诉招生官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一部分学生的课外活动集中在高三,而高一、高二时候的课外活动几乎空白。当他们开始申请大学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草草地参加了一堆质量参差不齐的课外活动。
对此,耶鲁大学前高级招生官劳伊德·彼得森无奈地摇头说:“美国高校对于申请人只有三种归类:拒绝、待定、录取,而这类学生顶多归入待定。”其中的原因在于:几年一贯的课外活动更能体现一个人对所从事活动的激情、毅力与坚持,而这些个性是美国大学招生官非常认可、希望申请学生具备的良好个性特质。
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安排课外活动的进度会比较好呢?
通过对大量学生的访问研究,并结合美国名校录取现状,为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
暑假:各大学对学生如何度过暑假非常感兴趣。很多课外活动及相关赛事都会安排在暑期,同时,在暑期去心仪的大学进行校园参观,或者参与其暑期学校,也能够在日后申请中有所加分。
9年级:对课外活动进行尝试和探索的最佳时期,这时可以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领域的活动,从而为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做好准备。
10年级:不再参加过多的课外活动,而是集中于三、四个项目或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追求课外活动的质量,尽量参加全国性、国际性的高含金量活动。
11年级:当你升入11年级,你要确实地参加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如果你尚没有参加什么活动,赶紧着手做也为时不晚。而且,在活动中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作为指挥者或领导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普通成员;同时,须仍然注重所参与活动的含金量,确保其能够在日后的申请过程中为自己加分。
12年级:由于申请本身要占据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要确保你参加的课外活动都是你真正喜欢的并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
凡事需尽早规划,和备考标化成绩一样,课外活动也需尽早规划,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应尽早筹划,以积累更具竞争力的背景来申请更好的大学。
5.招生官眼中的课外活动
哈佛大学:“如果学生寄给我们一首诗或一个计算机软件,不仅招生官会认真阅读,哈佛的相关专业教师也会参考,其实也相当于考试成绩。”
普林斯顿大学:“我们不会对活动的好坏作出评估,相反,我们欣赏你选择你喜欢的活动并且坚持下去。有些学生我们承认确实天赋异禀;其他一些学生则积极参加一系列活动。我们特别关注一些具有领导才能、极高天赋和杰出成就的学生。”
斯坦福大学:“事实上,精通一两个体育项目比在五六个社团里面瞎混能更好地体现你的热情。我们想看到你有没有因为在俱乐部、学校或者更大的社团而改变,并且我们还想知道这些经历对你的影响。”
耶鲁大学:“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刻苦,成绩出色就可以被大学录取,实际上这是不够的。我们的想法是,如果你每天回家除了学习,别的什么都不做,那么理所当然地你应该得到a。相比之下,另一个学生跟你成绩一样,但是却参加了许多重要的课外活动,很明显,我们会偏爱后者。”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校区:“我们想知道当学生不在教室时都在做什么。面对一系列活动清单,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现的领导才能会有所提升。我们也明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兼职或者照顾兄弟姐妹会占用他们的课余时间。”
6.课外活动的分类
学术类:比如参加校级、市级、国家级或世界级学术竞赛、美国暑校,或其海外交换这类活动。
艺术类:艺术类大致可以分为音乐类、绘画及舞蹈类,比如乐器演奏、乐队主唱、学习美声/京剧/粤剧/戏剧的,热衷于绘画和设计,喜欢跳拉丁舞/爵士/恰恰等。
体育类:比如热衷于某些体育运动,是否参加了校内体育社团,是否为学校的代表队,是否能体现学校精神/校风的活动,是否参加过军训等。
实习工作类:实习关键看这个实习是否以职业为导向,是否是有收入的实习。
志愿者类:比如在社区做志愿者,去敬老院做志愿者,在教堂,艺术展,展览中心等地方做志愿者,环境保护志愿者,动物保护志愿者等。
理工科类:包括理工类竞赛、机器人编程、计算机爱好、科学/数学类、环境科学类、研究类等活动。
文科类:主要包括一些与传媒类相关的活动,比如校园记者、校报编辑、校广播站dj、辩论类/演讲类活动、组织类活动。
宗教团体类:比如参加教堂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同性恋群体的活动等。
兴趣爱好类:很多活动其实都可以归类为兴趣爱好类的活动,比如摄影、滑板、骑车、远足、数独、魔方、下厨、烘焙、编织、跆拳道、柔术等。
社团活动类:比如辩论社、动漫社、汉文化社、语言学习俱乐部、模型社、学生会、学生组织等。
相信看了这么多课外活动的分类,大家可以更快得把自己的活动梳理出来。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填写课外活动时,是不是想到什么就填什么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建议大家可以按照和自己申请专业的相关性来进行排序,比如你要申请数学,那就把和数学相关的活动放在最上面写,接着再写相关性相对较小的活动。其次,美国招生官在看申请者填写的活动时,也会注意对应活动参加的时间和持续性,所以大家在挑选活动的时候尽量挑选时间长,持续性久的活动来写比较好。
7.招生官给课外活动的“评分标准”
美国大学招生官考察课外活动,招生官们会格外关注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的持续性。美国大学招生官是如何给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打分”的呢?通常以下面的12项指标作为评分标准:
1.是否具有影响力
例如,使参加社区服务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使他人的生活产生了变化。
2. 开发一项有价值的产品,或是对一个活动做出重要的贡献
例如,同学们为自己的学校或活动创建一个新网站,或者在自己的学校组织一次演讲。
3.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培养出一种技能或天赋
例如,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不错的乐器演奏者。
4.是否达到了目标
例如,同学们创办了一支支教团队。
5.成为一些重要活动的创始人,总裁或者“第一个”
例如,同学们成为一个新的读书俱乐部的创始人;辩论队的队长;成为第一个被当地报纸付薪聘为摄影师的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