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论坛|蒋洁: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编辑注】本文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腾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政策法规工作组、北京通信法制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新书发布会暨人工智能法律政策研讨会”的演讲整理;全文刊发于《图书与情报》(cssci)2017年第6期的“人工智能与图书情报”专辑。
摘要:大数据生态中多元应用社会生活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勾勒健康恒存的愿景框架、推进开源聚力的知识传递、驱动协作共享的产业变革以及实现精准递归的社会治理的同时,逐渐暴露出算法决策内嵌安全隐患、责任分散置险族群永续、精英趋向引发异化强权以及智能迭代侵害人格权益等诸多风险。亟待确立人工智能应用有益族群永续的立法目标,遵循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公众权益交互规律,衡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矛盾冲突;构筑张弛有度的政府监管机制、颁行透明可信的数据核馈规范、完善有区别的责任制度、实施适应全新需求的层级税制并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宣传教育,加快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巧实力,积极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国。
信息纪元中迅速提升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开源互补的广域算法、持续作用的香农定理和摩尔定律以及人类族群探索未知的执意和趋利避害的本性合力引领历经两轮大幅起落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数字生态关键要素再获新生,不仅构筑共生、竞争、合作、依存的协同进化生态圈,亦在情报研判、决策支持与劳动替代中暴露出诸多风险。亟待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革命性发展。
1人工智能多元应用的情状画像
万物感知的爆发式增长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摆脱“计算机展示的一系列同质智能行为”[1]的负面标签。智联图景中能效幂次递增的海量数据集成训练样本嵌入神经网络,大幅拓展人类思维界域并增强群体行动量能,助力整个社会迎来跨越式发展的起飞点。多元异质的崭新智能应用积极推进科学、个性、精准的嵌入式业态革命,逐步构筑良性循环的智能可再生能源系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
1.1勾勒健康恒存的愿景框架
寒武纪大爆发的视力出现营建的全新生物对抗环境倒逼防卫竞争下多样生物协同进化。信息互通场景中遍布全球的物理传感载体实时监控巨量节点、互链数据资源池自动整理并优化组合海量信息、多层微化算法积极洞察复杂社会机能。诸多原力聚合跃迁长期停滞的智能机器识别能力与覆盖空间,驱动人类族群加速勾勒增强自我健康的宏大愿景。
人工智能多元应用积极抽取并持续更新生命体征情报图谱,充分发挥循证医学在理想状态下高效挖掘与传递疾病规律的核心优势,逐渐开辟超越资深专家水平的全维度个性化诊疗局面。从“23与我”公司有重点的基因芯片筛查服务到核林公司尝试通过神经假体引领的脑细胞通信协助认知缺陷群体,几何乘数拓展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迅速拉升整个社会的泛在健康指数,拉开璀璨的永生序幕,“把生命稍纵即逝的光华写进我们的遗传密码,从此成为永恒”[2]。从体内芯片情报介质、入脑起搏器、植入式温度计等起步的旨在结合生物潜能和机器优势塑造具有无穷适应力的半机械人的探索活动正在开拓可遗传栖变下的恒存通路。
1.2推进开源聚力的知识传递
随着制造、发售和维护实时信息捕析设施的成本骤降、计算能力大幅提升和云端存储巨量扩容,持续汇总的密集数据为打破纵横割裂的信息孤岛奠定了坚实基础。大数据环境能够规避非注意盲视[3]的不良影响、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架构演算识别和精准整合隐嵌用户终端的海量知识原点而形成睿智洞见的多样智能应用,积极打造人机融合的个性化知识传承网络,开拓重建巴别塔的绿色路径[4]。
1.3驱动协作共享的产业变革
从蒸汽机、计算机到人工智能的技术跃迁递次趋零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催生出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5],日渐构筑数据驱动个性定制、人机协同生产服务和跨界共享产品价值的智能经济形态,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众多企业基于用户活跃度、权威度与兴趣方向等动态画像进行集优销售、信用预测与分类补偿等等。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发行、印刷、数字加工与阅读等领域,通过机器协助写作校对和智能增强交互体验等重塑新闻出版行业。又如,综合运用精准对象检测与追踪技术、生物特征自主感知技术以及意图识别和交易技术等积极开发具有高识别力、高触达力、高洞察力和高服务力的新零售实践样本,如take go、淘咖啡等无人值守智能门店。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尝试嵌入共享交通工具等现象进一步激励了“使用而不购买”的新兴数字消费方式,节约巨量资源,促进环境改善。
1.4实现精准递归的社会治理

》(国发〔2017〕35号)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作的重大态势。”整合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与虚拟现实的集智平台充分发挥社会治理最优解的隧道效应,以结合环境复合因子的智析节点为“瓦斯报警鸟”[6],审慎聚化、分类、压缩和处理万物互联中众多传感器生成数据,精准权衡按需数据搜索、标记和使用的方差偏离和计算负荷,批量保真并递归提升数质精度,近看助力提升国家安全防卫、完善灾难响应方式、解决人口老龄化与教育平权化等难题,远期助力人类族群摆脱资源环境束缚。
2人工智能多元应用的风险表征
随着经济奇点下爆发式扩张的人工智能应用持续展现出精准、高效、节能等优势,各级公权机构、海量社会组织、众多企事业单位、乃至广大居民开始依赖复合影响变量的权重计算进行评估和决策,引发了侵害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就业权、平等权、婚姻权以及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等灾难性负面效应。
2.1算法决策内嵌安全隐患
基于深度学习引擎在特定场景进行智能推理的全新范式改变了人类族群自由抉择的传统模式,看似科学客观的算法决策内嵌着形形色色的故障因子。事实上,非定常性黑盒输入导致智能应用的处理与输出模块处于不可知的自主状态,过度依赖机器决策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首先,公权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乃至众多居民在近因效应作用下盲目认为依据短时尺度的数据体验就能做出扎实的趋势判断,往往积极删除缺乏新颖性和时效性的信息资源,导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环境变迁、国家安全、公共事务、市场趋势以及特定个体状况等情报信息时采获的近期数据过于庞杂,与之对应的远期数据寥寥无几。缺乏完整的持续数据集聚致使宏大规模的过滤数据质量低下,相应的算法决策(尤其是少见且难以预测的极端事件中情境理解与准确抉择)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大打折扣。
其次,参与人工智能运作中学习样本拣选与标注的从业人员本身就可能存在种族歧视、性别偏见、宗教倾向或多元价值观,甚至通过不经意输入错误或恶意微调细微因素等欺骗人工神经网络。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突破意味着无穷复制的替代物,渗透在算法框架中的固有偏见与歧视必会随着规模化发展扩散到诸多应用领域。
最后,目前投入应用的弱人工智能尚处于技术发展初级阶段,几乎不可能进行逆向操作的算法运作不断暴露出容易导致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例如,具有锁定潜在不良行为强大能力的恶意购物智能筛查决策程序存在因错误跟踪辨识用户行为而限制或拒绝交易,进而影响营销关系的情况。又如,众多黑客不仅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识别算法框架的偶发错误,甚至可以利用已有的受信代码预测智能系统未来更新可能出现的零日漏洞[7],进行最大程度的安全渗透。
2.2责任分散置险族群永续
图灵测试迄今的众多人工智能技术水平量度方案相继揭示智能应用难以突破莫拉维克悖论[8]而达至获得心灵并获取思想的超人工智能,阅面(readface)、蓝眼(blue eyes)等嵌入互动智能硬件的情感认知引擎本质上是以简单方式认知世界的单色符号表征,但诸多合并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人机协作模式已经能够独立感知基本情感颗粒和识别陌生物体,甚至通过蜂巢思维将习得成果汇聚中央知识库并实现全域共享。技术迭代下持续趋向自动化的人机协作中主动伪造数据与被动黑客劫持等现象愈加隐蔽,零乱不堪且疏漏重重的相应责任机制进一步刺激参与者不择手段地汲取跨物种、跨代际的物化生命价值与量化环境对价,严重威胁人类族群健康永续。例如,在高效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多方位的规范巢白激励控制权让渡的新形势下,外科医生使用机械臂手术和驾驶员使用辅助驾驶系统等大幅削弱参与人员对于关键环境要素的识别和反应能力,甚至产生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弥补全部遗失错漏的错觉,进而引发严重的伤亡事故。
2.3精英趋向引发异化强权
大数据联姻深度学习背景下人工智能应用中高度聚合的数据资源与高新技术正在派生掌握绝对资源优势的精英特权阶层,必然加剧人际异化、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拦阻整个社会迈向应然王国的步伐。随着智能机器和算法框架愈加集中于少数精英群体,巨额收益亦飞速向其靠拢。持续异变的分配模式甚至逐步解体现有社会结构,导致技术精英日渐占据社会强势地位。然而,绝大多数技术专家与杰出的应用人物类似大航海时代开疆拓土的哥伦布和达伽马,相对缺乏宏观的政经洞见与审慎态度,不仅助力技术发展、知识传递、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亦可能疯狂地推进整个世界的黑盒化。
同时,人工智能多元应用实现创意人才向上流动,日渐优化精英阶层的生存环境。例如,昂贵的高精尖智能运载工具不仅节约时间并延长出行里程,更突破了传统交通运输根深蒂固的4d风险[9],意味着更高的安全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赋予精英阶层在任何其他生命面前的优先通道,严重侵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又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微调关键致病因子的昂贵智能医疗铺开应用意味着精英阶层健康生命的大幅延长,使得收入成为寿命的最佳预测指标,反向加剧贫富鸿沟,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族群有序繁衍。
人工智能广域渗透导致稀缺资源苛刻分配、社会上升阶梯大面积断裂,逐渐剥夺低收入、低水平且前景有限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例如,掌握覆盖整个市场智能监控系统的权威精英拥有上帝视角,通过设置准入门槛和预警系统抑制竞争,或者采取“击毙式收购”方式消灭潜在对手,变相剥夺其他群体的发展机会,形成后现代的马太效应生态圈。又如,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享有不因种族、性别、宗教、外形、性取向和政治见解等遭受不同待遇的平等就业权。有意义的工作是个人自我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意义的构成要素。伏尔泰曾言“工作撵跑了三大魔鬼:无聊、堕落和贫穷”,失业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中滥药、自杀和精神患病概率也较高。人工智能多元应用的高速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就业结构变迁,秘书、快递员、操盘手、保险定损员、图书管理员、一线制造工人等具有常规性和重复性特征的工种逐渐被机器替代(如多家高校图书馆已经用智能管理员取代传统人工),数以亿计丧失经济价值的失业群体难以自力打通重入职场的渠道。不同于圈地运动之后大工业生产需要海量雇佣工人(彼时普遍用工荒导致整个社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辐射面),目前人力资源相对冗余、具有创新性或需要复杂沟通的岗位人员几近饱和,强势精英阶层缺乏主动投资全民职业能力培养的动力,大幅压缩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与上升通道。
2.4智能迭代侵害人格权益
人机物三元融合发展进程中,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数字化资讯积累成本与周期耗费是能否最大限度释放智能红利的关键。例如,立足基因分析搭建生命周期监控与疾病预防机制的智能诊疗系统中内蕴海量受体遗传信息的数据资源池助力持有者在漫长而封闭的研发周期中逐渐打造行业技术门槛,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23与我”公司能够与辉瑞、基因泰克等业界巨头以及众多科研院所达成基因组测序合作协议的核心筹码就是其在长期亏损检测中通过附随使用协议攒下的80万消费者基因数据。
“大数据往往混合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多维度信息。”[10]人工智能广域应用带来的巨额数据红利进一步刺激众多公司持续挖掘数据隐私,诸如脸书悄然扫描用户隐私信息和谷歌“深思”非匿名获取和识别海量急性肾损伤患者数据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数字追踪线上惯例影响之下,优步、易到和滴滴等企业的城市规划数据中心长期监控用户行踪数据,大量网贷平台公然追踪并评级用户日常行为,无人车、无人机、无人商店等均以7/24模式疯狂收集用户身份和行为习惯,植入体内的芯片情报介质更是不间断地开展监控和存储。缺乏高精尖技术知识的普通民众难以深刻意识数据隐私无序暴露和肆意使用可能造成的恶劣后果,往往为了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