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上周五,大盘今日探底回升,创业板指涨近2%,个股呈现普涨格局。超跌股上演涨停潮,两市近60只个股涨停,但基本以超跌股为主,量能仍是制约股指反弹的重要因素。沪指上涨0.49%,报收2889点;深成指上涨1%,报收9409点;创业板上涨1.84%,报收1549点。从盘面上看,知识产权、数字中国、网络直播等板块涨幅居前;两市仅交运设备服务、百度概念、种植业等几个板块下跌。沪股通净流出0.91亿,深股通净流入3.33亿。其中,汽车制造业板块近五日累计跌幅达6.52%。
一、汽车板块走势
汽车板块中,本周(6.18-6.22)个股涨幅最高的是特尔佳;而跌幅最多的为保隆科技。以下为汽车板块个股涨跌幅情况:
汽车板块涨幅排名前五个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汽车板块跌幅排名前五个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汽车市场行情周报: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6.18-6.22)
二、行业动态
1、《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等系列文件印发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与服务)》系列文件并印发。此次的车联网产业体系指南发布,将进一步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目前,无人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的《2018-2023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规模约达40亿美元,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到2035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目前,国内无人驾驶汽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构建的未来蓝图中已布局到多个适用领域,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
2、第十八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发布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17年第1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7号)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进行了审查。现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八批)、汽车生产企业名称变更名单、撤销《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名单予以公告。
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八批)
(一)乘用车
3、2018年5月动力电池装机情况分析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据数据显示,2018年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完成锂电池装机量达4.5gwh,同比劲增181%;与4月相比,绝对装机量增加0.81gwh,环比增长21.87%。累计方面,2018年1-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完成装机量达12.7gwh,同比增长199%。
企业方面,5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一的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装机量达1956.2mwh,占市场份额的43.5%。排名第二的为比亚迪,5月装机量达553.02mwh,市场占比12.3%。
整体来看,5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在100mwh以上的电池供应商共有5家,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力神、比克以及万向。其中,5月宁德时代、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就占了市场超55%的份额。
5、2018年5月suv车型销量投诉量对比分析
据乘联会提供的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18年5月国内suv车型销量达740,060辆,环比下降约1.8%,同比增长3.9%,连续第二个月销量同比涨幅低于轿车,suv市场增速已出现明显放缓迹象。同期,车质网接到车主针对suv的有效投诉2,532宗,环比下降15.4%,同比则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本月投诉量较2017年5月增长73.6%。本月“机油增多”依旧是投诉最多的故障问题,投诉量远高于其他故障问题,但较上月已经出现明显下降。此外,变速箱异响、发动机漏油、发动机异响等故障点相关投诉均超百宗。去除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18年5月top30suv销量投诉量排名如下:
进入2018年,国内suv市场整体销量表现不佳,已连续2个月环比出现下降,受此影响,top30榜单中过半数的车型销量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具体到榜单中,长期占据榜单头把交椅的哈弗h6再次登顶,但销量环比下降约10%,尽管如此,哈弗h6仍然成为本月榜单中唯一一款销量过3万辆的车型。而近来一直与哈弗h6争夺月销冠的宝骏510,本月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不仅没有保住“千年老二”的地位,销量更是大降27.3%。在经历了“机油门”事件后,东风本田cr-v1.5t车型于5月下旬恢复销售,短短几天销量便突破9000辆,再次回归top30榜单。此外,上汽通用雪佛兰探界者首次闯入榜单,尽管排名垫底,但足可证明其销量已逐步回暖。
6、动力电池市场现并购热潮宁德时代、比亚迪第一阵营占比超60%
近年来,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发展带来资本热潮。6月11日,“超级独角兽”宁德时代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不负众望,宁德时代股价报44%涨停,总市值达到786.4亿元。截至6月15日,宁德时代股价涨停价报53元/股,总市值达到1151亿元。
宁德时代股价飙升,这正体现了目前动力电池市场涌现的资本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18年上半年锂电领域关于电池、材料、设备等企业的兼并购案例超过30起,涉及金额超600亿元。加大布局、行业洗牌,动力电池市场已经有不少企业通过收并购实现股价及业绩的上涨。
宁德时代、比亚迪稳居第一阵营
虽然资本涌入市场,但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分级明显,以宁德时代、比亚迪形成的第一阵营与后来者拉开较大距离。从今年1-5月累计装机量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就占据了超60%的市场份额。其中,宁德时代占比就达43.1%,累计装机量达5464.11mwh。
可以看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正形成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二线企业激烈竞争,新兴企业不断崛起的格局。未来,动力电池市场中的资本追逐仍热度不减,而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企业洗牌加剧。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动力电池市场前景一片广阔。
7、氢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燃料电池迎风口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效果显著,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53万辆。新能源汽车细分类型繁多,目前仍以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为主。同时,氢能源汽车正在迎头追赶。此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曾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氢能源汽车是以氢为主要能量作为移动的汽车。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汽车则改为使用气体氢。氢能源汽车分为两种,氢内燃机汽车(hicev)和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cellvehicle-fcev)。目前,发展较快的为氢燃料电池汽车。
2016年10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首次提出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路线图,对我国中长期加氢站和燃料电池车辆发展目标进行了规划。而《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更是将发展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此外,上海、武汉等城市也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政策,深圳、北京等地相关政策也在制定当中。
从国内市场布局来看,布局客车与专用车领域的企业居多。国内用于示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已达200余辆,累计运行里程十余万公里。氢燃料电池客车还停留在示范运行的阶段。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研发试行阶段,预计车辆产业化及快速推广要到2020-2025年,市场普及预计要在2025-2030年。
氢燃料电池需求量大
燃料电池迎风口。目前,氢能源汽车正处于应用示范的阶段,虽然部分车企已开始量产,但产量相对来说并不大。随着氢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时期,氢燃料电池的市场需求也将大大打开。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燃料电池出货量约10.5mw,同比增长14.1%,出货量首次超10mw。未来,燃料电池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1年出货量将超20mw,但2030年将达35mw。
日前,从工信部网站了解到, 根据《公告》管理的有关要求,现将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09批)的车辆新产品予以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通过网上意见征求系统反馈意见。
9、第30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增车企/变更情况一览
根据有关规定,现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09批)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及已准入企业变更信息情况予以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与我们联系。公示企业名单如下:
拟发布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
一、汽车生产企业
三、新车上市
进入六月,国内车市越来越热闹了。除了陆续举办的盛大车展外,车企也在积极布局市场、推出新车。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中,最受关注的车型非suv莫属了。据统计,至少有十款热门suv车型即将上市。有没有你关注的车型呢?下面来看一看:
suv车型持续大热,可以看出目前车企推出的新车计划中suv车型占相当一部分比重。目前,国内车市的新车主要以suv车型为主,轿车、mpv车型为辅。
回顾车市行情可以发现,2018年4月的市场体现mpv弱趋势特征明显,轿车市场的地位处于逐步恢复的状态,suv走势较平稳。轿车中的中高级别走势较好,低端的电动轿车有所恢复。
suv市场中,前期a级车型火爆,随后延伸到a0级,成为高端向下延伸的特征。近两年出现消费升级较强的特征。2018年4月的a0级suv市场的需求占比小幅下滑,高端b级suv产销表现较强,a级仍是主力。此外,2018年自主品牌在suv市场获得巨大的份额增长,从2017年的自主品牌,占suv的61.8%,上升到18年4月的自主品牌占suv份额的63%,而德系的suv份额逐步稳定,韩系锐减,日系suv走弱,这也是巨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