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 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26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四川省财政厅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四川省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省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预算执行情况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省各级坚持依法理财,大力培植财源税源,依法组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9.8亿元,为预算的107%,增长9.5%。其中:税收收入2430亿元,增长10.7%;非税收入1149.8亿元。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0.2亿元,为预算的105.8%,增长9%。
支出规模继续扩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保运转、保民生、转变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的财政工作方针,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重点保障,提高资金绩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86.1亿元,完成预算的95.2%,增长10.8%。全省保运转方面支出130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1%,比2016年下降0.2个百分点;保民生方面支出5646亿元,连续4年占比保持在65%;支持发展方面支出1731.3亿元,占比为19.9%,提高0.2个百分点。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8亿元,完成预算的89.1%,增长8.5%。
收支预算总体平衡。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调入资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0640.5亿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上缴中央支出、偿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等支出9821.4亿元后,全省结存资金819.1亿元。结存资金按规定清理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79.3亿元、因项目跨年实施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439.8亿元。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调入资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7123.3亿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补助市县支出、上缴中央支出、偿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市县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等支出6800.1亿元后,省级结存资金323.2亿元。结存资金按规定清理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1.2亿元、因项目跨年实施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152亿元。2017年全省和省级均实现收支平衡。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41.2亿元,全部按规定补充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初安排的预备费16.2亿元主要用于:“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救灾重建补助1.2亿元,补充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亿元。
2017年初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35.8亿元,加上按规定补充171.2亿元后,2017年末基金余额为207亿元。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结转资金152亿元,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和资源勘探方面36.8亿元,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方面24.8亿元,卫生、计生和社保方面23.7亿元,农林水、国土气象、粮油储备方面9.9亿元,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方面11.3亿元,商业服务和金融方面12.5亿元,其他方面33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2657.8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28.5亿元),为预算的224.5%;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余、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4151.1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2581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对应安排的支出2200.2亿元),完成预算的87.7%,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城市公共设施、水利工程、文化体育等方面。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调出资金、偿还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等支出3787.5亿元后,全省结余363.6亿元。
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66.5亿元,为预算的125.4%;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余、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360.6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 56.6 亿元,完成预算的75.1%,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农网还贷、文化体育等方面。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补助市县支出、调出资金、转贷市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出1341.8亿元后,省级结余18.8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1.6亿元,为预算的107%;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80.4亿元。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3.1亿元,完成预算的81.9%,主要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增加国有企业资本金等。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全省结转资金17.3亿元。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4亿元,为预算的119.2%;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29.1亿元。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用于解决省属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增加省属国有企业资本金、补助市县等。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省级结转资金2.8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810.9亿元,为预算的100.1%;加上上年滚存结余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7628.1亿元。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44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用于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提高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全省滚存结余4186.5亿元。
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433.4亿元,为预算的100.1%;加上上年滚存结余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4691.5亿元。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315.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用于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省本级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补助市县和上缴统筹基金等。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省级滚存结余2376.1亿元(含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省级调剂金结余)。
以上2017年省级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批准。
(二)落实省人大预算决议情况2017年,全省各级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各项安排部署,认真落实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脱贫攻坚,支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指导,认真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积极听取和吸纳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改进财政工作。
一是厉行法治、增收节支,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按规定及时报告预算、预算调整和决算。坚持依法征收,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圆满完成年初预算目标,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集中财力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支出实现持续增长,增幅比2016年提高1.1个百分点。清理盘活存量资金,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2017年全省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45亿元,比2016年下降11.6%。
二是突出重点、转变方式,支持经济发展务实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超过900亿元,有力支持企业发展。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807.5亿元,支持公路、铁路、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项目建设。发行置换债券2001.4亿元,全部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有效缓释了政府债务当期偿还风险,预计每年将节约利息超过100亿元。加快转变支持发展方式,省级发起设立和参股设立的20只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募资规模达到1036亿元,累计投资项目95个,投资额超过120亿元。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约8700亿元。加快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全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采购落地的项目开工率达到80%以上,居全国第一。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扩面增效,全省购买服务项目1万余个,涉及资金超过800亿元。
三是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民生和社会事业保障有力。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增强民生政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安排下达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资金1379.8亿元,为年初计划的119.2%,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实现。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增长达到13.6%,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高2.8个百分点。强化财政应急保障,迅速筹集调度资金支持“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8·8”九寨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安置,灾区没有出现因财政资金保障影响救灾和重建的情况。
四是系统谋划、狠抓落实,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透明预算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地方预决算信息公开操作规程,预决算信息公开更加规范及时。税收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我省作为全国10个试点省份之一,从2017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绩效管理全面深化,首次将6个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绩效目标管理切实加强,事前绩效评估试点和事中绩效监控试点扎实推进,绩效评价扩面提质,评价结果运用更加广泛。
五是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债务风险管控切实加强。积极应对债务管理新情况,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和融资管理的通知》,债务管理“1+ 8”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清理整改不规范融资担保,整改覆盖面达到100%。启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试点,成功试点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27亿元。修订出台《四川省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加强债务风险防范。截至2017年底,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850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176亿元、专项债务3327亿元;省级债务449亿元、市级债务2749亿元、县级债务5305亿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国务院核定的债务限额之内,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
六是固本强基、下沉财力,支持基层发展更加有力。坚持财力下沉,推进增值税收入划分等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2017年市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9.6亿元,增长9.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机制,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出台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进一步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2017年省级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104项,比上年减少55.7%;下达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补助2171.7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量的比重达到57.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三)全省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情况2017年,全省各级切实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支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省投入424亿元,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一批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支持高端现代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推动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省提出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项先行先试税收政策在全国(或部分省市)范围同步复制推广。
二是坚持着眼同步全面小康,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全省投入749亿元支持22个扶贫专项计划实施,确保年度目标如期完成。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实现全覆盖,整合资金271亿元。加强扶贫“四项基金”管理,建立健全基金补充机制,2017年底基金规模累计达到110亿元,先后资助41万贫困家庭学生就学、55.7万贫困人口就医,支持57万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信用贷款176亿元,向38.7万贫困户提供产业扶持基金33.3亿元。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加快扶贫资金拨付,确保早投入、早见效、早受益。
三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省投入449亿元,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支持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支持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水环境横向生态补偿,完善水环境质量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支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数据库建设,推动农产品产地环境综合防控试点示范,切实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创新环保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四是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投入948亿元,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