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三周岁”。挂牌3年来,作为制度创新高地的广东自贸区“成绩”怎么样?一组数据话你知:
形成38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向全国复制推广21项、全省复制推广102项制度创新经验,供全省借鉴92项制度创新案例,3项制度创新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4月20日,综合广东自贸区内企业和专家学者推荐意见,省自贸办发布30个“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制度创新最佳案例”。
其中,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开放创新三大领域各10个最佳案例“出炉”。
投资便利化十大最佳案例
1
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
做法:为每家企业配备一个定制版专属网页,提供企业网上政务服务唯一入口,依托政务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化、个性化、一体化的政务服务。
成效:截至2018年3月31日,已为广东自贸区内近30万家企业开通企业专属网页,并在全省13个地市推广使用。
2
全国率先推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
做法:该卡以营业执照信息为基础,集合企业其他登记、许可、备案、资质认证等证照基础信息,具有政府服务社会“一卡多用”功能。
成效:目前,中行、建行、农行、广发等近10家银行已加入相关体系,至少为注册企业节省1/3办事时间。
3
实行“一颗公章管审批”
做法:首批将7个部门共76大项143子项审批划转至南沙行政审批局统一实施,率先在企业登记注册、投资项目备案(核准)和企业投资建设工程审批等领域实施“一颗公章管审批”。
成效:2017年12月18日运作以来,共完成接件32015件,办结率达95.7%;企业设立、投资项目审批用时缩减了2/3。
4
“三单一平台”事中事后市场监管新模式
做法:以大数据监管平台为依托,在市场监管领域创新性地引入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清单等管理模式。
成效:三项清单实施3年多来,为企业提供了5万多次的法律查询服务,实现对企业“零罚款”。
5
社会投资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改革新模式
做法:通过施工许可分阶段发放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以搭建跨部门一站式审批平台大幅压缩获得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
成效: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与政府对接部门由20多个缩减至1个,施工许可办理手续个数从35个缩减为16个,缩减比例超过50%;政府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0天缩短至13天,缩短超过50%;投资方110天便能开展地下基础施工,压缩超过30%;审批类费用降幅超过20%。
6
探索一般企业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
做法:对不涉及准入负面清单、商事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的一般企业设立登记,改革商事登记许可制,实行登记确认。
成效:对企业商事主体资格进行自动审查确认,实现“无人审批”,申请人办理营业执照只需10分钟。
7
全国首创跨境缴税
做法:全国首创“跨境电子支票缴税”、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系统等,为港澳纳税人提供导航式智能流程指引和税务人员远程服务,实现跨境办理涉地方税费业务。
成效:港澳和异地纳税人实现涉税业务办理“零跑动”、跨境办税“同城同质”,以及能随时随地查询和打印税收票证。
8
电力供应体制改革新模式
做法:发布全新《供用电营业规则》,推行低压供电模式、全面实施预购用电等电力供应机制创新,并成立全国首家增量配电网混合所有制供电企业。
成效:远景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95%,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2.5分钟。单一用户一次性受电工程投资节约率达80%,用电报装从59天压缩为10天。
9
打造“微警认证”应用服务平台
做法:2017年12月25日,借助“微警认证”平台在微信上签发全国首张“身份证网证”,在手机端提供国家法定证件级身份认证服务。
成效:累计注册用户逾360万人,提供各类身份认证服务逾1800万次,如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领取资格移动端认证业务惠及70万人次。
10
蛇口实行“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开发模式
做法:前海蛇口片区首创港口、园区、城市三位一体综合开发模式,以合作机制调动社会资源,实现了港、产、城联动,协同政府、企业和各类资源。
成效:该模式不仅推广至漳州、重庆、天津、青岛等地,更“走出去”拓展至白罗斯、吉布提、斯里兰卡等国。
贸易便利化十大最佳案例
1
全球质量溯源体系
做法:境内外企业将商品质量信息导入“智检口岸”平台,商品抵达口岸后,检验检疫机构通过溯源体系实施精准监管、快速验放;商品进入流通环节后,消费者、企业及监管部门通过溯源码或网页查询快速获取全链条溯源信息及特殊状态提醒。
成效:该体系已涵盖全贸易方式和全商品品类,京东、唯品会、美赞臣、四洲等180余家知名企业加入工厂级溯源,共发码5331万,溯源商品货值达534.63亿美元,查询人次达542.34万,纳入apec成员国第二批复制推广项目。
2
cepa框架下粤港澳商品、食品等通关便利化
做法:创新粤港澳关检合作监管模式,对供澳建材综合运用一次申报、分批出境,对珠澳小商品简化归类、汇总申报,对港澳产食品实行进口食品检验前置,对电动自行车、一次性卫生用品等进口产品实行第三方采信认可,对珠澳陆陆口岸小客车机检检查结果参考互认等创新制度。
成效:横琴片区实行“一次申报、分批出境”后单批次货物通关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3-5分钟;珠澳陆路口岸小客车通关时间节约40%;横琴和南沙片区被抽查送检的进口食品从原7-11个工作日缩短到目前2-3小时内;横琴和前海蛇口片区对电动自行车、一次性卫生用品等进口产品实施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
3
原产地证智慧审签
做法: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基于签证数据搭建的智能审单数据库和基于风险评估制定的审单规则,建立原产地证智慧签证系统,对判定无风险的证书实行系统自动审核及电子签名。
成效:“智慧签证”系统审核证书的准确率可达99%以上;2017年,前海蛇口片区完成7种证书的智慧审签9041份,减免关税约1339万美元,相关证书审签效能提升80%;南沙片区共签发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4819份,减免关税近1000万美元。
4
“智检口岸”一体化改革
做法:全国首创“智检口岸”工作新模式,企业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均可在互联网免费、无纸化申报。
成效:市场采购出口商品通检时间由2到3天缩短为16分钟,港口业务量年均增速超过30%;实现跨境电商平均通检时间105秒;“cepa食品”2017年进口量同比增长100%;平行进口汽车口岸通检提速3倍。
5
货物通关“线上海关”样板间
做法:通过互联网将通关业务事项迁至线上办理,已建成“易通关”平台、“关邮e通”、“穗关在线”移动端,覆盖五个领域227项业务。
成效:2017年,广州关区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分别较2016年全国海关进出口通关时间压缩49%、62%。“互联网+自主报关”报关单数约136万票,进口货物通关成本降幅最高为六成,出口货物通关成本降幅最高为八成。
6
粤港货物进出境快速通道
做法:创新实施“粤港跨境货栈”监管制度和“深港陆空联运”模式,打造粤港货物进出境快速通道。
成效:“粤港跨境货栈”物流转运时间比传统操作快3-7工作日,为加贸企业节省多达70%以上成本。“深港陆空联运”可为企业节省1/3物流成本,节约1/4物流时间。
7
跨境电商b2b交易结算一体化解决方案
做法:前海蛇口、南沙片区打造全新的跨境电商b2b交易结算产品,解决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面临的订单批量小、品种多、频次高的问题。
成效:2016、2017年前海湾保税港区跨境电商出口货值分别为1.77亿、3.7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38%、112%。
8
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做法:率先实施“定点停靠,就近联检”新型便利通关模式,简化了港澳游艇出入境通关手续。
成效:2017年7月24日,南沙实现粤港澳游艇自由行首航。横琴长隆游艇码头基础设施也基本建成。
9
打造“全球中心仓”
做法:在“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基础上构建“一区多功能,一仓多形态”模式,使原来需要存储于多个地区、多个仓库的多种物流及贸易形态可以在自贸区内的一个中心仓内一站式完成。货物可非报关入区,区内货物可以在不同账册间“结转”。
成效:前海蛇口片区一家企业通过将900万欧元的保税货物由保税账册转电商账册,共节约费用约100万人民币,节约时间20余天。
10
国内首创澳门单牌车便利入出横琴
做法:通过网上申报审批、一线口岸通关验放、二线通道越界监管,实现“前中后”全覆盖便利入出横琴岛,并签发第一批单牌车车险保单。
成效:2016年12月政策实施以来,申请入境、续期、添加驾驶员等澳门机动车入出横琴申请超过2300项,为800多辆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提供服务保障。
金融开放创新十大最佳案例
1
cepa框架下率先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
做法: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12月7日正式开业,港资合并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成效:加上已开业的广证恒生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前海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公司、大西洋银行横琴分行,cepa框架下对港澳金融业开放政策在广东全面落地。
2
发行国内首支支持再生纸项目运营的绿色债券
做法:2018年2月,注册金额40亿元人民币的“广州越秀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成功发行。
成效:绿色债券发行拓宽了自贸区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
全国首创央地合作私募基金信息监管服务平台
做法:深圳证监局和前海管理局共建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监管+自律+服务”模式,利用机器学习加入监管经验,破解私募基金多、杂、乱监管难题,实现风险及时预警。
成效:2017年4月上线以来,累计接收报送私募基金管理人1974家,私募基金产品6660个(管理规模10962.99亿),累计报送投资者67704户次。共发现103家疑似异常机构,累计开展80多次核查工作,其中5家违法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立案。
4
全国首创全线上、自助式、小额循环贷款产品“微粒贷”
做法:针对小微企业、大众客户贷不到、不及时、不方便的贷款痛点,微众银行开创性地将消费金融与社交大数据相结合,推出标准化手机移动端自助式、小额信用、循环使用贷款产品“微粒贷”。
成效:2015年5月推出以来,成功开通客户已达1302万,已借款客户达357万,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7座城市;累计发放1423亿,贷款余额已达422亿,贷款不良率仅为0.28%;联贷平台上线投产合作机构25家,已实现发放微粒贷870亿,有效支持了221万大众客户的紧急融资需求。
5
全国唯一设在总行之外的总行级cips清算中心
做法:农业银行作为cips系统的架构设计参与者和直参行,将总行cips清算中心设立在前海分行。
成效:落地运营以来,清算跨境人民币往来业务共计6.5万余笔,金额总计7300余亿元,日均清算250笔,金额30亿元。
6
全国首单依托交易平台实现的不良资产跨境转让项目
做法: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获批不良资产跨境业务的金融资产交易所,试点开展跨境债权转让业务,2016年完成全国首单依托交易平台实现的不良资产跨境转让项目,交易金额2340万美元。
成效: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进一步缓解境内各类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盘活信贷存量,释放金融风险。
7
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国家平台上线运营
做法:横琴片区搭建全国首个金融创新知识产权适营交易平台“七弦琴国家平台”,初步形成以知识产权跨境交易、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为特色的线上交易系统。
成效:平台注册会员8.69万个,开设各类店铺104家,已完成500万元交易额,储备代售专利5000余件,2017年线下完成各类专利交易192件。同时带动珠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规模共计9390万元。
8
全国首创互联网金融仲裁服务平台
做法:设立国内首个专门解决金融纠纷的互联网仲裁平台,由互联网仲裁当事人及仲裁员、互联网仲裁核心业务处理、互联网仲裁委管理等三大子系统构成。实现与国内互联网交易金融平台对接,实现在线批量受理、办理来自各平台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
成效:改变传统仲裁方式,仲裁效率高,小额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适用速裁程序从组庭到裁决最快只需6天,适用普通程序案件只需10天。
9
试点qfgp、qflp和qdie跨境业务
做法:在全国先行先试开展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合格境外一般合伙人(qfgp)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跨境业务试点。
成效:这些跨境金融创新业务吸引国内外资本支持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qfgp、qflp和qdie制度下的企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