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爆款,只差这样一个详情页,老板和文案赶紧对照下自家的

文:四方圆脸。。。。
每周一篇品牌运营心得,充电学习中
今天拆互联网第一酸奶乐纯的详情页:
头图,说最想让用户了解的事
乐纯说的是:
每一口都像在舔盖儿。
(大部分是slogan)
有动作,非常形象化,且还有引导性:
看完这行字就想舔盖儿
这张图,是你最想让用户知道的信息
这是感性的描述,下面再紧跟一句理性的:
三杯鲜牛奶,才能炼出一杯乐纯。
讲事实,用数字彰显自己的好。
标志:
这个标志,他们中间换过好几次。
现在这个笑脸阳光的,很适合这个品类,
和他家的调性。
下面如果再多个小舌头,
会不会更俏皮更有舔盖的乐趣呢?
(开玩笑的)
紧接着语重心长的告诉你:
80万 健康达人 生活的一部分。
别人都夸我好
这是一种证言式的表述:
如果你是初次购买,请不要犹豫:
80万的人已经都买过了,
而且变成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还犹豫啥!
对于不了解这个品牌的人,告诉他们:
我们虽然不是蒙牛伊利这样的巨头乳业,
但我们也做出了成就:
80万人选择了我们。
小心机是:
80万可不是普通人,
是健康达人
他们都可牛了:
比如说:
米其林的星级主厨
美国的食品营养硕士
这种高端人士喜欢,不就是选择的最好背书吗!
嗯,还加了老板娘,有点奶茶的即视感:
长相还是宣传手段都像。
光罗列人头,分量还是不足
所以再给你展示媒体。
cctv
36氪
有大众媒体,有专业媒体,
雅俗共赏,非常能够圈用户
老百姓就信这个。
大媒体都夸我好
其实这一章招并不难学。
就算你卖的产品,没有走乐纯这种高端洋气路线,
是满足普通老百姓的
你的企业实力也没这么彪悍,
这招依然可以学起来。
很多企业花点通稿费,
(便宜的几十块就行)
消费者上网一搜,铺天盖地都是媒体报道。
然后截屏保存,就变成了给消费者的证言。
(我不暂成造假,但如果你有,一定要多放)
你瞧,乐纯开篇就用了两p传达:
我很棒,人人都夸我好。
然后开始娓娓道来:
我怎么个好法。
乐纯是一个差异化特别强的产品,
所以他直接说:
乐纯有什么不一样。
最直观的表述方式就是配料表。
乐纯有一个纯净的配料表。
不但纯净,而且完全公开。
这点也是他们家公众号,不断深挖细剖的点。
在产品详情页上,当然也要重点讲,放在首要位置上。
但乐纯的这个表述稍微有些不足:
只做了事实的陈述,
但没有在事实上提炼出观点:
因为如果是第一次接触,用户可能看不懂配料表。
而且,大家在阅读详情页的时候,都是快速划,
浏览图片和大标题。
这些小字很容易就被跳过。
所以应该把这个事实直接提炼出来:
干净的配料表,代表的是可以给小婴儿吃的放心
三聚氰胺事件后,你要学会看配料表
类似这种,直接点明利益,
或者是恐吓一下,引起注意
ps:
现场补充:
翻到乐纯的另一个产品的详情页版本,
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图很猛啊
真的是:看图说话,表明了自己真好
像当年小米把电池内部拆开了给你们看
赶紧瞧瞧你们喝的复原乳酸奶是什么货
你的那些廉价货是什么玩意
瞧瞧俺们家!良心首选呀,价格那都不是事了!
教育消费者,交给消费者评判标准
自然而然就会选择自己。
是不是很震撼?
之前有个客户,卖梨膏的,用22个梨,炼出一瓶来。
就非常适合这种表述方式。
一瓶装下22个梨
核心优势,要给出证据:
你凭什么能够做到?
它列举出这四条:
德国的滤乳清工艺
好奶源
食材像瓜果一样干净
生牛乳乳酸菌,滤去水分
这几个提炼的不如铜木主义,
设计也不如人家。
比如第一条德国的滤乳清工艺。
普通消费者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也就不能充分领会这东西带来的好处。
第三条:所有食材都像瓜果蔬菜一样干净
这描述就模棱两可了
瓜果蔬菜能代表干净吗?
至少换一个表述:
有机水果?不打农药不打化肥?
设计又把没用的01 02处理的很突出,
进一步削弱了本该突出的文字
回顾一下桐木主义的作法:
主标题是卖点优势。
副标题是利益解释。
桐木主义的卖点
接着再来解释,头图的广告语:
如何做到每一口都像在舔盖儿
这一段的描述不错,
分析了成因,传达了自己的卖点,
强化了自己的品质和用餐体验,
尤其是用了美国做对标市场。
问题就是字太小。
我是普通消费者,很可能就跳过了
然后下面就是不同的口味
每一个口味都有一句小辅助
小清新也很对味人群
蜂蜜原味
配什么都好吃的早午餐逼格神器
芒果菠萝
吃完立刻自带女主角光环
草莓蔓越莓元气酸奶
少女的人生是草莓味的
榛子香草味
米其林三星的味觉感受
抹茶
赛过每天搭飞机去宇治
……
乐纯是把这六个口味集合在一起。
这一点非常的高明:
一次可以销售六盒,减少决策
而且让消费者尝试不同的新口味,有利于促进复购率
文:四方圆脸。。。。专业写手、策划人,有合作需求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