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如何提升人气 三步走让商场每天客流爆棚

对于一个商场来说什么最重要?客流,客流,还是客流。有客流,才有消费,商场才有业绩。有一种现象让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大早,很多老年人携带菜篮或挎着购物包在某一超市门口排着长队等待开门购物?为什么在某一餐饮店,从早上10点开始到晚上10点,排队的人络绎不绝?如此火爆的客流,购物中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商业体竞争激烈且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商场成败之关键在业绩,而业绩则完全取决于客流。那么购物中心如何做才能吸引客流呢?使陌生顾客对购物中心产生好感陌生顾客对购物中心的第一印象就是外观,要吸引更多的陌生顾客,就需要在购物中心外观的设计上,突出创意、体现特色、展示个性。目前购物中心经营中,大家都非常重视对店内经营布局的调整,每年购物中心都会有两次相对大的品类调整。即使是室内整体装修,也会在四年左右进行整体改造和翻新。但是,对于购物中心外观的改造,普遍不太重视。许多购物中心,在近几年不断的调整和改造过程中,把自己的商业经营面积逐渐增加,但是商场外观和以前没有任何变化。这样顾客不可能知道它里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因为从外面感觉不出什么变化。当然,购物中心外观的彻底的改造或者改变,操作难度和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大。
因此,通过策划与局部装饰,用少量的投入改变购物中心外观的原有形象,为顾客制造新鲜和惊喜,是吸引更多顾客进入购物中心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应尽力拉近陌生顾客与购物中心的距离,把更多的顾客吸引到自己的购物中心。除了顾客与购物中心的空间距离之外,还应该注意拉顾客与购物中心的心理距离。比如软dm广告、网上电子商务等方式等,如果操作得当,也能够为百货店带来更多的客流和销售。使顾客能够容易的进入购物中心如何吸引顾客进入购物中心首先得从消费者的到店模式进行分析,消费者到店模式不同,引流法式也不同。如今消费者的到店模式一般有三种:有车一族、公交地铁一族和公交一族。因此客流能否方便地、快捷地进入购物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比如顾客如何从周边临近的停车场进入购物中心,顾客如何从周边临近的公交站进入购物中心,顾客如何从周边临近的地铁口进入购物中心,顾客如何从周边临近的社区步行进入购物中心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购物中心外部动线规划的范畴。不同的到店模式,对导视系统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总的来说离不开导视标识这告知、导向和分流三大目的。良好的外部动线规划,能够最有效的把周边的客流引导进入购物中心。只有先通过对消费者到店模式的分析,先了解其购物过程中对标识的需求,再进行有效引导,才更容易让消费者在商场产生消费行为。外部动线规划核心的要点是:主入口与周边交通的关系。也就是说,从各个方向过来的客流是否能够容易顺畅的进出。这里面常见的问题有:比如,马路对面的顾客要绕大圈子才能进入商场。再比如,商场的大门设置不合理,主要的客流不从门口经过等等。外部动线规划好之后,内部动线也不容忽视。从顾客的角度来看,一个购物中心的动线一定要清晰、简单,少重复、少死角,能够让顾客不知不觉的行走完商场中更多的区域。动线,既包含单个楼层内的水平交通,还包括多个楼层之间的垂直交通。合理的交通动线,能够最大限度的把客流,均匀的调动到商场每个楼层的不同区域,最大限度的延长每个顾客的滞留时间,从而为每个品牌提供最大的销售机会。如何让顾客更愿意在购物中心消费首选是要让顾客能够看到更多的商品。目前,购物中心普遍采用的空间形态是,主动线是一个大圈,四周沿外墙排列的是边区店,中间是中岛店。根据零售经验,商品曝光度高的店面,整体的销售业绩,远远高于商品曝光度低的商场。
也就是,在商场的中岛区域,尽量的减少高墙,尽量的保持空间的通透性,让顾客看到更多的商品,能够有效的增加购物中心的销售业绩。其次是要让顾客能够更自由的挑选商品。品牌与品牌之间各自为区、相对独立,是当前购物中心品牌规划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导致的购物行为模式是:顾客从主动线进入某个品牌店,按照品牌店的动线进行循环,然后再回到主动线,继续进入下一个品牌店,以此循环。操作的角度讲,但这样根据属性分类容易抹杀品牌的个性,或许不利于销售。但是,如果能够在品牌与品牌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内部通道,让顾客可以相对自由的在品牌之间移动,对于提高顾客的购物效率,增加商品的销售概率,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最后是让顾客更愉悦的消费。如今,商场与消费者的关系好比在谈恋爱,通过场景的沟通,思维的浸润,营造甜蜜与满足的情感氛围,最终让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而在商场这一“撩妹”过程中,贴心的细节服务不可或缺。购物中心既是顾客购物的场所,又不仅仅是顾客的购物场所。日本的一些著名的百货店,在商场中设置美术馆,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他们把商场中最好的位置,留给顾客休息与交际,把商场作为顾客社会交往的一个场所。美国的一些购物中心,在店内举办各类专门讲座,教育消费者该如何节约开支,体现对顾客细致的关怀。结语:一个好的购物中心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流,重点不仅仅是在经营商品,而是在经营真心、真情,是一种以商品为媒介的,经营者与顾客之间的心与心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