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各种套路贷层出不穷,有些放贷行为不符合“行业规矩”,在法律上可以视为“无效”。因此,有些欠款真的可以不还。
近段时间,农村女孩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实际上,在银行贷款中,也经常出现这种“冒名顶替”的现象,除了身份证弄丢,被别人拿去恶意贷款之外,还有一种行为令人震惊。
上海讨债公司了解到就在两年前,河北一家村镇银行检查组在走访借款人时发现,有十几户借款人对名下贷款一事毫不知情,其中有几位是已经过世的村民,竟然还能从银行借走几十万的贷款,令人匪夷所思。
报警后,一场惊天骗局被揭开神秘面纱,原来是这家村镇银行的股东,计划以联保贷款的方式来套取资金,至于身份证来源,有的让员工从亲戚朋友那借来,有的从非法渠道买来,还有的是利用职务之便留存农户个人资料,就这样套现了26亿元。
其实,在2020年新规下,这种毫不知情的“被借贷”,如果本人能够提供确切的证据,是因为身份证信息泄露或者身份证丢失被别人恶意使用,报警核实后,这种欠款是可以不用还的。
此外,还有以下5种欠款可以不还。
高利贷
国家有明确规定,贷款利率超过36%的属于“高利贷”,超过的部分利息视为“无效”,借款人可以不用还。如果借款人已经支付了超额利息,那么通过法律起诉,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这部分利息。
如果贷款利率在24%-36%之间,遵循的是“不保护不退还”,超过24%的部分利息可以不用还,只需要偿还本金和24%以内的利息即可。
砍头息
有些出借人在放贷的时候,以手续费等理由砍掉一部分利息,比如贷10000元,实际到手只有8000元,那么这2000元就属于砍头息,不用偿还,借款人只需要偿还8000元本金和相应的利息,如果年利率超过36%,跟“高利贷”一样可以拒还超出的利息。
非法网贷
贷款平台本身是不合法的,没有相应的金融资质,因此不能进行正常的贷款业务,如果它们偷偷对外放贷,借出的钱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通常这些平台不会上征信系统,贷款利息又非常高,如果在这类平台借的钱,无需偿还。
从事违法活动的借款
出借人明知借款人要从事赌博、吸毒、诈骗等违法行为,还向借款人放贷,那么借出去的钱自然不受法律保护。
合同不明确的贷款
借贷行为是一件很严肃的事,需要签订合同来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常,在合同条款中,明确了贷款本金、利息、用途和还款期限等等。如果这些内容不够明确,那么借贷关系是模糊的,合同自然没有法律效应,这种情况下,借款人也可以拒绝还款。
总之,在道德层面上,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在法律层面上,如果借款人遭遇不公平的待遇,类似被借贷、高利贷、砍头息、套路贷等等,要学会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
本文由新业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