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仓储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

本文选自《起重运输机械》杂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作者:丁 力 张 玉 尹世琛
摘 要:对我国物流仓储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利用数据说明我国物流仓储行业的发展特点,同时阐述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domestic logistics warehousing industry and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with data.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dustry and discusses its future trend.
关键词:物流仓储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keywords: logistics warehousing industry; curr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0 引言
当今时代,物流业特指现代物流行业。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是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的行业。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其所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包括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等。
1 我国物流业现状
我国物流业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指出自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的物流业展现出较快增长势头,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 229.7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法计算,比上年增长 6.1%。于此同时,2016 年社会物流总费用 1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9%,明显低于社会物流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 14.9%,同比下降 1.1%。2016 年行业总收入 7.9 万亿元,同比增加 4.6%。在一些城市如深圳,物流业已经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
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化的物流业转型,并且形成了各专业化领域的细分,如电子商务物流、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等。这些专业化物流领域的出现显著增强了社会化的服务能力,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应用这些技术提升自我管理效率与服务能力。如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计算机系统分配订单、计算路径、最大化企业运行效率。同时,各种专业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等技术也在迅速推广。
基础设施网络也逐渐完善。根据 2016《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统计,截至 2016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12.4 万 km,公路里程 469.63 万 km,内河航道12.71 万 km,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 30 388 个,民用机场 218 个。截至 2015 年底,营业性通用库房面积约 86 亿 m2 。
国内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务院也专门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专项政策和措施推进当地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其统计制度也日趋完善,物流标准化工作也在向前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相关产学研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入。总体上,我国物流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2 我国物流业面临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高,效率低。2016 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高达 14.9%,高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二是单独的物流企业规模不大, 物流标准还未建立,自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较少,核心技术仍被国外垄断。三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虽然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完善,但是仍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基础设施间的衔接不完善、不配套问题严重。四是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一些政策, 但是后续跟进政策以及具体实施规范尚未建立,信用体系也有待完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东部与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经济明显较弱,物流行业水平较低 [1]。我国西部 12 省、市、自治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71%,而人口则占全国人口的 28%,西部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很低。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其直接表现在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占比偏大、人口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等方面,这直接制约了物流业在西部的发展。同时,西部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低,人们对于物流需求程度也较低, 这进一步阻碍了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二是中国中小型企业物流仓储成本较高 [2]。2015 年,我国将物流专业管理人才列为“12 类紧缺人才”之一,人才缺口很大。高级物流专业管理人才拥有专业而全面的知识以及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而这些高级人才的缺口正凸显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管理效率的缺失。中小企业仓储活动还是以传统的人工操作为主,因此,劳动量大导致的人工成本高一直是困扰中小型企业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的仓库数量仍在上升,但企业往往只是从表面入手,只是增加仓库数量,而没有提升整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这反而导致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是我国物流仓储标准化的实施还不完善。众所周知,行业标准化程度越高,其行业整体运行效率也越高, 企业与地方经济也会受益于此,标准化对于行业的发展有诸多益处。2011 年我国发布了新版的《物流标准目录手册》,同时也建立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数十项物流仓储相关标准,但这些标准现阶段只是鼓励企业使用 [3],是推荐性标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目前我国处于物流仓储业大规模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对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因物流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以及一些管理机制的问题,使得我国标准化进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3 我国物流仓储业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市场需求,未来我国物流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环境优化
创新是国家近年大力推进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各行各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源动力。物流仓储业属于传统行业,急需在传统服务模式上寻求多样化改变。随着
电商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企业充分立足于市场,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仓储模式,实现服务内容升级。与此同时,国家政策也在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物流的发展,行业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
2) 信息数据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存储等概念层出不穷,社会已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数据信息对各行各业发展显得愈发重要。仓储物流行业作为服务业,对市场需求等数据的掌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使企业能根据数据有目标性地设立仓库位置,也可以预估交货量较多的物流路线而有针对性地投入更多人力与财力, 这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效率,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符合国家大力推进的绿色发展道路。
3) 指标体系与标准化体系建立
指标体系是物流仓储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科学的指标体系也是政府决策的依据。目前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政府以及行业内部势必会大力推动指标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同样,两个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进一步加快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这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仓储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转型中,行业未来将向着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杨,白艳 . 我国西部乡镇物流仓储问题分析 [j]. 合作经济与技术,2017(16):92,93.
[2] 徐春雨 . 中小企业物流仓储成本研究 [j]. 经贸实践,2017
(17):116.
[3] 胡江虹 . 我国物流仓储标准化的实施现状和问题分析 [j].
经济研究导刊,2017(5):152,153.
作 者:丁 力
电子信箱:nmcy3214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