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媒体消息,美国电信运营商t-m和s宣布以265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进行合并,美国司法部最终终批准这项合并交易。拟手机号
据cnbc报道:s将剥离b m、v m和s的预付费手机业务。s和t-m将剥离部分无线频谱,用于d n,并向该提供至少2万个手机站点和数百家零售店。此外,d需要能够在未来七年访问合并后的新络。
5g焦虑,戏剧性让t-m与s成功合并
在过去,为避免产业巨头通过大型并购形成垄断性的产业利益联盟,侵害消费者利益,过去美国司法对大企业尤其是电信运营商合并多持反对态度。
比如at&t曾试图收购t w与t-m以及t-m曾经试图卖给s等都没有被批准。从2015年开始,t-m与s就已经传出要合并的传闻,2017年年中,双方又一次谈崩。
而这次,t-m又和s得以成功合并,祭出的理由则是中美5g竞赛,t-m的ceo对外宣称美国在5g的发展上面已经落后于中国,这次合并将有利于美国在5g领域与中国的竞争。
可以说t-m又和s恰好击中了美国电信基础设施的短板与焦虑,这次合并也因此戏剧性被通过。
t-m和s的大股东分别是德国电信和日本软银集团。其中,德国电信持有t-m约623%的股份,而软银则持有s约83%的股份。之前两家一直没法谈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软银认为合并协议过于倾向t-m,合并完成后s会失去对美国市场的控制。
而合并之后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从交易结构上看,这次双方更像合并而非收购,即不是一家对另一家的吞并,而是变相成立一家新,融合t-m和s的资产。合并后,t-m、s成为美国第三大、第四大运营商,二者合并后将超越at&t成为美国第二大运营商。
其二,合并之后的新会有更多的络频谱,包括t-m的600 mh和700 mh以及s 的 800 mh 和25 gh,这显然有利于其5g络发展的覆盖与新的络部署与规划。
但这或许开了一个坏的先例。过去美国司法部认为,大规模并购案会大幅削弱市场竞争、抑制创新,可能导致消费者支付更高费用。但从目前的案例来看,双方合并获得了美司法部的首肯,虽然交易仍面临来自美国13个州总检察长和首度华盛顿所在哥伦比亚特区的反垄断诉讼。
不过在当前出于反垄断考虑,美国司法部要求t-m和s必须剥离部分资产,包括s的b m、v m和其他预付费业务,以及s的一些无线频谱,作价50亿美元卖给卫星电视巨头d n。
也就是说,合并之后,双方得在自身络内再创造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来分食电信运营商的蛋糕,因为,两者合并之后,美国三大运营商已经拿下了美国95%的市场份额。
当前两者的合并其实已经给美国市场的反垄断审查带来了麻烦与隐患。如有业内人士提到,如果美国大型并购想说服美国反垄断审查,以后祭出与中国竞争的理由,几乎就可以成为万能金钥了。
t-m和s合并,抱团取暖才能生存
其实从现状来看,t-m和s是否要合并,其实是双方生存与死亡的议题。一方面大环境是当下通信行业陷入寒冬,5g时代来临,在实力上不占优势的t-m和s面对美国前二运营商的竞争上并没有优势,美国运营商市场很容易导致强者恒强的格局。
此外,美国5g采用的是毫米波,t-m和s面对着陡增的成本,只有合并才能报团取暖,甚至才有生存下来的希望。
两者合并后的将拥有超8000万用户,整体企业价值约为1600亿美元,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合并后的新t-m有实力与美国电信业前两大巨头威瑞森(v)和at&t一争雌雄。
而合并后的n t-m如果建成了一张更低成本、更具规模的5g络,有机会进一步推动市场竞争并降低市场资费。
因此,t-m和s之所以在美国得以通过反垄断审查,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其一,它们的并购可以确保通信就业市场的稳定。
其二,它们的并购不仅不会产生垄断,反而规避了市场垄断的产生。因为对于t-m和s来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5g时代,如果单打独斗,它们都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美国第一第二大运营商竞争,按照现有的格局趋势走下去,反而会导致前一与前二产生垄断格局,两者合并反而才能让美国电信市场格局更加均衡化。
其三,5g领先不再的焦虑是t和s合并的催化剂。在美国,at&t与v可能无法带领美国5g取得领先性优势。
美国需要在5g赛道引入更多的优质选手,这其实是类似腾讯的赛马机制,多个团队pk,竞争效应会激发市场产生更多的创新与更好的产品体验,两强相争带来的市场活力不如三足鼎立强。在美国,在at&t与v之外,显然还需要一个更有生存能力的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
美国的5g难题,并不是运营商合并能够解决
无论中美,5g都可能面临着成本投入产出不对等以及盈利上的难题,其一是运营商5g建设成本高,其二是终端价格高,用户换机动力不强,短时间内普及困难;5g投入过大,面临成本回收周期无线延长的困境,只有快速完成规模化的用户群覆盖,它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做到投入产出的正向循环。
在当下,美国的5g难题并不是两大运营商合并能够解决。
其一是美国电信行业的衰退趋势明显,在5g时代,美国没有一家能与诺基亚、爱立信以及华为相抗衡的电信设备供应商,而无线通信思科过去是一家知名的电信设备提供商,但后来其业务越来越多地转向软件和络安全以及云服务,而不是建立自己的核心通信络。
一言以蔽之,在美国,已经没有能够制造高质量的5g电信设备。
at&t、v 和 s 等运营商依然需要依赖与诺基亚、爱立信和三星等建立合作为其提供电信设备。
美籍华裔电信行业专家b h曾谈到一点:美国曾经长期领跑电信行业,但过去20年来,美国从电信行业的领头羊蜕变成几乎要完全退出电信设备制造业。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美国能够制造出建设新一代无线络所需的设备。
其二是,美国光纤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而5g要实现超高速数据传输,离不开光纤光缆的强力支撑。5g频段远高于3g、4g,覆盖范围更小,需要大量小基站。
at&t此前估计,要完成5g络部署需要十年时间。此前有at&t工程师表示,美国5g络将意味著史上最昂贵、最复杂、蛛般密集的光纤络。
因此,美国的光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缺乏,这个时候开始投入意味着它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基础设施建设期,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资金成本。
其三是它需要和地方政府配合以及布局光纤管道,这将严重拖慢5g建设的进度,尤其是相比光纤光缆,光纤管道方面的建设与价格也将拖慢5g络的建设。
与美国对比,中国近10年来对光纤基础设施已经在默默强势布局,当前已占据全球超过50%的光纤光缆使用量,在国内,覆盖全国的光纤络已经基本成型。
中国已经覆盖低频、中频到高频几乎所有的优质频段,而且5g频段是分配的。
而美国和欧洲的运营商们则主要聚焦于28g的毫米波,一方面基于频段的使用需要支付给政府数十亿美元的费用,另一方面毫米波技术需要通过类似于中继器的设备,作为中间节点来延长信号,将导致成本增长与络传播速度受影响。
而与之相比,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相对完善,中国在5g络建设推进的时间进度可能要更快。
此前有数据显示,中国将在2023年完成5g络的全覆盖,在5g标准中所占份额已达到30%,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tdd系统设计等技术上开始领先,基站数量已经是美国的10倍。
因此,基于5g的商业化之路与掉队的风险,允许t-m和s合并更像是美国的一种5g战略。
毕竟,t-m和s承诺并强调其对农村络的覆盖率,缩小农村与城市的5g络覆盖落差(其实就类似国内三大运营商过去玩的村村通),并承诺三年内部署的5g服务要覆盖97%的美国人口,在六年内实现99%的覆盖率,这与美国需要大干快上的5g大战略是相契合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来看,t-m和s合并,可能会激发鲶鱼效应,有利于推动美国5g络的建设进度与规模并降低市场资费。
但综上所述,它能够集中资源与资金去建设规模化的5g络,但美国电信行业本身的衰退已成既定事实,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已经落后,短时间内追赶并不现实,两者的合并类似于一剂镇静剂的效用,它能够暂时缓解5g焦虑,但它不是从根源上解决美国5g难题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