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iot(万物互联)时代,包括人本身在内的一切事物都会是在线的。在线就意味着,要与互联网连接。你的产品或者企业还没与互联网连接,就意味着你已经落后了。那么,该如何与互联网产生联系(连接)呢?
概括的说,连接就是一个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方式。不同的企业因为商业模式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连接方式。通过对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了解,并结合某些传统企业连接互联网的案例,根据连接的性质及方式,在这里,我将企业与互联网的连接分成工具、平台、生态、技术、资本等五种方式,下面具体阐述。
通过软件工具(产品)连接互联网
通过软件连接:做一个互联网软件,然后通过这个软件接入互联网,另一端也就连接了用户。软件包括很多种,有工具类软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等,词典、笔记、浏览器、播放器等都是软件。软件是pc时代的产物,现在还有大量的软件在pc上应用,仍旧是连接互联网的重要方式。
通过应用连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移动操作系统上的软件都变成了应用,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客户端软件。移动应用是当前的连接互联网的主力,软件时代的大量软件也都有移动应用版本。另外,智能硬件与手机连接,也都是通过一个手机应用来完成的。
通过系统连接:操作系统并非所有商家都能做的,但是有些厂商也在开发自己的系统,三星手机曾经有个bada系统,目前使用量最多的是安卓系统和ios系统。万物互联网时代要求系统首先是联网的,因此,连接也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属性。
通过直播连接:直播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连接方式,通过直播,企业能够快速触网,可作为宣传与曝光的首选。同时,直播也可以成为企业销售商品的形式,已经成为很多电商的流量主渠道。企业可以与主播合作,通过主播向其粉丝营销,因为是真人互动并且有主播亲授体验,营销效果要比平时搞活动更好。
通过vr(虚拟现实)连接:虽然vr当前有些虚火,但vr有可能成为继pc、手机之后的下一代互联网平台,企业要连接互联网不妨先考虑在vr领域做一些布局。
通过智能硬件连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装备,都是连接互联网的新方式,也是互联网的新入口。企业要连接互联网,可以通过打造智能产品,基于互联网与用户连接,各种数据也就源源不断的传输回来,通过数据分析来做生产与营销,是非常精准的。一但企业的产品成为互联网产品,其商业模式也将因互联网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通过平台连接互联网
平台,本质就是产业资源的再整合,通过平台可以将企业的资源汇聚,可以为其他接入平台的企业所用,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更多的资源。平台的好处是可以让产业链中距离较远的企业群直接接入,每个企业都可以选择合适的商家,采购供应与销售也就不再是难题。同时,平台能够为多方商家提供金融、售后等多种服务,保障商家的需求。
譬如滴滴,切入的是用车、出行、汽车电商这个车相关的领域;譬如唱吧,看上的是演艺以及ktv等领域,目前还做了麦克风、vr等智能硬件。每一个软件应用的背后都有一个平台,至少能代表一个行业,企业朋友们可以试着观察其背后,时间长了,自然能看出某一个应用所代表的的行业及产业情况。
平台思维,给传统企业的转型思路是:企业们可以面向其所在的领域将其技术、人才等资源重新梳理,然互通过一款应用或者工具来打造一个行业性平台,产业链上的诸多环节进而可以无限拉近。这样,企业的很多业务就可以通过平台与产业链实现。
事实上,从企业做平台开始,其商业模式及盈利方式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已经从经营某一行业产业链的一部分业务变成为产业链上的商家做服务,从实体业务变成虚拟的数字业务,也就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升级与转型。
通过生态连接互联网
简单的说,生态就是企业业务在不同领域、产业、行业、地域之间的跨界联营,企业借助软件、硬件、平台,与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并打造出高附加值的生态产品。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可以在平台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生态。前提是必须有独特的资源,或者是其他商家多不具备的,或者是以量取胜,然后在大量的行业资源的基础上,赋予产品更多的增值服务。
简单的可以是送售后安装服务,也可以联合保险公司送商品损坏险,还可以捆绑其他商家的相关产品与服务。不过这些产品和服务不是企业购买的,而是其他商家通过与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共同推出的产品。做到这些,企业就具备了初步的生态。
其他企业帮助你完成生态搭建,你的企业也可以参与其他企业的生态建设,等达到足够的规模后,企业就可以通过投资并购的手段做更大的生态扩展,通过建立孵化器来打造更多内部项目,以打造更大的生态。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可能不具备自搭生态的能力。所以,在早期也是通过加入某个或者多个互联网生态,来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
通过技术连接互联网
通过技术连接互联网,是指企业通过一种或多种技术来连接互联网。一个企业,只要具备的了联网技术就可以连接互联网,譬如app技术、与计算技术、等。大数据技术企业具备的技术可以为自己服务,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服务。云计算公司即实现了自身与互联网连接,同时其主要业务也是为其他企业提供云服务。
目前,可以连接互联网技术有很多,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3d打印等,类似的技术还有很多,当前只要是从事或者研究这些技术的企业,基本上都有连接互联网的特性。
传统企业也可以走技术再创业的路子,传统企业的产品,可以通过技术嫁接实现连接互联网,产品成为用户端,则另一端必须要在云上,这样企业的运营也就基于互联网了。但是让传统企业研究互联网技术不现实,毕竟术业有专攻,传统企业擅长的还是在其领域的产品技术研发工作。
因此,跨界收购某些技术或者投资某些技术公司为己所用,是比较适当的做法。当然,互联网技术也并非是这些企业的核心,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自身产品技术融合,开出具备互联网属性的产品,是企业的重头。
通过资本连接互联网
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金融与支付。传统企业在没有技术、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投资与收购互联网企业、项目、技术的方式,连接互联网。这点,从近两年中国疯狂收购德国的智能制造企业,以及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硅谷和以色列的科技创业项目,可见一斑。
事实上,很多有先见的实体企业一方面感觉到了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希望通过投资一些科技项目能够为己所用;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收购一些有前瞻性的企业来布局有更大发展空间的领域。譬如美的收购德国库卡,是为了切进机器人生产制造领域,既能为己所用,同时也能为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制造更多的机器人;而格力想购买珠海银隆,则是想借该企业杀进新能源领域,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绿色产业,在中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目前,中国很多的实体企业,都在探索通过资本进行转型的可行性。因为投资或者收购一个互联网企业或者项目,一来能够迅速的布局某个产业,这是企业们可能做多少年都不能无法实现的;二来是比企业自身做与之前不相干的互联网项目要靠谱的多,投资项目比运营项目也要靠谱的多。企业投资互联网项目之后,只需要研究自身的业务如何与所投资项目的业务的融合就好了,至于互联网方面的运营,则完全可以交给互联网公司。
总的来说,在未来的iot(万物互联)时代,包括人本身在内的一切事物都会是在线的。你的产品或者企业还没在线,就意味着你已经落后了。万事万物都要连接与在线,如果企业不去积极做连接,那么等待企业的只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被逼无奈而费劲气力去做连接,但最后能否成功是个问题;一种是因为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最终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