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食用菌行业的突围之路在何方?

2018年春节过后,对于食用菌行业人来说,又该谋划接下来一年的工作了,但很多人看到近期食用菌市场的价格下滑时,开始担忧起来,现在干食用菌还有没有利润了?近期,小编特意通过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市场部调研数据了解到,3月6日,河南西峡鲜香菇通货为3.8-4.3元/斤;而2月10日,该地区香菇通货价格可以达到4.8-5.5左右。上海地区3月6日,带根双孢菇价格为6.5-8元/斤;而2月2日,该地区双孢菇价格则为8-10元/公斤。春节后香菇、双孢菇这两个品种价格的下降是食用菌市场的一个缩影,也是食用菌价格在春节前后的一个惯例,只不过涨价的时间略显短了点,很多基地的头茬菇还没来得及采收,就要面临价格走低的情形。2018年食用菌行业到底如何,能不能让大家好好赚一回钱,很多菇农心里却还没底。不知道2018年的路该如何走才好。
回顾食用菌行业这两年的发展,总体来看产业发展势头向好,全国产量、产值稳步增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个别品种产能过剩,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环保政策趋紧,融资难等一些问题。每年倒闭或转产的企业数量不少,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很多人会发现,这几年从事食用菌行业,钱没有以前那么好赚。十年前大家可能在拼规模,拼成本。而如今,日产到200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有多家,拼规模,拼成本已经不合时宜了。于是这两年大家可能在找空档期,夏季利用反季节种植进行错季生产,以此来抢占竞争并不激烈的夏季市场,但这两年食用菌反季节生产受栽培技术、病虫害、产品品质等因素影响,价格并没有想象中的高。现在,大家的眼光可能放到一些近年人工驯化成功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上,如羊肚菌、黑皮鸡枞、桑黄、牛肝菌等,这些品种以前属于野生,在国内产量较低,市场价格较高,处于有价无市;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珍稀食用菌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比较旺盛,很多人就开始把珍稀菌类作为投资热点。譬如羊肚菌就是这几年行业内比较火的一个品种,在资本的驱动,政策的引导,以及企业的助推下,全国各地都掀起了羊肚菌种植热,新闻中不时出现亩产达500公斤的基地,这着实让不少行业外投资者看到了致富的好项目。从2015年开始,羊肚菌人工种植规模逐年增长,各行各业人纷纷介入,使得羊肚菌种植成为“精准扶贫”典型项目。但从近两年羊肚菌从业者反馈的信息来看,赚钱的只占一小部分,个体种植户亏损居多。
在小编看来,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经过调整、洗牌后,一部分企业会出局,留下的是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比较优秀的企业。也许这几年就是大家痛的时候,但是不管怎么说,食用菌行业毕竟是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其具有的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对于有效缓解百姓就业、丰富城镇“菜篮子”、建设美丽乡村起到积极的作用,正因为与此,越来越多的房地产、金融、能源企业开始瞄准食用菌产业,他们正是看准了食用菌行业所具有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过去出现的产品数量、质量、种类与人们需要的不一致,生产与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已经得到解决,而如今,人们吃饱穿暖早已不是问题,而是希望吃好穿好,从追求数量到追求品质。因此,行业从业者应该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了解消费者的新需求。如果还是想用以前的思路,赌一个品种,博一个周期,估计成功率已经很低很低了,建议大家放弃这样的奢想。相反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的行业现状:产品总体供过于求、生产成本节节攀升、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环保政策趋紧、市场竞争已经白刃化,面临如此严峻形势,从业者应该要好好思考,认真分析,在行业当中找到自己的突围方法,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突围之路之一:品种优化升级。目前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作坊式而非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育种者与生产者的分离、品种更新极慢、基础的薄弱、技术支撑的严重匮乏、菌种问题持续加剧等诸多问题。一些从业者购买极少量母种,无限扩繁,致使生产的食用菌产品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产量也逐年下降,虽省了购买菌种的钱,但市场上消费者对于这类从卖相、品质、口感等方面较差的产品是不认可,因此,售价也比较低。
目前,行业内品种问题普遍存在:育种者程序不规范、稳定性差、特征特性欠详,生产者受利益驱动、随意冠名、随意引种串种、种源质量差,栽培者不切实际,需求倒逼随意冠名,加剧品种混乱。为此,不能让种植品种停留在单一阶段,大家应该从品种创新升级上进行突围,通过培育或引进优质品种,提升菌菇价值,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目前香菇大量使用品种为0912、939、武香1、135、庆科20、l808、申香215等,这些品种都是近年在香菇基地使用过程中较好,得到了种植户和消费者认可,因此,大家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果能找到升级的、更佳的食用菌品种,将是一条相对简单的突围之路。
突围之路之二:设备更新换代。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工厂化、设施化俨然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机械设备早已成为新时期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目前,很多企业的机械设备经过多年频繁使用,已经出现老化、性能故障、生产效率低等现象,亟需进行设备更新。众所周知,双孢菇及香菇生产是否稳定,生产环境控制系统的执行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生产。以前由于国内制造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不成熟,普遍存在故障率高、使用年限短、准确度较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多为季节性生产;抗风险能力低等不利生长从而导致产品品质及产量不稳定,因此,要想提高双孢菇及香菇的生产效率,需要使用新型的食用菌恒温空间,以此达到最佳的生长环境。
现阶段,食用菌生产从拌料、装袋、灭菌、接种、采摘等环节食用菌机械设备都应用其中,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成本。在目前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利用“机械代替人工”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2017年裕国股份就成为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公司将先进的人工智能分拣系统引入传统的香菇行业,启用了国内首条食品级智能无序分拣流水线,这条智能分拣生产线可减少用工6个人,生产效率是传统线的2倍多,且智能线的成本只有传统线成本的75%。长远看,使用智能线不仅可以为企业解决招工难题,还能节省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因此,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应该把设备的更新换代作为突破口,通过技术革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以迎接食用菌行业“机械代替人”时代的到来。
突围之路之三:提高产品附加值。近年市场上出现的食用菌产品滞销情况,很多都是鲜品。由于食用菌出菇受季节性影响,出菇期一般都比较集中,当市场上产量陡然增多,很容易引起滞销。有些人可能会在产品大量上市时,采取冷库储藏,或烘干等手段延长销售周期,但这并非万全之策,毕竟食用菌干鲜品价格在目前市场上还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蘑菇酱、猴菇饼干、银耳羹等食用菌深加工产品近年在市场上还是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的,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生活健康需要,因此,开发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应该是大家可以尝试去干的。
突围之路之四:产品渠道下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以前食用菌产品销售大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因为只有城里人对食用菌才会有消费需求,因此,这些年来很多企业把食用菌推向市场首先想到的是抢占北上广一线城市,殊不知,在一线城市食用菌产品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力也强,很多企业为了争夺资源,大打价格战,争得你死我活的,最终钱没赚到多少,市场也没完全进入。然而今时今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购买食用菌来吃,也认识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小编过年期间,从四线城市的超市中看到,货架上的食用菌品种基本上涵盖了市场上常见的,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很高。我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到9亿,这几亿人的食用菌消费力正一年一年地慢慢在释放出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无论是种蘑菇的还是买蘑菇的,都应该认识到,一二线城市食用菌市场竞争激烈,相对饱和;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空间还很巨大,如果大家只是一味的死守大城市、大市场,最终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但是如果我们把销售的渠道下沉,放到三四线城市或市场中去,说不定又会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当然除了上面这几条突围之路外,还包括品牌打造、生产布局、出口贸易等,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调整。通过对未来产业形势的预判,从中找到一条适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食用菌产业发展到今天,靠天吃饭已成过去式,现在比拼的不光是价格、成本、产品质量等,还包括思维、战术、战略等,只有跟上形势才能赢得未来,才能够积极应对食用菌市场风云,并在2018年在食用菌行业实现突围!来自《食用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