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区别

一、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区别
侵权与违约有以下四个区别:
1.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侵权行为的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只是由于侵权行为的发生;违约责任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基础。只有当有效合同和当事人违反合同规定时,才能产生违约民事责任;
2.主体不同。不同侵权行为的主体是不具体的。行为人可以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人不具备民事责任能力,不影响受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违约主体是具体的合同当事人。由于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违约主体只能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3.不同侵权行为侵犯的侵权权利是绝对权利,其违法性体现在违反法律直接规定和针对普通人的义务上;违约侵犯的是一种相对权利,其违法性体现在当事人违反自己设立的义务和针对特定当事人的义务上;
4.不同责任的侵权行为将依法承担侵权民事责任;违约行为的实施将承担违约责任;两种责任在性质和构成上存在差异。
二、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哪些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如下:
1.过错责任原则。所谓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实施了加害行为,虽然其主观上无过错,但根据法律仍应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3.过错推定原则,就是受害人在诉讼中,能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致物损失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
4.公平责任原则。
三、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般侵权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2.损害事实的存在。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
3.因果关系。不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即引起损害事实的发生是由于不法行为的实施,如果损害事实并非不法行为的实施所致,则不构成侵权。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无论其是故意还是过失,是一般过失还是重大过失都应承担赔偿责任。